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探讨

2018-03-28 10:45冯金泉
关键词:结合律交换律笔算

冯金泉

【摘要】 现行教材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的教学中对一些优秀的计算方法没有进行强化,练习量下降,计算器内容的引入等原因,导致了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生 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129-02

0

关于学生的计算能力问题,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专家说,我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下降,然而,一线教师就是肯定地说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简直大不如前。我认为专家的调查有错,专家的调查不是普查,而是抽样,样本是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的条件之一,只是之一。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专家并没有真正到各样本中全程监考;各样本学校怕自己的教学在专家面前丢脸,将样本成员在一定程度上走样;样本抽测并不严密和严格。所有这些,足以导致专家的结论走向真理的背面。

上一学年,我教五年级数学,教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全班学生在用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总是伸出手指数数。我后来慢慢发现,原因出在算法的多样化上,老师又过于放纵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于是落下病根。在低年级,学生累加的加法计算方法、从大数中分出小数后再数余下数是多少的减法计算方法被老师反复强化,优秀的凑十法、破十法等计算方法反而被人为弱化,于是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的手脚架没有扔掉,计算方法没有得到提高。比如8+5,怎样算呢,学生在8的基础上累计5个,依次数9、10、11……数到13,手指也数了5个,但常常不是累计多了,就是累计少了。又比如14-5,怎样算呢,学生在14的基础上,用手指依次倒数1,13、12、11……依次退到9,手指也数了5个,但常常不是多退就是少退。

现在的新教材中引入计算器的认识,从此计算器就成了数学毒品,直接摧毁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计算能力差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写错运算符号。题里明明是乘号,移下来就写成了加号;题里明明是加号,移下来就成了除号等等。

第二,运算顺序不对。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没有掌握运算顺序,对“先乘除后加减”的理解有误。比如:250÷25×4+5,有学生认为,先乘除,就一定是先算乘再算除,并没有理解在同级运算中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规则,所以,学生错误地认为此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25×4得100,再算250÷100得2.5,最后算2.5+5得7.5.

第三,进退位加减法口算不熟练,乘法口诀不熟,因而计算时出错。

第四,对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竖式中对错数位。如163×28,学生没有理解用28里的8乘163的结果是表示多少个1;用2去乘163的结果是表示多少个10,造成对错数位,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第五,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除数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没有同步移位;或被除数位数不够时,常常忘记添0占位;或点错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单一的机械的计算,学生易于疲倦、分心。教师可在练习形式上巧下功夫,还可以出选择题,判断题,还可以出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练习,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小学高年级已学过不少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重视笔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豎式书写习惯

充分理解算理,强打整数加、减、乘、除法笔算基础,为后续小数加、减、乘、除法笔算铺路。训练笔算竖式时,放缓教学进度,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竖式书写习惯,做到正确、整洁、美观。

三、掌握简算技巧,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方法

简算的方法很多,小学阶段的简算思路主要有三种。一是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算;二是凑整法的简算;三是利用特殊运算数据和规律的简算。简算的最终原则是尽可能地便于口算。

(一)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例:453+126+47+74

=453+47+126+74(加法交换律)

=500+(126+74)(加法结合律)

=500+200

=70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常常合用。在整数运算中,是看哪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相加的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等。在小数和分数的运算中是看哪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相加的和是整数。

2、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例:1/5×1/7×5×7

=1/5×5×1/7×7(乘法交换律)

=1×(1/7×7)(乘法结合律)

=1×1

=1

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主要抓住两个数(或两个以上数)结合的积是整一、整十、整百等。在整数和小数中,常用的数据有:5和2;25和4;125和8。在分数中常用到的是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结合。

3、乘法分配律

例1:0.98×8.6+0.98×0.4+0.98

=0.98×(8.6+0.4+1)(这里的1容易忘记写)

=0.98×10

=9.8

乘法分配律的正用用得比较少,逆用用得比较多。由于乘法分配律的变换形式比较多,也就成了

(二)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例:78×99

=78×(100-1)

=78×100-78×1

=7800-78

=7722

(三)利用减法、除法运算性质的简算

例:6.5-2.6-3.4

=6.5-(2.6+3.4)

=6.5-6

=0.5

例:780÷25÷4

=780÷(25×4)

=780÷100

=7.8

四、利用估算从验算中提高计算的正确度和计算能力

验算是计算必不可少的一步,常见的验算方法除了交换位置验算法、逆运算验算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验算方法,就是估算法。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而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是数感的主要表现之一。在计算教学中加强估算,通过估算验证计算结果,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和计算能力。用估算做验算,既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又节省了验算的时间。

例如,在简算6.43×9.8时,学生经常出现6.43×9.8=6.43×(9.8+0.2)=6.43×10=64.3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6.43×9.8两个因数共有3位小数,则积有3位小数,末位3×8=24,则积的末尾一定是4。这样一来,计算结果的错误就明显了,再回过头来分析原因,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可见,估算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技能的结合,没有练习激活不了逻辑思维能力,形不成技能。计算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题型是变式的,内容是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你问我答、小组比赛……多樣化的练习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的持久性。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莫晓玉.《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新课程(中)》.2011年第05期.

[2]王秀红.《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之我见》《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年第21期.

[3]游爱霞.《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结合律交换律笔算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数数”求源,叩问本质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对“运算律”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建构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探究求和问题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
巧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听“加法交换律”一课教学片段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