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综述

2018-03-29 00:30代玉菲
传播与版权 2018年8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新闻宣传学者

代玉菲 凌 霄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毛泽东同志不同思想理论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各有侧重,但在对毛泽东的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等过程的研究中均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探讨。毛泽东思想作为当前新闻舆论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凝结了新闻实践中的经验与智慧。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并与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精神相结合,对新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成果研究已自成体系,但通过梳理目前我国学者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整体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对毛泽东思想的成果方面,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哲学领域,而国外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少被国内学者引用。而从文献的数量上来看,相比国内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及国外关于毛泽东研究的其他领域,国外系统研究毛泽东新闻或宣传思想的文献相对缺乏。因此,对国外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国外学者对于中国新闻宣传思想的基本态度,丰富国外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的体系,并指导当前国内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

一、国外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的总体状况

笔者主要从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国内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研究、国外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研究四个方向进行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在中国知网、谷歌学术及EBSCO外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从文献的整体数量上来看,相比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其他研究领域,系统研究毛泽东新闻或宣传思想的文献较少,笔者在检索中发现,国外学者几乎没有对于此方面的直接研究,也未形成专著。《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期刊,笔者在其官网以“Mao Zedong Thought”进行检索,共得到迄今为止的430条结果,但这些文献中并没有以毛泽东新闻(或宣传)思想为主题的文章。绝大多数文献的研究主题聚焦于毛泽东时代具体的历史问题,或是政治、外交等方面问题。而在EBSCO外文数据库和谷歌学术上以“Mao Zedong”搭配“Publicity”“Journalism”“Pro paganda”等词进行交替检索,均未找到对毛泽东新闻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外文文献。由此可见,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在国外是相对较为薄弱的。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毛泽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复杂性,以及毛泽东进行多项政治、经济改革的国际话题性,使得相较于其他领域来说,毛泽东新闻思想这一领域较难激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二是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需要学者具有较为深厚的跨学科学术积累,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较为熟悉,研究的难度较大。不过,仍然有部分学者在对毛泽东及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过程中,对此议题赋予关注,而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也有所启发。

因此,笔者主要结合国外毛泽东研究的系列中文译著,以及外文文献中涉及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看法观点和研究方向进行归纳:

一是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两大权威学者,一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图尔特·施拉姆,另一位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莫里斯·迈斯纳,两者都在其代表作中对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有所涉及。此外,美国学者约翰·布莱恩·斯塔尔的《毛泽东的政治哲学》和法国学者阿兰·鲁林的传记式作品《毛泽东——雄关漫道》也都介绍了毛泽东的新闻宣传实践,并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二是中国问题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学者多就职于大学的历史学系、政治学系或社会学系等,他们在试图理解中国现代社会所发生的种种问题以及毛泽东的政治实践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毛泽东的新闻或宣传思想。三是中国新闻学研究领域。国外的新闻学者多以中国媒体发展及受众变迁作为研究的线索,通过对于中国新闻工作的实践和当代媒介生态来印证或反映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二、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内容

国外学者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来源研究,即分析和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的原因,对其个人的实践经验与时代背景进行探讨。二是新闻实践叙述。立足于毛泽东新闻实践经验,对其使用媒体开展新闻宣传的具体途径进行梳理并予以评述。三是媒体功能探讨,即对毛泽东立场上的媒体的作用与功能进行梳理和探讨,并突出政治对于媒体施加的影响及其渗透作用。总体上缺乏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系统化梳理和集中研究,研究类目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

(一)思想来源研究

毛泽东的思想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学术领地,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实践背景和应用目的。在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来源方面,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国外学者普遍认同毛泽东新闻思想根植于其个人经历及政治需要。

从个人层面来看,毛泽东在任国民党宣传部长时,是以“政策分析——宣传组织——理论思考”为立足点,由此开始形成其对于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思考。从政治层面来看,毛泽东新闻思想根植于其政治参与思想。有学者指出,在毛泽东的表述中很少出现诸如“报纸读者(Newspaper Readers)”这样的词语描述,而通常称呼他们为“群众(Masses)”或“人民(People)”,毛泽东对于受众的称谓就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贯彻的三个阶段如下:“从群众中”收集意见;把这些“分散的、零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系统的意见;最后把这些系统化了的意见带回到群众中去,并向“群众”作宣传,以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发动群众性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目的是借此得到群众的支持。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将宣传工作视为红军最重要的任务。自中共建立初期,就将新闻宣传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媒体管控的深层次原因便是基于国内外的政治考虑。

综上看来,国外学者大都肯定毛泽东新闻思想与政治意图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就奠定了他们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认知基调。

