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2018-03-28 10:24陈晓雪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人本主义班级管理

陈晓雪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今天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班级管理符合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班主任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渗透人文关怀,建设优秀班集体,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推动班级管理专业化。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本主义;需要层次;学生中心

一、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揭示了人类心理动机发展特点。它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引入教育、管理等学科,成为经典理论。他将人的需要按照产生先后顺序和重要性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才会继续追求高一级需要。

生理需要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班主任接管一个新班级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尤其是哪些学生家庭困难?班主任要提供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生存问题,向学校申请助学金或者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安心完成学业。班主任关心学生生活,食堂饭菜是否可口?住宿生的寝室环境怎样?解决生活难题。

学生身心安全需要是班主任的第一要务,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安全负责。班主任创建理想的物理环境,确保教室的通风、照明、室温符合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充分照顾学生的生理感受。值日劳动有组织进行,保障教室的干净整洁。另一方面,班主任要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叮嘱学生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班主任告诉学生学校保卫科的具体信息,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防震、防火演练,定期组织对违禁物品检查,减少突发性安全事故。

社交需要是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到爱和归属,同学、师生、老师之间形成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和班干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集体活动,如合作学习、学校运动会等,增加同学交流机会,形成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关爱每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因成绩或家庭差异而区别对待,不忽视差生,帮助解决学生困难,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要及时和任课老师沟通、协调,解决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学生和班主任都要注重仪表,讲卫生,不说脏话,互相打招呼,每位同学都得到接纳。学生尊重老师的辛苦付出,自觉维护班级秩序。班主任要尊重和重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情感、愿望和要求,尊重他们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权利。把每个学生看作“大写的”人,尤其是后进生,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实行体罚甚至人格歧视,而要多一份尊重和帮助,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让每位学生发挥作用。中学生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自我关注不断增强,追求民主平等的权利,希望能力获得他人认同和赏识。班干部和各学科课代表为不同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班级举行文艺、朗诵等集体活动,激发学生潜能。所有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锻炼工作能力,培养责任意识,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理论

美国学者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符合班级管理发展趋势。他认为人类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教师非指导性教学,创造宽松、信任的学习环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真诚,奖赏、认可和信任学生,移情理解。学生全面发展,获得尊严和价值,实现自我完善。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了解学生、信任学生是自我教育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向善的、可塑的,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期待。班主任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通过家访、观察和谈话等途径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成长背景和学习状况。学生从我做起,先做好自己分内事,再考虑为班级做贡献。学生写周记,反思一周得失,犯错后先自我反省,班主任再选择惩罚手段。

创造活跃的人文环境。班级的首要属性是学习性,在师生关系紧张、秩序混乱的环境里,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要经常进行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但不能压制束缚学生。班级制度规范坚持民主和科学原则,学生参与或自主制定,考虑学生的生命节律和活动需要,有张有弛,有收有放。坚持正面教育,利用榜样力量,注重沟通引导。

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倾听学生心声,走近学生心灵,如让学生提意见、阅读学生周记和学生谈心,感受学生喜怒哀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学生人际交往矛盾,避免发生校园暴力。学生易发生各種各样的问题,班主任要将其看成正常现象,不能一棍子打死、上纲上线,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总结教训。

做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工作,特别关爱德困生、学困生、单亲生、留守生和贫困生。德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形成优良班风和健康向上的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复习,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注重卫生保健,督促学生运动,按时上体育课,做眼保健操,课间休息时在走廊上放放风。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利用晨会、读报时间让学生讲新闻,推荐励志文章,在课前、放学后等适当时候放悦耳的音乐,营造轻松育人环境。班级值日劳动制度化,每天检查,学生定期举办黑板报,利用班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美化教室,培养集体荣誉感。

班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细胞,班级管理的地位举足轻重。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还会对学校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班级管理必须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以人本主义理论指导班级管理,用科学理论作支撑,使管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学生主动性,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构建和谐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

参考文献:

[1]陈振华.理解型班级管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

[2]张爱平.班主任工作方略[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人本主义班级管理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体系建构探究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