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
前言:工程造价是造价人员根据某一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所需成本的多少等,计算施工所需、或实际应用的资金的一项工作,是工程施工前后的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工程造价所得到的指标以及数据,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加强预结算审核较为重要。但就目前来看,多数工程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问题,对我国各工程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内容,包括工程量审核、费用审核及套用单价审核共3个项目。不同审核内容的审核要点如下[1]:
根据工程类型以及施工要求的不同,每一工程的工程量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众多因素中,工程量是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指标。以建筑工程为例,在排除技术及材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后,工程量与工程造价呈正相关。简单的讲,工程量越大,工程造价越高。审核过程中,墙身的划分情况、县浇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情况,以及柱顶面高度等,均应纳入到计算范围内。
工程施工过程中,费用审核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均为施工所产生的主要费用。对上述费用进行审核,目的在于判断工程造价是否符合施工当地的人力资源与材料成本的市场价格,判断工程最终所付出的材料以及人工费用,是否过多。
套用单价审核,同样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内容之一,具有权威性强、受法律保护的优势。套用单价审核对项目名称以及施工标准统一性的要求十分严格。如两者不一致,无法满足该审核方法的要求,则不可采用套用单价的方法予以审核,以避免审核出现失误。
就目前的情况看,工程造价审核中,招投标审核、设计审核、变更以及材料审核,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2]。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招投标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企业招投标审核的依旧为工程量清单,清单中,包括工程费用、利润以及需缴纳税费等项目。除上述内容外,现场施工配套措施等实物费用的审核,则需纳入到项目管理的范围内。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部分施工企业存在着将实物费用计算到审核费用的计算当中的行为,对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工程施工前后,施工图与竣工图的设计,属于两项主要环节。施工图是施工企业施工人员参考处理各个工程细节的主要图纸。当项目结束后,有关人员需要对工程的实际施工成本与施工图之间进行对比,以判断施工是否存在超预算的行为。为提高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行业内要求将部分施工项目排除在工程造价,但企业对该政策的落实效果较差,将取消项目纳入到工程费用当中的行为并不少见。
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变更,多以变更联系单为主。变更联系单,即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的资质审核不严格等而导致图纸的形式发生改变的一种审核问题。目前,建设企业对基础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较低,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以及责任感较差,久而久之,易配合施工方欺骗业务、弄虚作假,对变更审核科学性水平的提升,会产生较大的阻碍。
材料审核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虚报材料价格方面。根据施工地点的不同,区域内材料的市场价格千变万化。部分企业往往通过虚报材料价格,或以次充好的方法,增加工程造价的最终金额,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为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过程,提高审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属于重中之重[3]。招投标、设计问题、变更审核以及材料审核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下:
严格招投标审核力度,能够将存在私心的建设企业,及时有效的排除在找图标的准入企业范围之外,避免该类企业再次为获取不法收益而参与投标,避免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造成影响。招投标审核的方法具体如下:(1)审核人员应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参与招投标的企业的信息,对企业的信誉进行评估。当发现企业信用值较低,或不符合工程的施工要求时,应避免使之参与招投标,以提高审核力度。(2)招投标工程需分至少2轮进行。第1轮的目的在于选择在技术方面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第 2轮的目的则在于,结合企业的信誉、工程的工程量及费用等条件,将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一一排除,最终确定某一企业作为施工企业展开施工,提高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科学性。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应采用以下方法增强审核力度,提高审核的科学性:(1)工程施工完成后,审核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评估工程的完成效果与图纸的设计情况是否一致,如发现两者不一致,应立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2)审核人员应深入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明确政策所规定的工程费用计算的内容。如发现存在企业将已取消的费用纳入到了工程造价的计算范畴,应立即勒令其重新修改并计算。针对多次出现上述行为的企业,应加强关注,其他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如遇上述企业,需提高审核的力度及严格性,降低设计审核中出现问题的几率,确保工程造价能够与工程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根据变更审核发生的原因,应采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1)提高建设单位资质审核的严格性,在招投标过程中,增强资质审核力度,扩大审核内容的范围,避免任何一个资质不达标的建设单位参与到项目中,为项目施工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证。(2)加强对施工方的管理:针对部分施工方通过联系单弄虚作假,欺骗业主的行为,应加强对施工方的管理。可将施工方的审核,渗透到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例如:工程施工完成后,有关人员应对工程的施工成本等进行计算,如发现施工成本较造价指标小,要立即对建筑质量进行检验。如质量检验中,未发现建设不规范或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则表明施工方不存在弄虚作假、变更联系单的行为。如发现质量不合格,需视施工方行为的严重程度,给予其经济等方面的惩罚。为从根本上避免施工方出现变更联系单的行为,审核人员应与施工管理人员一同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达标,避免对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针对审核中存在的材料质量差的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1)根据施工当地材料的市场价格的变动规律,预测施工期间内材料价格的走向及趋势,了解材料价格的大致范围。(2)对建设企业工程造价中所提供的材料价格进行观察和计算,将其与预测所得到的指标对比。如发现两者相差过大,造价所得到的材料价格过高,需立即要求企业重新修改造价,提高审核的严格性。
综上,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应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专业素质。将招投标审核、设计审核、变更审核与材料审核,视为预结算审核的重点内容。全面审查施工方及建设方的行为,以确保中标企业资质达标、施工及竣工图设计合理。同时,严格避免变更联系单的问题发生,确保材料费用计算合理,以提高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水平。
[1]章丽燕. 论述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的几个重点问题[J/OL]. 建筑知识,2016,08(11):130-131.
[2]范晓东. 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及完善措施[J]. 门窗,2016,(05):75+118.
[3]魏邦仙.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及管理研究[J]. 江西建材,2015,(0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