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财政局
2017年初,嘉峪关市财政局经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梳理归纳,针对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六个三”的工作思路,即:实现“三个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提供“三个支撑”,提供对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对民生实事的支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做到“三个提升”,做到理财水平的提升、监督检查能力的提升、国企国资监管服务水平的提升;重视“三个培育”,重视新财源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投融资新平台培育;注重“三个化解”,注重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项目欠款的化解、支出风险的化解;强化“三个建设”,强化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建设。今年嘉峪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37亿元,为年预算的101.4%,同比增长7.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9亿元,同比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72亿元,为变动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4.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87亿元,为变动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倍。实施“六个三”工作思路的成效逐渐显现。
“三保”是财政部门的首要职责,是必须兜住的底线。坚持把“三保”作为首要职责抓紧抓实,科学安排预算,合理调度资金,切实实现“三个确保”。
全市干部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辅助性用工、民生实事服务人员的工资,每月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国家统一增资等政策全面落实,确保相关领域改革措施涉及人员方面的支出足额兑现。
合理测算机构运转之需,全力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做到了资金保障有力、机构运行正常。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上半年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0%。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把财力向民生倾斜,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全年民生及社会事业预计支出20.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4.7%。
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资金统筹、项目扶持、争资争策、资金监督、国资监管、绩效评价、优化服务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支撑职能,重点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中由财政部门牵头落实、协作推进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实行责任分解、挂牌督办。注重创新,履职尽责,为政府投资项目提供有效财力保障,确保项目按进度全面推进。
全力落实2017年省、市政府确定的惠民实事项目资金保障,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惠民实事项目资金2.67亿元。安排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资金950万元,有力支持了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安排预算内教育经费3亿元,同比增长8%。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农民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18项,1023.47万元,惠及农户5871户。落实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569万元,组织实施项目35个。拨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992.82万元,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资金227.33万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拨付棚改专项资金6646.8万元。
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多方统筹调度资金,坚持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上。今年以来,安排汽车产业发展引导基金0.5亿,为一特汽车项目协调融资2亿;安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资金0.6亿元,统筹用于丝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等;协调融资0.8亿元,支持铁路物流园建设。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预算执行,深入推进公务卡结算,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加强项目库建设,累计填报入库项目144项,项目投资金额超过27亿元。强化绩效管理,实施绩效预算,扎实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制定印发了《嘉峪关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了第三方评价机构,初步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专家库。投资338万对现有网络构架进行了改造升级,提高了财政资金流转速度并保障了财政数据的安全。加强会计、财务培训,组织完成《会计档案管理》、《企业年报》、《采购政策法规》等6个批次、1000余人的培训,不断促进全市财务人员理财水平的提升。
加强国资监管机构、人员力量建设,有力提升了国资国企监管服务水平。科学编制了2017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展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工作。积极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各项工作,制定并经市政府批准下发了《嘉峪关市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联合市审计局、会计事务所开展了对市属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成效显著。制订了《嘉峪关市在嘉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已和6家驻嘉企业签订了分离移交框架协议,和其他4家移交企业正在进行分离移交框架协议修订。组织完成了全市公务用车改革车辆处置工作,分两批拍卖车辆214台,拍卖收入530.22万元。
坚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不断提升财政监督检查能力,不断深化财政监督检查。成立6个项目建设资金检查小组,对2012年至2016年项目资金申报、拨付及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促进了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组织开展了全市196个预算单位(含二级预算单位)2015-2016年度公务接待费支出情况的自查工作和重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各预算单位的公务接待行为。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今年以来共审批、审核采购计划115个,采购预算4.72亿元,对政府采购行为实现了全过程的监督。加强财政内控建设,制定出台了财政内控建设基本制度。
全面落实“营改增”税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项减税免费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优质税源财源。
大力扶持我市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在财政奖补资金、项目补助资金争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严格落实好高新技术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对我市引进的先进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关联度高和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旅游服务等投入小、产出效益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培植税收大户。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减税免费政策,促进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持续优质税源财源。同时,加强和国、地税等部门的协同,组织开展税源分析,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改造提升我市传统产业,重点推进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落实中央、省、市减税免费政策,促进骨干支柱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持续优质税源财源。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种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财源。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加大对丝博园、花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汽车制造、铁路物流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全力保障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
研究提出了整合我市分属人社、工信、农林部门管理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议;支持市属国有企业“融、用、管、还”一体化发展,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应用,组织开展了我市首个落地项目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迁项目的《物有所值报告》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的评审。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把财政资金的存量转变为融资的增量,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及时、足额地筹措资金。
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置换债券及新增债券额度,在兼顾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的同时,确保债务偿还接链资金及时到位,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到位政府新增债券额度6.6亿元,较去年增加3.4亿元;到位置换债券2亿元,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协调相关部门调低债务利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规范项目投融资计划管理、新增项目审批、资金资产监管各项程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破解新增项目融资难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投资和运营,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挖掘潜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渠道多元、有序竞争、充满活力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会同发改委等部门,明确财政投资项目范围,明确项目资金来源,积极杜绝项目欠款增量发生。协调各方面力量,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共同化解项目欠款风险。积极推进工程决算评审,积极与审计局沟通协商,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建立了我市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库。
进一步加快资金审批、拨付进度,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加强存量资金清理、使用管理,收回盘活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主要用于汽车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科技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为重点项目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修订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坚持每周四分别开展党员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省、市组织的有关财政业务知识、党务、信访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20余名财政干部到北京、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了财政业务培训,促进了干部业务水平的提升。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财政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督查,深入开展述责述廉和常态化的廉政谈话。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接受预算单位和服务对象监督,全面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