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作为身处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落实者和传播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大量的学生管理事务。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在成长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学习辅助者。在进行具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时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他们之间的沟通和接触也较之更加密切一些。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质对于他们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育人群体中地位较为特殊的高校辅导员一定要通过对自身的个人形象进行塑造来帮助大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高校辅导员还要认识到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
在我国历史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使高校辅导员开始从传统的政治指导人员向政治辅导人员转变后又向着辅导员的身份进行转变,而辅导人员的功能也从传统的政治型辅导员到管理型管理员再到信息综合型辅导员进行转变。历史环境变化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影响促使着辅导员的形象的不断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和信息科技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以及价值观念逐渐改变,而新媒体技术也开始在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表达思想以及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在网络和手机开始逐渐成为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传播工具的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对这些工具进行应用。所以对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环境进行把握以及对农业院校辅导员在新媒体下的形象进行塑造和展示更成为了当前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需要。
作为在新时期伴随数字技术共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技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呈现出了如数字杂志和报纸以及网络等多元化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技术所固有的大量信息以及传播速度快和传播手段多等特点成为了迎合人们互动性表达和交流以及信息需求的重要工具。在当前新媒体技术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使人们对新媒体技术使用的目的性和选择性也变得越来越强,而且所使用的媒体内容也开始越发呈现出了个性化的特点。
我们从一定角度上将形象理解为一种人的本质在特定的形象化过程中的镜像化表现,并且形象也是主题的内在诉求和环境的外在统一结合的一种表现。在教育部颁布相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之后已经将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为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明确了辅导员在属于高校管理者的同时也肩负着教育学生的职责。辅导员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示范性和内在感染性的作用,而且大学生群体与新媒体环境的高度融合的情况下对于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意义上高校辅导员的形象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训练以及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但是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尚不成熟且人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认知还存在一定不足的情况下对于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形象尚没有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定义。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之下使辅导员的形象在传统之上又赋予了更多的概念,这就要求农业院校辅导员要在具备基础素质的同时在信息素养方面进行一定的提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将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之下的形象定义为:通过应用网络和手机等多媒体工具,在对一些文字和图表以及表情等符号和载体进行借助的过程中为大学生留下的总体的印象。
(1) 超时空性。学校辅导员的传统形象主要是对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进行评价,这种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活动主要是在一些客观的现实环境中发生,而学生对辅导员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在一些特定的“面对面”交流等“在场”环境中对辅导员展现出来的形象进行评定。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之下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被构建出了一个相对虚拟的世界,由于信息的存在状态以及外在表现都属于一种无形的状态,相比于时空同一的传统形象,在新媒体形势之下学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在“缺场”和时空分离的状态之下得到了完成,所以新媒体形势下使辅导员形象的展示平台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同时也开始呈现出了一种完全超越原有的时空界限。
(2) 中介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学校辅导员形象进行传播和展示主要通过媒介来得以实现。因为新媒体要素的展示主要依靠传播的手段来进行展示,所以新媒体环境之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属于一种通过文字和表情等符号作为媒介的手段对形象进行转移。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之下辅导员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应用一些信息要素来进行间接展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中介性的特点。而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量的衰减以及质的失真等情况,所以院校辅导员形象在经过媒介传播的过程中非常可能出现被曲解或者误读的情况。
(3) 延时性。在传统情况下农业院校辅导员形象往往需要“面对面”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应用“在场”的环境对辅导员形象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将辅导员的个性和表情以及气质等展现到学生们的面前,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的形象又要通过文字或者声音以及表情符号等中介来进行展示。另外,在对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对辅导员形象要素进行编辑和展示能够帮助交流更好进展,而在对形象要素进行编辑和传播以及展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时间延迟或者之后的情况。
(4) 单一性。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农业院校辅导员形象进行展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声音或者符号以及微信等方式,虽然在这种环境下辅导员形象的展示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即时性和迅疾性以及在幼小的时间内能够和学生们实现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但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形象只能通过一些新媒体的要素来进行呈现,所以不可避免地使其呈现方式表现出了一定的单一性特点。
(5) 隐蔽性。在新媒体环境之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主要发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之中,在这种“缺场”的情况下使辅导员形象被赋予了一定的隐蔽性和不可控性。这个隐蔽性的特点主要是在辅导员主动参与新媒体环境的过程中得到展现。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形象与传统意义上辅导员形象的区别是新媒体发展和被应用过程中的必然。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辅导员在被赋予了信息接收者身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信息传播者的身份。想要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范围进行有效地扩大和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就必须要对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进行深入把握和对新媒体形象塑造的目标进行明确。
(1) 信息道德形象。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农业院校辅导员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辅导员职业道德的素质作为依据,并且一定要通过对新媒体的把握来对自己的信息行为进行正确选择,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具备积极的导向性。在对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规避那些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不良信息,并且辅导员还要对自身的新媒体道德形象进行合理塑造,保证自己的行为与信息社会的基本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相符合,通过对自身信息道德素质的塑造和培养来引导大学生行为的合理性。
(2) “良师益友”形象。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农业院校辅导员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和利用,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对简单的信息进行行动进行指示的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新媒体形象塑造出一种亲和力,从最大程度上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发和引导,并且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一种和蔼可亲的亦师亦友的形象。
(1) 语言形象。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语言会随着互联网虚拟化的发展逐渐衍生出一些系统性的信息符号,以此来满足网络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彼此的信息交流需要。为了迎合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环境的需要,辅导员一定要尽量地展示出交流的贴近性以及随和性,并且相关的辅导人员还要对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提高,通过对网络时尚语言和一些网络自创语言进行熟悉和运用来使自身的语言形象被塑造出一定的简洁性和时尚性以及生动性。
(2) 灵动声象。在学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方面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既要表现出一定的严肃性,也要在表现出其作为大学生导师和引路人的亲和感,从事大学辅导工作的人员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灵动声象来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在传统辅导员形象中所无法体现出来的。
新媒体环境之下对于农业院校辅导员形象的要求更高,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更好教育以及与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交流,辅导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环境的需求对自身的形象进行改善。新媒体环境下的院校辅导员在保留传统辅导员形象的同时也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将时空有限性的“在场”与时刻存在的新媒体“缺场”形象进行有机结合,使自身的形象越发地表现出亦师亦友的特点和赢得学生的尊敬以及爱戴。新媒体环境下农业院校辅导员的形象关系着学生的能力提高以及农业院校的更好发展,所以农业院校辅导员要为自身塑造起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