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蒙
关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政策研究
王蒙蒙
(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当前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但是并非所有的政策在此过程中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积极的政策可以刺激产品和技术的重大革新,推动创新创业的开展,反之,则会对创新创业产生阻碍作用。通过研究创新创业的含义,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明确了制定积极创新创业政策的着力点,并进行了实例论证,以期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指明方向。
政府政策;创新因素;积极政策;消极政策
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可以促进产品和技术的重大变革,可以促进创新创业的开展[3],反之,则有明显的消极作用[4-5]。如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引发不正当竞争和成本的增加[6],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政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创新。对创新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逻辑原理、支持结构以及对私人组织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弄明白什么是创新、创新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什么有助于创新的成功,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的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过程。
创新可以被认为是通过旧观念重组而形成的新想法,也可以是挑战目前秩序的新方案。根据这一定义可知,创新包括了技术创新和管理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包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管理创新包含新的过程、新的政策和新的组织形式。总之,创新包含了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组织创新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创新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因素有助于创新的成功?我们可以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对此进行分析。在个人层面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思想创造所必需的,优秀的人才在推动创新开展以及在创新成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创新行为对创新思想和理念同样也会产生影响,并在创新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组织层面上,创新的推动因素包括基于市场的因素和基于资源的因素。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一般认为市场条件决定了创新的方向和数量。当企业成功整合自身优势并有效地利用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时,创新就发生了。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认为,一个潜在的由市场驱动产生的机会不足以促进创新的发生,要能够适应市场环境,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实施相应的策略。这种观点是以资源为基础,制定创新战略,开展创新。上述两种观点可以通过扩展理论结合起来[7],创新型企业就是能够通过合理运用内部资源及时发现并响应外部市场“诱发事件”的企业。那么引发创新的“诱发事件”是什么?笔者认为,现有公共政策的变化和新政策的出台就是引发创新的关键。
意愿、能力和机会是推动创新创业开展的重要动力[8]。意愿取决于对创新创业的态度和对其过程的了解。这里的能力是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主体掌握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此外,监管要求、商业机遇以及内部和外部需求也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机会,而机会则会受到技术的影响。一般来说,社会更关注创新创业能力,但另外两个因素也同样重要。这三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重要的是,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能够影响这些基本因素。
对创新创业的研究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类[9]。微观的研究认为,创新创业决策受到以下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①盈利能力,用来评估采用新技术或追求创新而产生的收益和成本。②鉴别可用于商业目的的外部信息价值的能力。显然,成本和收益分析结果决定着要采取何种措施,因为创新创业的推广在不同行业或竞争环境中有很大差别。同样地,吸收能力取决于人力资本、员工素质以及识别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因此,通过在研发、培训和知识管理方面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加强吸收能力。宏观研究更注重技术决策过程,将沟通和综合评估作为创新创业的先决条件。因此,Lim等[10]研究了创新创业决策的因素,并构建了一个系统模型来确定其中的关键因素和环节,进一步强调每一个因素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针对政策对创新创业的促进和维持作用,从组织层面进行研究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也不应忽略研究人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显然,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能否影响创新驱动的三个基本因素非常重要。
现行的化学镀镍废水处理技术还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化学镀镍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表面处理工艺之一,经济发达地区限制其使用,就必然会迁移至其他地区投入生产,其污染问题仍不可避免。开发新的化学镀镍废水处理工艺,用创新技术解决化学镀镍所面临的困难才是根本之道。为此,超邦化工提出了螯合沉淀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新技术[6]。
法规和政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依赖于创新创业的类型[11]。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创新创业的动态特性。由于创新意愿、能力和机会是促进技术变革所必需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创新创业政策时应着重考虑这些因素。
企业的创新创业意愿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先决条件之一。这种意愿既取决于企业对创新创业的态度,也取决于它对创新创业过程的掌控。改变对创新创业的态度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管理职能和奖励制度来完成,而提高对创新创业过程的掌控可以通过能力建设来实现。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创新创业意愿,从而促进活动的开展。作为推动者,政府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商业环境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潜在障碍和限制,来表明对创新创业的激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促进国家商业环境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这些政策将影响能力建设。有利于商业环境的政策能够对创新创业的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当前中国的创新战略为例。政府制定了针对研发创新税收抵免的激励政策(芯片研发企业6年免税等),这种税收抵免政策对创新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较明显的激励效果。政府还通过改进监管和加强国内外市场准入及开放竞争市场促进创新。通过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公平和开放的出口市场政策,使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为了支持创新创业,政府扩大了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和税收抵免,正是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创新型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和成长。因此,政府在税收抵免和其他财政支持方面的激励政策能够增加企业创新创业的意愿,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政府通过与创新创业企业建立公私伙伴关系,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敞口。这往往也是促进创新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配风险和风险处置,公私伙伴关系可以鼓励创新创业的开展,减少失败的风险。因此,政策促进公私伙伴关系发展的程度越高,由于风险敞口有限,企业的创新创业的意愿就越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就 越多。
除了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外,政策还可以为刺激和支持创新创业提供基础,包括基础设施、交流协作和知识共享的平台。创新创业的开展不再依赖于单个企业、科研院所、大学或政府机构,而是取决于各方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训以及知识共享对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1.基础设施
