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雨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经济飞速发展,国家之间屏障的日益消融,使得各国人民的利益有了交集,因此和平和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全球化已经是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因为如此,国家间的合作与碰撞也日益增加,世界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但是就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高速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强国的综合实力。但是国际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或许仅是一墙之隔,墙左边的人在肆无忌惮的过着鼎铛玉石,纸醉金迷的生活,墙右边的人却衣不蔽体,朝趁暮食。中国一直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因此在这动荡变革时期,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经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传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就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古时张骞出使西域起便有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直至唐宋时期发展至顶峰,虽然在近代我国曾经闭关锁国,但是不得不说它一直都是我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在2013年习主席以历史为基,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总的来说,这一战略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五通三同。“五通”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就像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这项战略是一个为沿线各国提供机会和便利的平台。亚欧大陆的各国借此机会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以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所以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快速平衡发展。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世界的不同地点,有黄河与长江孕育出的长达千年的灿烂中华文化。有远在新月沃土上的两河流域留下了用楔形文字刻在玄武岩上的《汉谟拉比法典》和神秘又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有因为海洋文明而出现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和勇于开拓,崇尚贸易的民族精神……
不同的山水造就了不同的风貌,不同的风貌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却会引起沟通的障碍。同一国家的不同省市都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理解的误差,更不用说是在不同的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本来就是建立在各国的沟通与合作之上,若是有文化上的差异不能得到解决和理解,又谈何平等自由的沟通?不说其他,便单单是一项语言差异,也可能会是使合作产生间隙的潜在诱因。
(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化用《韩非子·说林上》提出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说明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国民是否相亲相爱的关键在于民心是否相通。而要做到民心相通的关键想必就是文化的相通。
“一带一路”自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起一直深入到欧洲大陆的腹地。其跨度之广可以是说其他的区域合作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辽阔的国际疆土,复杂的人口构成等也就产生了环境、利益、宗教等方面的差别。或许在接触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初期,我们会带有点抵触的情绪,但是文化有着润物无声的特点,在学习和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在某天也许就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想法已经和最初大不相同了。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正是一个了解他国的机会。只有真正了解的一个国家,才会愿意去发现它,从而更深入的去体验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拉近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的陌生与隔阂。
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平台,文化交流成果最为丰硕的当数中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举办,中国的文化也被俄罗斯各界慢慢认可。在这样的形势下,即使有时两国高层会因本国利益争锋相对,但两国人民仍然是友好往来的。
(一)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1.使我国文化受到质疑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因为高速发展而在经济、经济、科技和外交等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为个别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现状有所忌惮,所以,我国受到了“中国威胁论”的第四波攻击。在这种局势下,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自然会受到影响。其次,一些国家对于这一项战略本来就心存疑虑,毕竟大多数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一个从被质疑到被接受的过程,即使是一项优秀的政策也不能避免在提出之后因为没有前人的参照而被怀疑其实施后是否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在这两个原因的作用下,我国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向外传播的文化自然会受到质疑。
2.使我国的文化变得更加的丰富
变革和动荡之所以更有利于新事物和新思想的产生,因为它们加剧了事物的碰撞和融合。“一带一路”战略使我国的优秀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又把外国文化“引进来”,在这一出一进之间,双方的文化就已经发生了碰撞。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其中一种文化消灭殆尽,而是要求在碰撞中共同成长[1]。且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将儒家文化奉为经典,并时时以其中的精华来严格要求自己。《论语》中提到的“和而不同”,说明了即便我们不会随便的附和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坦然的接受它并做到两种文化的和睦相处。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都享有在相对条件下的绝对自由权。这就给我国的学术讨论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空间,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剔除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将其中的精华转化为符合我国社会精神的内容收归己用。
(二)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影响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沿线各国的各方面交流。借着这个机会,各国的商品输出开始扩大,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文化商品的输出。随着不同文化输出到我国的商品越来越多,我国国内的文化市场格局悄然发生了改变:我国文化市场中外国文化产品的比重增加,虽不至于分去我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发展势头也是一片向好。这不免让我们对我国本土的文化产业产生担心。
其次,商品输出的增加,不仅体现在外国文化产品对我国的输入增加上,也体现在我国国际文化市场的扩大上。就拿影视文化产业举例,我国拍摄的《神雕侠侣》、《还珠格格》、《亮剑》、《甄嬛传》等优秀电视剧除了在国内受到观众的喜爱外,也打开了国际市场,受到了外国人民的喜爱。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我国电视剧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视剧的输出还是较为惨淡[2]。从根本上讲,这就是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不是所有人都喜爱宣传个人英雄主义的超级英雄,同样的,讲究中庸之道的大侠也不可能被外界全盘接受。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影响就是在大量外国文化涌入的情况下,我国文化市场上免不了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高中时的政治书就已经告诉我们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使人奋进;而黄色暴力文学却也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心智。若是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外来文化进行管理,难保未来不会因为文化的侵蚀而产生令人痛心的事件。
(一)吸收他国优秀文化。这里说的吸收不是指盲目的吸收所有外国文化。没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发展的,所以一个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才会具有灵魂,才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互相融合必将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杜绝因文化引起误会的可能。
(二)抓住机遇,展示我国的优秀文化。“一带一路”的实施对我国文化传播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是一个很好的向国际展现我国正面形象的机会。因为他国对我国的不了解所以产生了多多少少的误会。我国应充分把握时机,让世界看到我们的优秀文化,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坚持和平的大国形象。
(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外国输入的文化以及确保我国输出的文化能体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并为各民族交流打下夯实基础。同时,我国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我国的文化传播发展事业挑选更多优秀的人才。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不断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带来的有力条件,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
[1]隗斌贤.“‘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J].浙江学刊,2016.
[2]朱琳.“一带一路对影视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J].戏剧之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