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8-03-28 19:02郭海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能力

郭海成

高校教师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一线工作者,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育人质量。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确保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顺利实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涵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有多种认识,一般而言,指高校教师在师德规范指导下,接受过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良好训练,能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综合能力。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既应该有“怎么教”相关的教学手段及教育心理学知识,也应该有“教什么”相关的专业训练与知识储备,更应该有“教学效果如何”相关的总结反思以及改进提升教学实效的意识与方法。[1]

具体而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通常包含如下构成要素。

一是师德师风的遵守养成能力。2011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高校教师应严格遵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的要求。但需要指出的是,规范本身只是一种教育管理部门为便于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而制定的规章,在现实中的具体执行及效果取决于广大高校教师能否深刻领会及切实遵守。

二是高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对高校教师而言,授课对象是已届成年且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青年学生,对各教学环节有更高的要求。当前,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高校教学生态,教师需要充分借助和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展教学,并将之贯注于课前、课上及课后的各个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终结,对教学活动的总结、教学过程的反思依然是实现高质高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三是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能力。高校具有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的双重功能,高校教师也具有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双重身份。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科研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力量源泉。在工作中如何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协调统一、良性互动,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须直面以对的重要课题。在理想状态下,一名合格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应该是教学科研并重、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然而在现实中,一是因当前高校科研导向的薪酬体系安排,很多教师不自主地将工作重心倾斜至科研,以至忽视甚至忽略了教学这个最基本的工作;二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分离,所教授的课程与研究方向关联度甚小乃至没有关联;三是有些教师虽然教学与科研的方向总体一致,但由于缺乏训练没有相应的统筹能力,做不到以科研促进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育人这个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以科研促教学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约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师德失范腐蚀教学能力的生成土壤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师德建设,形成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标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够认真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与优秀教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剧,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传入高校,“向钱看”“向权看”的价值取向以及师德失范、德不配位的现象逐渐出现在教师队伍中。主要表现有:一是个别教师责任心缺失,立德树人意识淡薄,对待学生缺乏仁爱之心;二是个别教师心浮气躁,懒于教书治学,勤于追名逐利;三是个别教师自我要求弱化虚化,言行举止失格失态,破坏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四是个别教师学术不端乃至学术腐败,严重损害高校教师的职业声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失范的现象往往被无限放大,严重影响广大高校教师的职业心态,严重腐蚀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生成土壤。

(二)缺乏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机制

高校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高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是检验高校教育教学水准的重要标准。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助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以满足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时代变化的精准把握,如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以及学生需求的改变。当前,高校教师对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忽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彻底,开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研究的能力不足。此外,教学与科研脱节亦是影响教学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学与科研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教学通常不能促进科研,科研亦不能有效反哺教学,这不仅不能发挥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潜在优势,且由于偏重科研现象的存在,反而降低了教师投入充分精力提升教学能力的可能性。

(三)教学付出的显示度不高,投入产出比低

近些年以来,高校普遍构建了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组成的教师薪酬体系。基于此,广大高校教师普遍认同并接受了以工作量核算为基础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以及绩效工资分配方式。然而,由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验证具有显现慢、周期长的特点,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清晰明确的指标显示出来,导致高校在构建薪酬分配体系时很难通过适当方式体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差异性评价。高校二级学院作为绩效工资分配主体,在制定内部分配方案时,往往过于强调目标管理的达成度,更倾向于通过细化、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进行院内考核及绩效分配,忽视了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观照。这就使得教师在处理教学、科研二者关系时,更易于将主要精力投入付出显示度较高的科研工作而非教学工作。

三、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着力点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教学能力提升夯实师德基础

一是要切实加强师德教育。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将师德规范教育纳入教师常规培训计划,作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训内容。创新师德培训形式,积极探索榜样激励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通过定期开展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等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二是要改进师德考核机制。首先,高校要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日常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聘以及评优评奖的第一标准,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其次,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师德考核办法,结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评价及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全面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再次,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的师德考核档案,对师德表现突出的,要通过评选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予以重点宣传鼓励,采用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人人争当师德标兵的浓厚氛围;对师德有缺的教师,要采取切实手段及时批评教育,对师德失范且又拒绝改正者,要坚决调整出教师队伍。

(二)增加教师教学自主权,促进教学自由

教师作为高校教学主体,本应成为三尺讲台的主人,但高校教学管理中很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极大限制了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发挥,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2017年国际教师节的主题语是“增强教师权能,促进教学自由”,这是一个内涵深刻的新颖命题,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而言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事实上,早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各国应制定明确政策与清晰策略为教师提供教学动力,赋予教师充分权能,确保教师教学自主和自由。增强教师权能,意味着教师享有自由自主选择最适当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的权力,让课堂教学的主导权真正掌握在教师手中。[2]增加高校教师教学自主权应抓住“保”与“扩”这两个要点。一是保障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自主权。高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意识,推动教师主动规划开发学科前沿课程,赋予教师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创新的权力,同时协助教师做好相应的教科书及教辅材料配套建设工作。二是切实扩大高校教师选择课堂教学模式的自由度,使教师在教学上蕴藏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得到真正释放。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应给予教师充分支持,促使其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以适应新时代教学需要。这种自由度不仅是让教师感受“兼容并包”的高校教学本色,更是让教师充满信心地开展创造性教学。

(三)抓好顶层设计,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为达此目标,可从两点着手。一是对高校教师分类考核、分类评价。当前,高校之所以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把尺子走天下”,不同类型的高校、各有优长的高校教师被置于同一标准之下,看起来公平公正,实则脱离实际、不合理。应明确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侧重,按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给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高校职能分别赋予权重,鼓励在教学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专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二是用激励政策引导教师热心从教。教师要想在教学方面取得成果,往往耗时长久、见效缓慢、奉献良多、回报颇少,这极不利于教师专心教学。因此,要在绩效分配以及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人才项目的评审评定中加大教学及教学研究占比,引导教师投入更多精力与心思到教学上来,变厌教为愿教,变消极完成教学任务为积极钻研教法追求实效,爱教、乐教,让专心专注于教学的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认可。[3]

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必须重视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通过统筹施策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开辟路径。惟其如此,高校发展方能既不偏离人才培养之本位,亦不违背作育英才之初心。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