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杨理显
2017年,黎平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六大绿色产业、全力实施七大脱贫工程、实施“6+7”攻坚行动、打响“四场硬仗”,交出了一份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13元和7934元,同比增长9%和10%……一连串数据,是黎平县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漂亮成绩单。
紧扣“绿色崛起、后发赶超”主旋律,实施“三个同步”发展,黎平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等六大绿色产业,全力实施“组组通”农村公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七大脱贫工程,以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为抓手,实施“6+7”攻坚行动、打响“四场硬仗”,交出了一份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答卷。
森林覆盖率达74.68%,“侗都黎平·颐养胜地”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1月17日,寒冬腊月。“生态英雄”吴庆贤起得跟往常一样早,简单吃过早饭,便带着工具到林地里巡查。几十年如一日,剪枝、追肥、除草这些枯燥的工作,吴庆贤重复了不知几万遍。几十年来,他共造了杉木、钩藤、油茶等林地5.5万亩,带领四寨、黄岗等9个村寨220户村民造林致富。
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黎平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构筑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6.8万亩,划定生态红线1786.49平方公里。全面推行“河长制”,821名河长、866名护林员全部上岗,守护侗乡绿水青山。大力实施农村清洁“风暴行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州级生态村27个,八舟河在全省生态地标评定中成为黔东南的生态代言。
做大做强绿色健康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六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茶叶产业按照人均一亩的发展目标,每年以4万亩的面积增长。目前,该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获得无公害认证16.34万亩,获得有机茶园认证1132亩,2017年茶产业综合产值10.04亿元,受益5.4万户16万余人,绿色经济成为黎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
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黎平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脱贫”等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绿色化、环境质量优美化、人居环境舒适化、生态制度科学化、生态文明普及化目标,实现绿色崛起、后发赶超。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业“一子落、全盘活”,肇兴景区、百里侗寨、翘街古城、八舟河景区建设全面推进,八舟、蒲洞、四寨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亮点纷呈,旅游产业取得“井喷式”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中宣部安排部署,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之一落户黎平县肇兴侗寨,这是对贵州及黔东南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贵州及黔东南一次综合宣传和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借此传递出贵州人民的生活新气象和满满的幸福感。
2017年,黎平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工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位于黎平的贵州有牛复古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欧盟唯一免检的“德米特”有机标准,捆绑上洋、下洋、岑埂三个村群众1397户5376人(贫困户282户1114人)共建“洋洞有机小镇”,打造面积25平方公里的有机示范基地。2017年,合作社共实施有机米及有机蔬菜种植6000亩,产值达2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4万元。
围绕全产业链,黎平按照“户户有脱贫产业,人人有致富门路”的要求和“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2017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3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5.75亿元,争取扶贫产业子基金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22个,完成茶园新建及改造4万亩,油茶基地新建及改造3.69万亩,蔬菜种植30.2万亩,中药材种植3.87万亩,食用菌1296万棒,出栏生猪20.65万头、牛3万头、羊1.5万只、家禽127万羽,实现总产值36.2亿元,覆盖贫困户3.5万户7.6万人。
坚持文化引领,做活旅游经济。全面启动肇兴5A级、翘街4A级、八舟河3A级景区创建,启动旅游项目51个,总投资25.17亿元。2017年,全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452万人和38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38%和54%。
坚持走生态工业发展道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千企引进”工程成效显著,2017年新引进工业项目13个,签约资金25.98亿元,到位资金6.9亿元。“千企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累计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完成企业技改升级5户。中医药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旅游装备制造园等15个项目开工,竣工投产项目8个;以大数据、大健康、新型能源、新型建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64亿元;以硅冶和木材、石材加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完成产值8.2亿元,工业比例进一步优化。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6亿元,“一区三园”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黎平县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
共建推进黔湘桂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县城区面积拓展到12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常住人口达12万人,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投入2.5亿元加快推进茅贡文化创意小镇、肇兴示范小镇及双江文旅风情小镇建设,投入2亿元对蒲洞、地扪等20个村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竣工述洞等21个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成铜关、滚正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7年,黎平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现代农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图为黎平县流芳村有机稻米生产基地一角。(胡宪林 / 摄)
2017年,黎平县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112.5万人次共2亿元,对3.8万户15万受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2600万元,为8554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743万元;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万人次2304万元;分别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救助补偿、大病救助资金288万元和1062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补偿达12259人次4040.8万元,“四重医疗”保障水平达97.6%。同时,3个移民搬迁安置点14480人的集中安置房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53户6766人,其余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入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三改”4495户。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黎平把产业、就业、培训、帮扶、服务“五个全覆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立健全1653户贫困户就业台账,通过开展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创业,2017年新增就业6657人,其中落实易地困难移民就业1940人,
砥砺奋进齐发展,勠力同心奔小康。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引领下,黎平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对标对表“双创十有”工程,2017年共消除“空壳村”40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91万人,实现6个贫困乡镇省标摘帽、59个贫困村国标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全县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预计达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