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教育重要性与需求性再解读*

2018-03-28 22:43李佳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

李佳萍,林 琳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社区教育的发展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完全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因此导致社区教育工作、活动滞后,社区教育的功能没能真正得到发挥。事实上,社会发展进步的大环境,需要社区教育的支持,发展社区教育不但是时代进步的诉求,是整个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内在需要。

一、城市社区教育的外在重要性

(一)加强社区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国家要长治久安,社会就要保持和谐。然而,目前城市社会却存在着诸多影响和谐的因子。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使城市人口膨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人口老化日益严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使部分居民仍处在窘迫的生存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人际关系产生隔阂与淡化等等。社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以人为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核心所在。目前,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逐步走向多样化、全面化,既要为社区成员完善其道德服务,又要为他们提高才华和技能服务;既要满足社区成员谋生的需要,又要满足其快乐生活的需要。社区教育考虑和兼顾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以居民的切实需要来制定学习内容,满足了全体居民的学习意愿,使社区居民得到了尊重并能更好、更直接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良性发展。同时,社区教育机构通过促进积极向上的交往,使社区家庭之间相互了解,互相帮助,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二)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平台

近年来,学习型社会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学习成了个人和社会的迫切需要。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突出特点,即覆盖社区全体成员,贯通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涵盖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多种类型的教育,因此它的诞生和发展为每个社区成员的终身教育提供了可能。可以说,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终身教育的最佳着力点,它能够使居民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社区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文化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了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社区教育可以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是整个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可以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促使居民形成积极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同时,社区教育能够帮助居民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推出更多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鼓励人们参与到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创作生产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四)推进社区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

社区教育通过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能够优化育人环境。随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同时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高墙内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而社区教育则有益于使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它注重家庭教育、机构教育与社区中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机联系,补充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使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而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性教育影响,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五)良好的社区教育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显而易见,社区建设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没有社区建设就没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观念认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的,而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还应该有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而社区教育正是通过作用于社区中的“人”来促进社区建设的。首先,社区教育使社区成员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和需要来接受教育,个体素质和知识技能的提高具有内生性与可持续性;其次,社区教育能够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再次,社区教育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改变了不适合城市社区发展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通过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形成共同的社区文化、行为规范,无形中加强了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另外,社区教育创设的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够调解社区成员的心理状态,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对于整个社区的建设起到隐性的促进作用。

二、城市社区教育的内在需求性

社区教育是一种草根教育,它是一种平民化、全员化的学习,因此社区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遍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社区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是社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社区居民的内在学习动力和需要呼唤社区教育,开展社区教育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

(一)学习性教育需求

1.城市社区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社区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能够适应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幼儿家长普遍因工作繁忙、交通拥挤等原因,希望可以选择离家较近的学前教育机构,而社区教育能够使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同时,社区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和自然资源来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通过资源的介入,使幼儿能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另外,社区还可以利用各种活动来增进社区内儿童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能够适应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需要。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幼儿园、家庭和居住区,每个环境都承担着对其进行教育的责任,而三者有效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当前城市家长普遍把幼儿园看成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惟一场所,往往把幼儿的活动局限于高墙之内,禁锢了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化的发展。事实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幼儿健康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教育通过举办家长会、专题讲座、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亲子活动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提供关于幼儿教育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及科学的家教知识等,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2.城市社区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很多人也因此认为针对青少年的社区教育会有重复教育的嫌疑。事实上,社区教育能够强化学校素质教育的正面影响,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国家实施“减负工程”之后,青少年在学校的时间缩短,有更多的时间会在社区中度过,因此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一,社区教育是对青少年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首先,目前学校教育存在明显的问题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不够。社区教育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它可以配合学校的理论教育,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实践空间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社区教育可以成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延伸,它通过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道德环境,弘扬高尚的社会风气,组织爱心活动,开设诚信课堂等方式,注重道德行动的教育,淡化正规德育的说教,使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和自然的习惯。

