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8-03-29 10:07:08冯艳春田忠山花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术教学内容

冯艳春,田忠山,花拉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80)

1 “学术英语”概念及国内外ESP发展历程简述

1.1 “学术英语”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Hutchison和Waters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和行业英语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OP)。 作为ESP分支的EA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

1.2 国内外ESP发展历程简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Halliday (1964)提出ESP的概念,包括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officials of law;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研究ESP的专著和论文,有Hutchinson和 Waters(1987)、Strevens(1988)、Johns 和 Dudley-E-vans(1991)等。经过将近50多年的发展,国外的ESP研究领域涉及ESP分类、教学方法、需求分析、教材设计、师资培训、语料库研究和评估测试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大学英语课程转型。比如,王振英(2015)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研究了英语专业的ESP教学模式;齐曦(2016)探讨了大学英语转型背景下学术英语课程模块的构建;英国专家John Slaught和Sebastian Watkins现场讲解与演示学术英语的不同课型,进一步推动了学术英语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具体到我区,将近有八所院校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但其教学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测试部分强化了讲座、报告等内容,学术英语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势在必行。

2 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问题与对策

2.1 研究设计

综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EAP的教学理念,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工业大学金川校区非英语专业二年级A层400名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选取TED、《大学学术英语听说教程》《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1~2册)和思辨·学术系列《大学英语口语进阶》教程,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研究方法采用资料查阅法、调查问卷法、学生书写教学反馈、教师撰写反思日记。经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材料,归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

课程开设前,授课教师对学生发放“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便于教师做到“以特定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教学。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涵盖诸多领域,75%的学生偏重人文社科方面;15%左右的学生侧重专业学科领域;10%的学生对于选材没有明确的要求。在学期中和学期末,两次收集学生书面教学反馈意见,教师撰写一学期的反思日记。

2.2 教学问题

结合学生反馈意见和教师的反思日记,反映出以下问题。

2.2.1 没有“教材”,导致教学内容多、散、杂,缺少关联性

由于没有“教材”,打印讲稿费时费力,不易保存。学生建议提前把该学期的讲义打印出来,或者指定“组长”打印材料,方便课前预习,避免上课没有“课本”的局面。但由于是首次教学尝试,教学内容是教师搜集整合而成,难以保证提前把授课内容全部准备就绪。编写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材势在必行。

学生书面反馈发现,45%的学生反映TED内容过多,视频材料“过长”,难以集中注意力听懂内容、消化不了。3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如能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讲座,学会如何描述图表,记笔记技巧以及体验中西文化差异,课堂内容饱满,信息量大,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与热情。18%的学生表示虽然听不懂英语,但仍好奇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扩展了课外知识。整理出有条理系统的教学内容也刻不容缓。

2.2.2 教师面临教学和学习双重压力

从教师反思日记中,反映出如下问题:教学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授课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由于讲授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师较少,“势单力薄”,很难在短时间内准备好所有的教学材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化课堂活动的组织模式,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固定模式感”,争取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学后,对于以上问题短时间不能解决,苦于没有办法。因此教师面临教学、科研和学习的三重压力。

2.3 教学对策

2.3.1 编制适合该校实际的学术英语视听说教材

国内有关ESP方面的教材近年来不断出现,可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材目前缺失。这给教师备课带来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搜集整理上课的材料,低效高耗。虽然一定程度上为今后我校的学术教材编写积累了素材,但个人精力、能力、水平有限,难以保证质量。在教学内容上,应体现我校实际、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课程,循序渐进克服学习困难,稳健提高学术英语能力。

2.3.2 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术英语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坚实的英语教学能力,还要储备跨学科的知识,能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解释专业词汇。另外,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效果的评估等都离不开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学发展的前提是师资的培养。

3 今后学术英语课程的展望

3.1 学术英语教材不断完善

适合高校生源、办学特色的学术英语教材推陈出新,日臻完善。教学内容集时代性、区域性、学科性、趣味性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该校风貌,特色优势学科,更加适合大学英语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让教学内容更加“接地气”,也英语学习更加快乐和活泼。

3.2 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提高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通用英语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术英语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保持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向“学术”方向纵深发展。学术英语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英文摘要的翻译及学术论文的撰写,参加学术会议能用英语进行大会发言,用英文查阅学科前沿知识等,使学生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

4 结语

如何成为一名胜任的学术英语教师?英国专家Sebastian Watkins认为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系统的语言知识以及教学实践”,然后向“学术英语教师”转型。以往该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经历更偏重通用英语方向,学术性不强,专业性薄弱。学术英语教师团队的组建利于教师取长补短,合作教学,改变这些不利局面。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要在压力中寻求机遇,明确教学方向,拓宽学科专业知识领域、推动、深化该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术教学内容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