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创新范式的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研究

2018-03-29 08:32陈楚瑞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开放式范式螺旋

陈楚瑞



基于开放创新范式的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研究

陈楚瑞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开放创新模式对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根据开放创新范式理论,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需定位于:知识的管理与协调,催生创新创业成果,促进创新创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创新创业学院在组织结构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均需要着眼于企业和用户的创新需求、政府的发展要求。

开放式创新;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由大学校内各机构分散承担逐步向由专门的独立实体学院统一实施。我国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的历史短,经验积累还不够。在高校创新创业学院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建设好创新创业学院仍然还在探索之中。开放创新范式理论将高校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放入政府、企业、用户等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考察,其研究视角十分契合当前高校人才联合培养的特点。开放创新范式进一步突出了高校对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也对高校参与企业创新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创新与创业学院作为大学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高校与企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桥梁。

一、开放式创新理论对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的启示

(一)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开放式创新是与封闭式创新相对而言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与产品相关的科研工作通常都在企业内部或是科研机构中独立完成。封闭式创新带来的后果不仅是科研与市场的脱节,也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共享[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开辟了创新的外部途径,即从科研机构、高校、政府等外部环境中获得创新来源,以此促进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创新中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并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创新速度和回报率。在此背景下,亨利•切萨布鲁夫(Chesbrough H)教授2003年在《开放式创新:新科技创造盈利方向》一书中率先阐释“开放式创新”理论体系。他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可以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有价值的知识来加快内部创新,并且利用外部的创新来拓展市场。”开放式创新与以往创新有8个方面的区别。其中将外部知识上升到和封闭式模式下内部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知识和技术流的有意的外流;丰富的基本知识;知识产权管理的积极作用等四项与高校参与开放式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创业学院的功能也与此相关。

(二)开放创新范式对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的作用

1. 明晰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大学的创新代表与产业、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重螺旋理论认为,在知识型社会中,大学—产业—政府间的互动是强化创新条件的关键[3]。该理论作为产学研理论的新发展,揭示了在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研机构、企业和大学等构成创新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如何通过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4]。三重螺旋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会形成一种螺旋式结构,这种螺旋上升式的结构包含三种价值链:地方政府形成的行政链、产业和投资要素形成的产业链、高校和研究机构形成的学术链。其中政府提供支持和监督,为交换提供保障;产业是实践交换的平台,是人才、要素和转移,是重要的交换基地;高校则是知识的来源,创新的源发地,是创业人才培养的主体[5]。

2. 拓展了创新创业学院在生态系统中的创新范围

随着企业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社会通信网络与共享平台为用户参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开放式创新生态模型的要素也需进一步的增加。卡拉雅尼斯等学者在政府-大学-企业“三重螺旋”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大学-企业-用户“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6]。这就表明创新创业学院代表高校在“四重螺旋”系统中也可以发挥创新作用。

3. 强化了创新创业学院对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作用

创新创业学院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又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它必须切合切萨布鲁夫的开放式创新的要求,注重校内外资源整合,吸收校外创业人士的经验,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知识的掌握、成果的转化等,引导学生成为创业型人才。

不论是在三重螺旋还是四重螺旋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高校既是开放式创新的知识输出者,又是开放式创新人力资源的输出者,其核心作用和地位都越来越突出。随着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大学的创新驱动作用将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创新与创业学院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二、开放式创新理论下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的功能定位

一般而言,创新创业学院具体承担以下四项功能: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二是负责创新创业课程(包括“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三是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四是负责创新创业实践服务[7]。这些职能多是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剥离出来组合而成,是一个二级学院的职能配备。