(二)新闻实践叙述

在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少学者对毛泽东关于新闻实践的经验进行了叙述,并概括如下:一是注重受众。毛泽东指出,长期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大弱点是太专注城市而忽略了人民,同时强调需要通过图片和漫画在90%是文盲的农民中进行宣传,认为应当关注宣传工作的对象。此外,党的宣传工作应该运用实际调查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联系群众。二是强调对外宣传。阿兰·鲁林在《毛泽东——雄关漫道》一书中描述了毛泽东邀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西北红区。借由《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形象在英语读者中深入人心。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宣传也遵循和效仿着苏联的模式,着力于构建“革命斗士(Fighter)”与变革的形象。1955年,毛泽东也提出,要“让全世界都听到我们的声音”。三是灵活运用媒体。毛泽东时期较为先进的媒介手段是广播,灵活运用广播并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无可例外。

从国外学者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实践叙述中,不难构建出一个灵活运用媒介手段、善于进行新闻宣传的毛泽东形象。然而,部分国外学者对于毛泽东新闻实践的一系列举措,仍不可避免带有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偏见,在介绍毛泽东新闻实践的同时,将它们归纳为“洗脑(Brainwashing)”“教化(Indoctrination)”和“思想控制(Thought control)”的手段,对于毛泽东的群众动员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偏颇地认为其存在不合理之处。

(三)媒体功能探讨

国外学者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中有关媒体的作用与功能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政治教育。毛泽东主张用一系列社会和政治的制度机制,在包括家庭、邻里、车间小组、群众组织、政治运动、宣传媒体和意识文化等一切领域,取代先前的教育方法,一次共同承担政治教育的任务。毛泽东指出,文化的真正目的是政治性新闻媒体要教育普通大众,也要教育党员群众,加强内部系统的宣传。二是领导革命。阿兰·鲁林认为毛泽东在思考了“剑锋”和“笔锋”这两种武器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关系后,将文学和艺术定位于宣传的角色,作家和艺术家必须服从党的政治命令,认为一切创造都必须服从党的要求。三是统治人民。媒体的作用与功能是教育群众、使人民离开愚昧状态、组织群众、把党的政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这些功能是用于帮助中国共产党统治人民的,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图。中国共产党严格地管控媒体,通过控制对报纸的订阅而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意识。

综上看来,国外学者在提及毛泽东有关新闻媒体功能的观点时,依旧存在夸大了政治对于媒体影响的现象,并把媒体的功能与作用始终描述为单向的。此外,研究观点多是基于中国革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需求,并未洞察到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国外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的局限与启示

(一)局限

第一,研究成果数量有限。目前国外涉及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成果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对于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评述,都是以片段的方式穿插在文献或著作中,少有形成独立的章节、文献或专著。同时,研究著作更是少见,并且存在研究史料“老化”,多采用二手、三手材料的问题。这一点是因为国外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对于毛泽东文本的研究较为薄弱。

第二,研究视野较为狭窄。国外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注重对单一问题的探讨,缺乏整体上全面的阐述。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整体性概括几乎没有,多是从一段具体史实来给毛泽东的新闻实践或活动进行定性。毛泽东新闻思想包括众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而目前国外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方面,也就缺少了宏观的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思考,难有深刻的见地。

第三,研究方向过于分散。国外现有的涉及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成果过于分散,研究成果分析介绍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论述片段较多,从整体上分析毛泽东新闻活动轨迹的成果极为缺乏,揭示和阐述毛泽东新闻思想内容本质的成果较少。

第四,缺乏对现实指导意义的阐述。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只是在阐述毛泽东时期新闻媒体的状态及相应时代背景下毛泽东新闻思想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的揭示并不多见,除有限的几篇文章,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对现今世界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地介绍或阐释,这就造成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当代价值被严重忽视。

(二)启示

与国内的研究相比,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尽管确实存在部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可供借鉴之处。笔者认为,国外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能为国内学者后续的研究提供宏观视角和微观领域上的启发。

首先,从宏观上来看,国外学者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通常是置于社会维度中来进行的,即进行宏观的考察与分析。从诠释学的维度来看,“读者”不同的成见决定了其对文本和史料内容诠释的不同结果。一方面这解释了国外学者在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时出现偏见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其次,从微观角度看,国外学者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通常与政治问题相挂钩,在解读毛泽东的新闻宣传观点和新闻实践时,都是立足于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身份。国内目前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探讨,仅有少数文献是以毛泽东的政治家身份作为切入口进行研究的。而事实上,立足于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身份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是理解他新闻宣传思想的起源与实践的关键所在。

因此,一方面要从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新闻与宣传思想研究的角度上吸收灵感,寻找较为新颖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不可盲目地借鉴国外学者的方法而忽略了中国学者在语言、文本研究上的优势。此外,在现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下,如何发掘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新闻宣传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学者介绍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