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阙新建
周春梅老师的新著《一间辽阔的教室》,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一间教室里,一位老师和几十名学生,不说逼仄,也谈不上辽阔。显然,周老师不是从物理空间来谈教室,而是从心理空间上来讲的。对于这个具有很强象征意味的说法,值得每一位老师细细思量。
学生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度过的。他们从家庭走进教室,又从教室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教室里的生活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建设一间怎样的教室,或者说创造一个怎样的教室世界,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作为老师,如果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不负责任的。
周老师说:“光能照进来,风能吹进来,我在一间辽阔的教室……”是的,这光,这风,这辽阔,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创造的,而老师对教室的想象,对教育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室,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生态。老师心中有诗和远方,孩子们就会怀揣梦想,和老师一道眺望遥远的地平线。
教室里要有“诗”。老师的任务不只是带领学生学习某门学科知识,学生的学习也不只是为将来在社会上谋得生存而做准备。老师和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发生在教室里,生活中缺少诗意的存在,就只剩下枯燥乏味的生存。当我们看到老师和学生为了获得更理想的分数而苦苦挣扎时,心中除了凄凉还有什么呢?这样的生活,师生会感到幸福吗?试想,学生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教育,没有发现教室的诗意,学习的美好,会在他心中留下些什么呢?
老师是带领学生发现生活诗意的人,他们应该有更广阔的世界。教室里不能只有课本和习题,学生要从这里去发现世界的真善美,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周老师带着学生安静地读书思考,追求精神生命的丰盈与辽阔,孩子们的思绪早已越过教室,飞向更为高远的天空。可以想象,师生相互切磋,相互影响,是一幅多么诗意盎然的画面。这些画面,定格在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他们一生成长的精神底色,走出教室,自有一种坚定、自信和对生命更深的体悟。
教室里有“诗”,是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首音韵优美的“诗”。周老师说:“我们曾经在课上说了多少话啊。那些话,或许不深,或许不广,但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水,流过他们成长的岁月,温柔地浸润他们的心灵。”有魅力的老师,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同一句句的诗行,浸润着孩子们的生命。多年以后,他们也许已经记不得你曾经讲过什么,你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他们心里。就像我们读过的诗,可能只零星记得一些词句,但诗的意境却是无法从心中抹去的,因为它曾经震撼了你的心灵。
老师应该是一个心地纯粹的人,是一个会天真地做梦的人。这样的老师才会看到教室的辽阔,才能带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去追赶天边的地平线。教室并不是世外桃源,现实世界种种不良影响也会侵犯教室的宁静祥和。老师要有勇气和定力,守住教室的门,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向着远方奔跑。
读书是为了什么?也许每个孩子走进教室时都有自己的答案,不管答案是什么,老师要守护那一份纯真,向学生指引远方的光亮。我们的目光不能只触及教室的四壁,不能因为现实的利益把自己困在斗室之内,辽阔的教室里要有大境界,大抱负,要有高远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这又何尝不是对老师的考验呢?当老师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循循善诱时,是否也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去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呢?在一间辽阔的教室里,老师不只是说了什么,更在于他做了什么。学生不仅听其言,还在观其行。因此,老师不只是指引方向的人,更是带着学生一起奔跑的人。向着远方,一路奔跑,相互鼓励,这才是辽阔教室所呈现的动人景象。
一间辽阔的教室,它带给了我对教室的许多美好想象。在周老师的教室里发生的故事正是对辽阔教室的恰当诠释。在教室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故事,看似平凡,但因为有了诗和远方,便显出动人的力量。教室的大小由我们精神空间的大小所决定,正因为这样,教室里便有无限种可能,它成为了所有人留恋和怀想的地方。
于是,教室成为了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教室,当有一天我们以无比眷念的心情离开它的时候,教室里的风景值得我们一生回味,那里有欢笑,有梦想,有诗和追寻的远方。
让我们一起去想象和创造这样一间辽阔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