(一)定位于知识管理与协调

在开放创新范式下,创新与创业学院作为高校创新与创业的重要载体有了新的使命。即创新与创业学院需要主动参与政府、产业、用户、高校共同形成的“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中。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创新与创业学院对外联系与互动的工作,如对政府政策的收集和为政府政策提供咨询;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向行业企业输出本校的创新成果并进行市场化;调查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市场以需求寻找创新点,甚至组织师生参与企业的创新等。这些工作在封闭式创新的范式下是少见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其带领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校内外资源的联系者,创新创业学院可以承担这些新的职能,以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创新链接,促进学校与政府的政策协同合作,创建学校与公民社会的交流平台等。在开放创新范式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组织引入什么样的知识以及什么样的内部知识可以被输出[8]。高校需要处理好基础性研究、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外流等问题。创新创业学院需要成为校内外知识流动机会的发现者、知识流动的推动者、知识流动障碍的清除者和知识开放程度的把控者,成为高校参与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推动者。

(二)功能在于催生创新创业成果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包括项目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项目成果又可分为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创新成果因被企业采用而进入市场,也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创业项目,助力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对接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催生更多的学生独立创业。虽然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太功利化,唯创办企业论,但学生创办企业的情况仍然是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学生即使创业失败,但经过创业的磨炼,重新就业也会有更高的就业质量。

(三)着眼于创新创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在政府、企业、高校、用户“四重螺旋”互动模式中,来自企业的项目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出全方位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学生现有的学科的学习,也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即使创办企业未能成功,也能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深入的了解,促进其更主动地学习和更高质量地就业。创新创业学院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技能。

三、开放式创新理论下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的构思

(一)设计组织架构

1. 组织架构设计逻辑

现有的创新创业学院组织架构基本是以完成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任务而设计的,其核心在于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这在本质上属于封闭式创新的范式。在这种架构之下,学校对企业的创新需求关注度和创新参与度比较低,表现为外部资源向校内的单向流动,最终导致内外部之间失衡而引发创新创业教育出现问题。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创新创业学院组织架构,则应紧密围绕政府-大学-企业-用户“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的需求进行设计。一方面要确保完成学校面向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同时还应能够响应外部环境中诸因素(政府、企业、用户)对高校创新的需求,并能在内外部资源的充分整合中发挥主导作用。

2. 组织单元及其功能设计

在创新创业学院下设教研中心和资源中心。其中教研中心承担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日常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资源中心则承担高校参与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协调职能,负责与政府、企业、产品用户和其他高校联系,了解市场需求、争取教育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中心的工作成效是创新与创业学院在开放式创新中是否有所作为的具体体现。

(二)建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 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应以开放的心态,坚持市场导向,根据市场的创新需要确定教育内容和选择实践项目。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坚持成果导向的原则,根据成果培育的需要设计教学流程。最后,在教育学生方面,应坚持助推择优和惠及大众并重的原则,使每名学生都切实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2. 体系的主要内容与流程

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需求的产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培育、创新创业成果的市场转化等。首先,应将政府政策、企业需求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市场客户需求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设计中,由此产生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项目。从普及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就业市场的发展态势,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围绕项目进行专业和创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根据需要进行跨专业的合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展跨学校的合作。在此基础上产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的创新创业成果。最后,将创新成果向相关的企业的推送,力争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对创业成果进行扶持和孵化,助推其进入市场。

除上述常规流程,开放式创新范式下还可能发生跳跃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即学生在合适项目的驱动下,跨过普及化、甚至专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阶段直接进入创新创业实践(甚至创办企业)阶段。跳跃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以产品用户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创新,进而发现商机;二是学生从政府、企业、客户等的外部需求直接发现商机,然后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直接进入创业阶段。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学院应从自身人力资源条件出发,转向从创新生态系统中挖掘师资,努力从外部获得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对不同类型的师资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取长补短;对师资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不同类型师资之间的合理、有序搭配。