第二,社区教育是挽救“问题少年”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教育对边缘青少年进行特殊帮教、对闲散青少年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或者开设心理辅导、法律教育、社交技巧课堂,都能够帮助矫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在心理上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受健康的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职业性教育需求

1.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城市农民工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一群体依然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解决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成为了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一,社区教育为满足城市外来务工农民的就业需要提供可能。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内心是十分渴望能够融入城市的,因此农民工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学习一些常识性知识,对其生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此外,80后、90后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了新一代农民工的主体,这部分群体在农村时己经接受了一定的教育,社区教育为其提供继续学习的平台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并且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做一些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进行职业介绍服务等,都将有利于促进新一代农民工自我学习,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创业及再就业,有利于外来务工农民与城市更好地融合。

第二,社区教育是解决城市外来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式。如何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是当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今社会,家庭优势资源已经表现出很强的代际延续性,并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消除农民工子女成就代际延续性,使无论父辈条件怎样,所有年轻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社区教育提供各种教育培训,组织农民工子女课余阅读、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对其进行专门学业辅导等,以帮助弱势阶层弥补知识的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2.城市职工及待业者的职业教育。在职人员不仅要上班工作,还要照顾子女和家庭,可以说精神和身体负担极大。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不得不继续“充电”学习,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内容由社区教育来承担显然不切实际,但是社区教育可以为其提供普及性科学文化知识(法律常识)、一般工具性知识(比如英语、计算机、速录培训)的教育等。另外,职场亚健康近几年也逐渐受到关注,社区教育提供一些体育锻炼的场所或者教授一些养生的知识对在职人员是有一定帮助的。

(三)保障性教育需求

1.城市社区老年人教育。社区教育是帮助城市老年人成功适应新社会生活形态的最佳策略之一。受人口区域结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影响,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安居养老原本就是社区基本服务方式之一,但当今城市社区的老年居民与20世纪的老年人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不能满足于社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而是对精神层面有了更为强烈的需求。

第一,隔代教育激发了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愿望。目前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而他们的父母也都逐渐步入老龄,一些年轻家长常常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父母,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然而,不可否认的现实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为了能更好教育孩子,很多老年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意识,这成为了他们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第二,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逐步衰退使他们对健康教育有了期待。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当老年人出现身体机能衰老、患上某种疾病时,仍会自然地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因而变得悲观沮丧。据调查,90%以上的老年人认为,社区有必要提供一些健康饮食教育、心理教育、死亡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尤其是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开设疾病预防与保健、医药常识等课程都是很受欢迎的。

第三,赋闲的家庭生活使老年人对集体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退休老人闲居在家,社会活动减少,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往往会感到无用、失落、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等。社区教育把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扩充了其人际关系领域,通过学习和合作,使老年居民凝聚成一个整体,不断增进自己的能力为贡献社会再做准备。社区教育能够帮助老年人实现再学习、再社会化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完成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绝大多数老年人呼吁社区为其提供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的平台。

2.城市社区妇女教育。社区教育是城市妇女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妇女整体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这不仅是因为女性占人口半数、是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在家庭建设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妇女的素质成为创造美满家庭生活的关键。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在职女性或者全职太太都一样承受很大的压力,她们都希望获得心灵关怀方面的教育。同时,大部分妇女并不甘于围绕在柴米油盐的琐事上,她们不但愿意了解有关健康、理财、技能、亲子等方面的知识,对美容美体、特长休闲等教育内容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3.城市社区残障人士教育。社区教育能够为残障人士提供最方便的服务。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残障人士关注越来越多。为了使残障人士得到良好的康复服务和照顾,从而更好地融人社会,改善其生活品质,社区做了很多相应的工作,比如建立残疾人服务中心等。可以说随着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是由于身体机能、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参与教育的残障人士仍然十分有限。对残障人士的社区教育,必须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必要时要进行个性化的上门服务,而只有社区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有社区为其承担教育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和保障残疾人文化教育的权利。

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要是自觉的、内生的,他们的教育需求诠释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也是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动力源泉。不同区域的教育对象不尽相同,必然存在不同的教育需求,这也决定了社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社区教育个性化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什么是“好的教育”?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