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制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8-03-29 05:02陈晶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民办高校导师

陈晶晶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122)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体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后国家建立了首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教育日渐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热点。高等教育需要在传授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大学生自主锻炼创新能力。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就业创业方面的导师制可以进一步发挥教师在就业创业领域的指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在未毕业时就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能够通过导师的相关项目的锻炼,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1 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背景及概念

1.1 背景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才能够将“教书”与“育人”充分地结合起来。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专职辅导员难以给予每个学生深入专业的指导。所以以下内容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些作用。

1.2 概念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导师制是一种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对一的互动式教育模式,即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目的是在指导民办高校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制定不同阶段的指导方案,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简述

2.1 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指在不改变所有客观的条件下,区别于常规或者大众思路,同时利用现有客观条件,以实现理想化目的为目标,对现有的事物和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创造出新的事物与方法。

2.2 如何创新

2.2.1 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的源泉是有兴趣,适合所从事的事业。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勇气。敢于去设想,善于去设想。

2.2.2 确立五个科学思维

五个科学思维即相似联想、发散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化思维。

2.2.3 开拓创新需要具有坚定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是指艰苦奋斗。要明白,年轻的一代正处于学习改变的黄金时期,要把学习放在首要地位,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精神上才不会缺钙。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持创新者努力地将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无所畏惧地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这样也能保证,当创新创业计划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对计划进行修正。

3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不足

3.1 学校层面的现状与不足

(1)现阶段,民办高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成立创新创业教学教研部,聘任专兼任教师,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两门课程,一般为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大三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考试方式为考查,学分均为1学分,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基本的创新理念。

(2)民办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由于任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课程的不连续性,没有贯穿于大学生活四年,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创新创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高校专业课安排较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基本上为合班授课,课时较少,实践环节少,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程度有限;就业创业指导的个性化与实用性不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

3.2 学生层面的现状与不足

(1)民办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搭建平台,在初入校园时,他们就有创业的欲望和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他们希望能为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是“95后”学生,他们在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认知失准,产生过度自信或极端自卑等不良情绪。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民办高校大学生往往会遇到如缺乏管理经验,组织能力欠缺,创业资金不足,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许多创业者失败后很难东山再起,缺乏创新精神和奋斗意识。

4 民办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机制探索

4.1 建立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奖惩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对导师的潜能予以挖掘。例如,为导师与学生建立一对一沟通的电子平台,该平台将每次记录导师的指导时长与内容,然后将导师制带学生的数量和时长折合成学时工作量,在工资中予以体现;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导师进行考核,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与量化,进行年度考核。

4.2 以导师为核心构建导师制

以导师为核心构筑本科生导师制,同时聘请已经从学校毕业的优秀校友作为校外导师,对学生进行无死角的全方位指导。

导师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见面等不同方式与学生进行定期沟通,对学生在整体的指导规划、学习与研究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予以掌握并进行指导。导师将学生发展规划的主线定义为学习与生活,主要途径为“指导课”,使学生能够拥有创新精神并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时间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通过大三、大四学生实现与大一、大二学生的日常联系与维护,锻炼大三、大四学生交往与沟通能力。

聘请民办高校在各行各业中有突出贡献的校友加入到校外导师团,以最新的社会就业创业市场讯息激励大学生,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带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大手拉小手,创新传帮带”的模式,通过学校提供的优质创新创业平台,对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新能力”进行升级提高。

4.3 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进行三位一体的整合与统一

对于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来说,有四个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即高校、学院、校内外导师和辅导员。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协调运行,构成了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该导师制的运行过程中,高等院校负责模式的引导与建立;教务处、人事处和学院负责制定导师制相关规章制度;校内外导师不仅负责传授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做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同步协调发展;辅导员在不断引用优秀校友的实例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 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5.1 运行机制创新,保障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的机制灵活,保障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对即将实施的创新机制与体制进行研讨同时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的精神,制定全新的教育体制,来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模式,引导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对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索新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完善的制度保障,学校应予以重视。此外,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民办高校自身,同时也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支撑,但同时又不能过多地参与到民办高校的办学活动中来,根据民办高校以及学生的不同客观条件制定适合民办高校自身的个性化办学机制。针对什么样的机制与怎样创新问题给出以下分析。地方民办高校可以创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组织形式。比如说举办学科类的竞赛活动、学生科研活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举行相应的社会实践调查、举办课外发明创造活动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形式的创新。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可以研究一些市场上没有的或者是冷门的研究项目,然后老师在其中其起到引导的作用。以科研组为到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机制是最合适学生们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

5.2 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民办高校教师应重新树立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多指导少讲授,提高课堂互动性,加大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显现。建设新环境新时代下的全新师生关系,使大学生对自我个性进行充分的展示,培养出他们思维的创新性与多样性。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提出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从四个方面增强学生们的主动性与创新思维。第一个是对科学的理解,包括理解科学技术的性质、概念、原理、过程。第二个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第三个是科学的精神和态度。第四个是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我补充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包括运用创新型思维来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5.3 加强校内外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个人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乃至于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民办高校拥有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的必要条件,同时要求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够使整个导师团队适应时代与环境的要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5.4 课内课外结合,以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期刊杂志,积极参加学术讲座,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掌握最新科研成果,提高科学素养,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导师的项目申报,学会撰写研究报告,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当今环境下,衡量民办高校创新能力水平的标志已经从传统的概念转变成为民办高校科研实力和水平。

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研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个高校都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才模式改革,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高等教育培育人才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导师制民办高校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