张琳娜 张琪 吴培妮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如今受众在收看电视选择频道时的停留时间已经从平均12秒下降到了7秒①。在这种观看行为下,一定要注重节目故事的塑造,通过故事将观众带入情境;通过故事牵引观众的情绪。
综艺节目本身不是电视连续剧,没有明确的“剧本”设定,而要赋予节目故事性,就要让节目增加“故事”性。而好的故事一定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特定的环境、深入人心的情节。
节目的嘉宾模式是“4+2”的男女结合的MC模式,吴彦祖为主咖的设定。在这一设定下,六位嘉宾里有很明确的级别划分:巨星、新生代与新星。吴彦祖与冯德伦都是不老男神;唐艺昕是新生代小花;伊一是浙江卫视的一姐;潘潘与黄仁德是新人小鲜肉。在这种明星咖位差距悬殊的阵容中,不注重人物塑造就会造成男神永远走不下神坛、新人永远是“小透明”的刻板印象。而其之前的节目呈现都犯了这种错误。要使得镜头分布均匀、扩大受众范围就要注重他们在节目中形象的塑造,也就是“帖标签”。
首先,挖掘“不老男神”吴彦祖的内在亮点。作为建筑专业的高材生,吴彦祖是所有嘉宾里最具有专业性的,那么他能挖掘的人格魅力还有敬业、男神光环下的不怕苦与累,使男神光环在筑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他的接地气性格;冯德伦的综艺感最强,他在嘉宾中绝不能只发挥舒淇老公和吴彦祖cp的作用,他应该贴上的标签还有与吴彦祖性格互补的完美搭档;以及魅力大叔;伊一作为浙江的“台柱子”,在这档节目里不能定性为一个主持人,她扮演着懂事与持家的角色,是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形象以及团队里的“姐姐”;唐艺昕能帖的标签是她的笑容,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从容而安静,顺应的节目的所要体现的主题;而镜头最少的两位小鲜肉,存在感几乎为零,要主动为他们寻找标签来平衡嘉宾的出镜率。潘潘与黄仁德可以组成鲜肉搭档,将这两个人塑造成新时代的鲜肉与上个年代的“腊肉搭档”对比,也能产生一定的话题性,扩大受众范围。
节目原本设置的筑房周期是六十天,在六十天里,明星嘉宾需要用启动资金六十万元去完成筑房、工作人员开支、日常开支等一系列任务。其周期相较于与之相似的韩版《愉快的家》里的九个月周期,难度更大。在较大的难度里,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施工过程的困难与冲突、团队的磨合、资源的匮乏等。而剧情的走向正是需要这些问题来展现出来。而这种设置挑战或困难的形式并没有偏离“慢综艺”的方向,而是升华它的内涵,使生活变得有意义,这本身也顺应了节目的主题“回归”。
在六十天的周期里,铸造一栋传统的房子不太现实,而在国内的艺人形式下,明星给节目的拍摄周期不能达到真正地“筑房”完成的目的。这种形式下的筑房工作就交给了建筑工人,明星嘉宾在筑房方面的参与度就会很弱,明星的嘉宾的参与度弱就意味着观众不能“入戏”。
在改版中要注重“建筑程序”的真实记录与呈现,将明星嘉宾打造成一支志愿者建筑团队与素人设计师与工程师组成的团队进行合作,将建筑的每一步程序细化到每一期,一期涵盖一到两个程序,由原来的“一地三期”转变为“一地多期”真实地记录明星在这些程序里的付出与体会,这样能使建筑的过程一步步明确,让观众参与到筑房的酸甜苦辣中去,不会造成“房子突然建成了”的突兀感。
节目的收视一部分来自于其宣传力度,在新媒体盛行的网络时代环境下,要利用新媒体网络环境丰富节目看点,使其话题度升温。
在吴彦祖与黄仁德的交往中是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吴彦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形象,而黄仁德被这种严肃和认真所震慑,从而产生畏惧与隔阂。这其实放到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来说,折射的是公司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多了一部分的上班族受众。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人人都能对吴彦祖式“老板”与黄仁德式“自己”产生共鸣,从而已发热搜讨论与思考。
节目的嘉宾都是来自娱乐圈里的明星,尤其是四位男嘉宾,其以往的都与祖国内地的生活大相径庭。而节目选择国内内陆的村庄里完成,这就自带了一种话题,国外生活与国内生活的差别与融入所造成的话题,文化语言的碰撞与融合的话题。而例如“吴彦祖说方言”、“冯德伦听不懂方言”、“黄仁德学方言”这类话题会自动吸引网端受众的眼球。
注释:
①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所:《收视中国》.
[1]王哲平.电视节目策划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周亭.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