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剑 王新生
【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教改模式的现状,对教学和实践的关联性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导”教学模式和“三参”实践模式的培养目标,突显地方本科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工程实用性特色。
【关键词】车辆工程;教学实践模式;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089-0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form model of vehicle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s, The relationship model was explored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ree guiding" and practice mode of "three parameter" are put forward as the teaching goal, vehic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s spotlighted.
【Key words】Vehicle engineering, Teaching practice model, Practicability
0 概述
近年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对汽车金融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正加速释放,汽车消费将进入普及期,从而带动我国汽车产业迎来更大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销售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2016年,全球汽车行业整体形势较好,产销量双双突破9000万大关。其中,中国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全年产销量分别为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增幅比上年分别提升11.2%和9.0%,增幅位列全球首位,图1为2016年全球主要国家汽车销量统计数据。在汽车进出口方面,2016年,中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564亿美元,同比下降0.62%,其中:进口金额达到797.4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出口金额达到766.54亿美元,同比下降4.24%,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高端汽车开始受到追宠,相比低端汽车在逐年降低,品牌效应也刺激了人们对汽车的消费欲望,图1(b)是近四年来汽车档次在市场中的需求数据。
当前国内外汽车行业主要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了研发环节,研发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预计2020年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量将超过500万人。近年来, 随着我国走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在实现制造业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汽车设计研发、销售和服务将进入更高层面的竞争。因此,只有大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而本土研发型人才是战略转型的关键,而充足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是支持中国汽车未来自主发展的关键。 随着近几年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汽车行业人才缺口严重,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汽车研发的实际需求之间没有实现良好对接,很多大学教材中研究车型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车辆教材,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图1(a) 2016年全球主要国家汽车销量统计和
Fig.1(a)Auto sales statistics of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图1(b) 汽车档次需求
Fig.1(b) Automobile grade demand in 2006 year
目前在汽车行业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利用新能源的进行更新换代的进程中,除了该行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外,汽车行业对于跨行业及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将出现水涨船高的趋势。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汽车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的普及,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相对乐观,而相应的从业人员也将分享更多的产业红利。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厂家的研发水平、制造技术、车内配置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这也对我国从事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需要迫切希望地方本科高等学校对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突显市场需求模式,也适应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汽车专业人才不仅包含有汽车设计方面的相关人才,也需求汽车设计、生产制造、汽车检测服务等整个汽车产业链上的各类人才。为适应汽车人才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正在由“面向产品”向“面向产业”的方面转变[1-2]。
车辆工程专业在重点大学由于师资、实验平台和专业设置年限等优势,重点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车辆设计与研发岗位,而地方本科院校师资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定位在更有利于就业的汽车检测维修和服务等方面,随着汽车需求的逐年增加,这方面的人才将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1 地方本科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模式
车辆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如何提高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 克服实践环节的不足, 形成将教学知识传输到实践环节,郑州轻工业学院依托当地汽车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 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利于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将实践环节中的问题反馈给教学的模式。
1.1 “三导”模式
所谓“三导”模式就是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的“指导→引导→探导”教学模式。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模块-以郑州轻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其中开设的基础课主要有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力学,教学中以指导为主;专业课开设有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客车车身设计、电动车辆电机技术和理论力学等课程,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开设有汽车创新设计大赛、汽车零部件拆装大赛、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等方向,在教学中起到探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将此“三导”模式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知识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2 “三参”模式
所谓“三参”模式就是将学生作为主导地位的“参观→参与→参加”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当安排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厂家,参与到制造生产实践中,时机成熟安排学生适当参加岗位实训操作,丰富学生对汽车制造过程工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认识。
1.3 “导参融合”模式
所谓“导参融合”模式就是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导地位的结果互换模式。地方本科高校中存在很多教师仅会讲授知识,对汽车实际生产中的过程比较模糊,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了学习后再通过实践环节更加深入了解汽车制造环节,将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的角色转变为学生作为主导的模式,同时将实践生产中的问题反馈给教学,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专业的需求,不断完善教学教案,如图2所示为教学和实践模式流程图。
图2 教学和实践模式流程
Fig.2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2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的联合
2.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实践教学基体建设方面,即要体现出地方本科学校学生的应用性和适度性,也要强化基地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创新性,重点梳理好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基地的体系建设中,需要体现出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元并重[3]。因此学校的实际教学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按照市场对岗位的需求目标来订制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模式,并且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从而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模式要求设置实践课程,从而形成操作训练专业和基本技能专业的实训等循序渐进的实践培养环节。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既要按照当地市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和方案合理的实践环节教学基地,也要具备专业系列培训实验室、系列实训室和系列实训基地,从而发挥整体系统的培养优势,完成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目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规范,例如提高相应的职业实训程度及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配置最新设备。建立稳定系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掌握技术、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经之路。
2.2 校企联合
郑州轻工业学院开设的车辆工程专业积极开展和校外企合作,建立起集研发、实习 、就业三位一体化的产学研基地。目前将要与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相关企业有宇通客车 、东风日产、少林客车 、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等。有了这些合作企业来做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也促使学生实践環节与工程实习和就业联系了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下转第114页)(上接第90页)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总结
车辆工程的现行教学培养模式,普遍只单单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有一定的欠缺,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地方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分析和探讨了教学和实践之间模式等改革内容。阐述了地方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方向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特色,致力于形成自己良好地办学特色。对于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旭飞,康 芹,施绍宁,翟任何,常红梅.地方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9(4):50-52.
[2]杨艳艳,寇桂岳,朱敏.新建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时代农机,2017,44(10):155-156.
[3]范小彬.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探讨.机械管理开发,2010,25(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