政府对物理基础设施(比如道路、高速铁路和机场跑道、空中交通管制)或“虚拟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我国的“5G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规划”为例,到2020年5G移动通信将会实施,届时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这一举措为无线频谱(商业频谱)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华为等一批通信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因此,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的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变革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创业意愿,进而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2. 科学研究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还需要通过推动科研工作为创新创业提供基础。众所周知,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科技创新往往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表现得尤其明显。通过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小型企业和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进行创新研究(这些资金可以是直接投资或非货币的捐赠),以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帮助它们具备一定的商业竞争能力。相关政策应该有利于促进知识或信息的转化以增强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这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都比较重视[12],长期以来研发投入比较大,因此在一定时期创造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神话”。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除了传统的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外,各个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创新计划,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华为为例,近几年研发投入都保持在接近200亿美元的水平,这也是其创新产品得以频繁推出的重要原因。创新政策有助于知识或信息的更新,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提高科研投入水平可以增强企业对创新机会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 开展。
3. 人才培养和知识共享
根据资源基础的观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而创新依赖于个体的认知能力。为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必须改善人才技能基础。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员工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通过制定提高人才质量的政策来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业活动的开展。
人才创新政策是创新战略开展的重点。目前我国政府不断改进教育制度,包括从早期教育至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取得进步。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通过各种经费资助和财政支持来提高大学毕业率和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对适龄劳动力的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因此,促进人才教育培训的政策对相关知识的增加有积极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创业的开展。
在创新的概念中,创新能力指的是部署资源并将显式的环节和隐含的元素封装在过程中的能力[13]。许多研究者称之为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公司通过获取、融合和传播知识来深化和扩大其知识基础的必要条件[14]。通过正规教育或非正式的教育和培训,无论是知识或信息的增加,还是技能的提高,都可以提高人的创新能力[15]。创新需要将人的想象力、直觉和创造力进行整合。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将专业人才聚集在一起,分享和转让知识,促进创新创业的开展。因此,积极的政策应该有利于知识和信息共享环境的建立。
创新创业能力还可以通过与外部组织的合作来获得。因为这种能力可以随着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提高而增强,比如设置“创新中心”,给科学家和企业家提供统一平台,通过对接、协作和分享高科技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改善企业成长的监管环境,并增加企业和高素质企业导师之间的联系。
创新的市场观点认为,以“诱发事件”为代表的环境信息可以刺激或阻碍创新[16]。研究人员发现,创新型企业往往具有组织能力和感知“诱发事件”的能力,并将其视为进行创新创业的机会。现有公共政策的变化和新政策的出台可以作为创新的关键“诱发事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加明确的标准和政策目标,为技术转型提供机会,同时允许企业用更加灵活的手段实现这些目标。换句话说,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促进创新,这样的政策可以刺激产品和技术的重大创新,给企业带来改革的机会并促进创新创业的开展。
明确的创新创业政策在政府的创新战略中比较常见。以美国为例,为了刺激替代能源的开发,要求更新和改进能源技术,制定了能源替代规划,明确要求在2035年之前清洁能源的使用达到80%,以加快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制定了“5G移动通信政策”“2025年汽车发展规划”和“人工智能发展纲要”等政策,这些明确具体的目标代表了政府的需求,给企业带来了创新创业的机会,这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变革。
本文重点研究了创新的基本原理、重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积极的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通过分析政策对创新意愿、能力和机会的影响,明确了积极的创新创业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的着力点,包括商业环境创造、创新创业基础的构建以及明确目标的制定等。笔者希望这一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及企业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1] Peerasit P, Jeffrey KP. Examining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policy on innovation[J].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4(2): 97-107.
[2] Daniel IP. The strategic fit between 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delivering business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1): 241-249.
[3] 罗家松,王新雷,徐彤,等.政府创新政策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分析与优化模型[J].时代经贸,2017(6): 48-52.
[4] 陈婷婷.政府创新政策体系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 曾萍,吕迪伟,刘洋.技术创新,政治关联与政府创新支持:机制与路径[J].科研管理, 2016,37(7):17-26.
[6] 李德轩,孙道军.企业政治战略研究的综述与展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5):198-207
[7] HILLMAN AJ, HITT MA. Corporate political strategy formulation: A model of approach, participation, and strategy decis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24(4): 825-842.
[8] 李晨光,张永安.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4(9):25-35
[9] Gil N, Miozzo M, Massini S.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 of new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Heathrow airport's T5 project[J]. Research Policy, 2012(41): 452-466.
[10] Lim J, Ofori G. Classification of innovation for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 construction businesses[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7(25): 963-978.
[11] 林苞,雷家骕.不同产业创新的差异与国家的科技政 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2(9):9-10.
[12] Chang P, Hsu C. A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PMS) for research institutes applying for government R&D contracts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7(15): 165-172.
[13] Wang C, Ahmed P.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 31-51.
[14] Biebenbach T, Muller R. Absorptive, innovative, and adap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ject and project portfolio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2(30): 621-635.
[15] 张红兵.知识转移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战略柔性为中介[J].科研管理,2015,36(7):1-9.
2018-04-24;
2018-07-11
山东省软科学课题“基于实证研究的山东省跨区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研究”(2017RKB01209);滨州市软科学课题“基于‘互联网+合作社’的滨州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研究”(2016BRK14)
王蒙蒙(1982—),男,山东滨州人,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bzxywmm@126.com
F276.3
A
1674-893X(2018)06−0038−04
[编辑: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