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能
楚雄市吕合镇中心小学 云南楚雄 675009
“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力在整个小学课阶段中极为重要,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主导思想,变革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的组合、教学形态的发展等各方面彻底变化。怎样体现“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活力呢?我认为课堂教学活力都应以“活”的管理。“活”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让他们主动、合作地探索研究学习,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好“参与式”的课堂活力。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以书本知识为主体,从教师主观判断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式化,特别是课堂细节性变化的准备,是一个倾向于静态课堂的设计教案。然而学生的认知是动态性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学习本身就是丰富和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另一方面认知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动态性的“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再是机械的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了,而是要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适时的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地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参与学习活动,从中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教师如何教,怎样教。教学中的教师往往把知识分割为若干个小要点,那么这种教学方式的处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公式上、法则上,以及定理的记忆上,对于与教材中的例题相类似的问题,学生能套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来加以理解分析解决。但是对那些问题的条件、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情况中的“非常规特性”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了,这里,教师就要强调教材知识的绝对权威性。过分强调预设性,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教学成了知识的搬运过程,对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识十分不利,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在“参与式”的教学就要精心组织参与讨论。但是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评价者。在此情况下,学生往往是在不断地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而不能自由的去思考,更不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也就成了一场猜谜会。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参与性就渐渐消磨殆尽。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更不允许出现理论及知识的偏差,从而也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呆板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同时在传统的教学中还较为普遍存在着“虚假的交往现象”,也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来代替学生的思维、语言和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交往的导向上,教师是交往的主动者,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成为了消极的被动者。在“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时实际是实质的。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课堂的气氛和每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同时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这种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技能,更在健康的个人情感和良好的人格形成上有所收获。
在实际性的课堂中,教师要突出以下的几个实际特点:第一,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第二,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第三,灵活运用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目前学校的教学环境表现出单一性、封闭性、统一性的特点。它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学习的方式,已成为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每个课堂教学都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机制,课堂中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预示着知识理解的多义性与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地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以及弘扬学生的个性特点。动态性课堂的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而过程也是随机的,然而结果也是不能完全预测到的,因此我们教师教授每一堂课都要具有动态性结果的预设。这样的课堂动态结构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与实践“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参与式教学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全面掌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更要尽可能地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激发课堂活力,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