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223)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思想。特别是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他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并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也更加紧迫。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群体。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文化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一代新人,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加快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笔者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3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为代表展开了有关文化自信的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认知程度,并了解影响大学生文化思想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得出如何解决文化缺失等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修养。
在“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一题中,80%的大学生选择“略有涉及”;7.69%的大学生选择“精通某些方面”;5.3%的大学生选择“不太清楚”。可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不过精通的人数很少。
在“你接触过下列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一题中,96.03%的大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了解;55.56%的大学生对书法绘画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古典乐器、民族舞蹈、戏剧戏曲、剪纸、陶艺、雕刻等手艺也有所了解。
在“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途持什么看法”一题中,62.7%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有22.22%的受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有9.52%的受访者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报以比较悲观的态度。
在“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时,你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的自信如何”一题的回答中,有82.54%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十分认同并且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在“你觉得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对你产生了什么程度的影响”一题中,18.55%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不自觉地会用西方的价值观思考问题;66.13%的大学生认为有一些影响;14.52%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显示,从大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自信,但自信心不足。即使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感到自豪,但大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这都是需要我们今后注意和有待加强的。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自信,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分析。
在“你认为你已经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文化品格主要受哪方面的影响?”一题中,87.42%的大学生认为是学校教育;84.68%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风俗环境;78.23%的大学生认为是家庭环境;67.74%的大学生认为是周围人群。
在“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有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一题中,61.29%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参加文化教育培训;91.94%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文化环境熏陶;70.16%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自我学习。
从以上两题回答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校教育是影响自身文化品格的最重要因素,文化环境熏陶最有利于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因为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校园,因此学校教育、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营造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面对文化入侵,你认为学校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一题中,77.34%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增设传统文化课程的方式来提高;75.58%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穿插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60.48%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开办更多文化讲座普及传统文化知识;75%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到来时举办与节日风俗相关的庆祝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系统的学习。也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环节,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将文化自信的内容贯穿其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在讲授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历史事件、历史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有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和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感。
在“你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题中,72.13%的学生选择“通过课本内容”;通过课外书籍报纸杂志获取的学生占69.67%;通过电视节目、网络信息等途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占86.89%。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媒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在“你认为过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自信有关系吗”一题中,35.71%的大学生认为传统节日使他们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61.9%的大学生则认为传统节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可见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载体,我们可以通过传承并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及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比如,在传统节日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晚会、谜语竞猜、演讲、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豪感。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加强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帮助引导他们建立起文化自信,从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