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03-28 10:24涂萍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激发创设情境

涂萍

【摘 要】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对旧事物的变革和否定。其特征是“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新”。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就谈不上学习的创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一味地靠书本和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会停滞不前,创新精神受到抑制,使数学学习跌入深渊。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人人关心数学的未来》中指出:“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尽量地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呢?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潜能

一、走进生活,形象感知,理性思考

众所皆知,数学的原型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实践则是最好的老师。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不同地”、“相遇”、“相向而行”等概念,我在讲相遇问题之前,就先利用体育课有意思地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做一些活动,把学生分为两队,分别在操场两边迎面竞走,教师说“走”,两人同时相对行走,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同时”、“相对”的含义。两人碰上时,教师叫“停”,告诉学生这是“相遇”;接着让学生观察两人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理解这是在同一时间内两人各走的“距离”。这些知识都是相遇问题中的难点。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形象地感知到了这些抽象、生僻的概念,所以在讲解时,学生自然地就联想到活动的情景,就能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支柱,通过思维的深化,从理性上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既打破了课堂空间的狭窄性,又打破了知识的空洞性,使学生能多元化地用数学方法去考虑生活问题,拓展思路,主动探索,并在发现中获得自身的满足,从而形成他们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内驱力和良性循环。

二、创设情景,激励探索新知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具体的问题情景,而且这个问题是学生最为期待的,希望解决的,同时又是只有学习了今天要讲的新课以后才能解决的。例如:我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看着图议论纷纷,答案不一。我接着说:“到底哪个面积大呢?凭眼睛看不行,我们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大小来判断。那么,怎样才能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用任何工具,怎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这样巧妙创设问题情境,造成他们认知上的冲突,激励他们去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不仅激發了他们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术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 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术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术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 。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术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术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 。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巧设问题,激发创新潜能

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潜能例如:数学“表内乘除法”后,我结合正在搞的绿化劳动,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9棵松树,要分成3行,每行4棵,该怎样种?这就是一道非常规性问题,学生在解答时,就需跳出“每行4棵,3行就是12棵”的常规。也就是说栽树时既不能栽成整齐的3个横排,每行4棵,也不能栽成整齐的3个竖排,每排4棵,而是栽成一个三角形,每4棵树为一条边。

而动手操作过程不仅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它还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都有爱动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学具,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也能够唤起他们参与探究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就会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由此可见,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不难,关键是要能够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创新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夯实基础知识,持之以恒地培养他们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激发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