师资来源包括传统的校内专业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专业教师、校外兼课教师和创业导师等。这些教师由学校以某种形式正式聘任的,属于正式教师。但正式教师总体上数量有限,甚至难以满足开展面向全体的普及化创新与创业教育,更不用说开展面向个体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在开放式创新的视野中,还有大量的非正式教师的力量可以被利用,并有望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非正式师资力量包括:社会同行,即一些乐意通过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或其他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社会热心人,其中包括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朋辈高手,即学生可接触到的具备较好创新创业能力的学长、同学和朋友等;慕课教师,即各类平台上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人;产品用户,即与本专业相关创新创业市场的客户。非正式教师不需要学校聘任,一般由学生自行寻求,也可以由创新与创业学院推荐。非正式教师不但数量多,而且往往能为学生提供最具体的、细致的、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水平高,成效好,指导时间相对稳定的非正式教师,可由学校聘任为兼职导师,如能承担课程,甚至可以聘任为专职教师。

(四)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政府、高校、客户、企业及行业合作是创新与创业学院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中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尤为重要。在封闭式创新模式下,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属于知识和人力资源由企业向高校单向输出的状况,企业在此过程中的获益有限,甚至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因此,许多校企合作仅停留在一些日常的往来交流,难以深入,或无法长期坚持下去。政府与高校之间往往也只是行政上的单向命令的关系,缺乏常规性的互动联系与合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的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需要。开放式创新拓宽了组织获利的途径、机会和能力,如分拆、技术许可、外部技术的内部商业化以及技术的售卖等,从而使得创新收益显著增加[9]。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开放传统的开发过程和拥抱外部的创意和知识资源,许多内部研发实力薄弱的企业成功地提高了创新能力[10]。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知识上升到和封闭式模式下内部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高校的学术研究无疑是重要的外部知识来源。因此,开放创新范式下企业将更积极主动地与高校建立联系,寻求合作,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动力源泉。企业的许多创新需求可以转化为高校创新教育的动力,而企业的发展需求,也可以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机遇。开放创新范式下,知识输入和输出的双向交互作用将在学校内形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强大动力,从而使内部资源更为有效地整合。因此,创新创业学院应重新审视政、校、行、企的合作关系,推动建构基于开放式创新范式新的合作模式。

四、结语

开放创新范式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关于企业创新的热门课题。对开放创新范式中创新要素相互关系的研究,也从三重螺旋发展到四重螺旋甚至五重螺旋理论[11]。随着这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创新的重要力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看出,高校发展面临全新的创新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开放地面向市场,更加深入地融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客户需求共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给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当前创新创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目标定位、师资、实践项目来源、经费、成果展示等诸多发展问题,如把这些问题置身于开放式创新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也许能寻求到新的解决之道。

[1] 刘与轩.针对大学生创业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问题探讨[J].科研管理,2017,38(4):419-422.

[2] 亨利•切萨布鲁夫等主编.陈劲等译.开放创新的新范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

[3] 亨利•埃茨科维兹.陈劲等译.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文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9.

[4] 卿涛,刘爽,肖金岑.以大学为主导的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基于三重螺旋理论[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27(4):11-15,20.

[5] 崔伟.基于三螺旋理论:新常态下的高校青年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25-29.

[6] 武学超.开放式创新2.0范式的理论阐释——内涵特质、实现模式及大学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9): 27-31.

[7] 李吉庆.试论作为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平台的创业学院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4):56-57.

[8] 梅亮.开放式创新:昨天、今天、明天——专访全球“开放式创新之父”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J].清华管理评论,2017,(6):8-14.

[9] 张永成,郝冬冬,王希.国外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11年:回顾、评述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 36(3):13-22.

[10] 何郁冰.国内外开放式创新研究动态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3):3-12.

[11] 武学超.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要素构成及运行机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6):50-53.

2018-04-07;

2018-11-19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与创业成功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2017GZGJ15);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CYYB2017001);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2016T038)

陈楚瑞(1963—),男,广东南澳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chencr@gtcfla.net

G642

A

1674-893X(2018)06−0079−04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开放式范式螺旋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旋风“螺旋丸”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