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培育策略

2018-03-28 17:56广州工商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适应力生涯贫困生

广州工商学院

贫困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着今天极其丰富的物质和娱乐项目的诱惑。其大学生活、学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远大于普通学生,容易导致这一群体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及封闭的状态,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同时,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受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及特殊服务的对象群体。贫困大学生在得到国家经济层面的资助外,在心理层面的帮扶,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的心理扶贫是大学生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方面。

一、生涯适应力的概念

生涯适应能力是影响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概念由Saviekas等学者在不断研究探索及改进中所提出。Saviekas(2005)认为,生涯适应力共包括四个构成维度,分别是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它们对个体整体职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形成个人独有的态度和能力。其中生涯关注最为重要,代表了个人对未来生涯发展的所有关注,缺乏生涯关注即称为“生涯冷漠”,即对未来的发展缺乏计划或毫不关心甚至是消极悲观。生涯关注需要回答的是“我会有未来吗”这个问题。生涯控制,是指个体对未来生涯的构建,是否具有掌控感。缺乏掌控感即“生涯不确定”,此维度需要回答的是“我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吗”的问题。生涯好奇是指对未来生涯的好奇度和探知欲,愿意为将来的生涯进行探索及尝试,缺乏生涯好奇称之为“生涯不真实”,需要回答“我想拥有什么样的未来”的问题。生涯自信,指的是对自己未来生涯是否成功的自我效能感,是对解决生涯问题、应对生涯困难的自信程度。缺乏生涯自信称为“生涯抑制”,需要解决的是“我能做好吗?”的问题。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

据前人的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赵小云,薛桂英,2010)。但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会因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例如,男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邓碧会,邓维,李兢等,2008)。从居住地方面,虽然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城市大学生的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在家庭社经地位方面,较多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与家庭社经地位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家庭社经地位越高其子女的生涯适应力及各层面的水平越高(吴淑琬,2008)。李亚真等(2007)的研究也发现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在职业知识、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成熟度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学生。因此,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贫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培育策略的思考

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结果显示,来自农村、农民工家庭、无业失业家庭的大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较低。可见,贫困大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最终走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完全逆转其社会经济地位。因此,真正实现大学生扶贫脱贫,应该始于大学期间,持续系统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将成为今后生涯发展是否成功的重要基石。因此,高校贫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培育策略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增加贫困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机会

相关研究表明,是否有兼职或实习经历对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有显着影响。常小芳(2016)对参加过与专业相关兼职或实习、参加过与专业不相关的兼职或实习、没任何兼职或实习经验的三类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参加过专业相关兼职或实习的这部分大学生,其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参加过专业不相关兼职或实习以及没有任何兼职或实习经验的大学生。这给予我们在思考如何培育贫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策略一个很好的启示。

自1983《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请示的通知》下达以来,各高校不断落实并完善高校勤工俭学相关机制。不少高校创建了勤工助学中心,贫困大学生可以透过资助中心不仅获得社会实践的机会,丰富的就业资讯还能够提高贫困大学生对将来职业生涯的关注程度。

另外,校企合作作为某些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色,高校以向企业输送人才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水平,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检验和升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亦可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透过专业实践和培训,使得贫困生能够在校期间提前接触社会,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动态,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降低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涯自信。

(二)规范高校贫困生生涯辅导与咨询

大学生生涯辅导与咨询,其服务机构及服务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就业信息发布的主要来源,通过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市场动态、各种求职技巧等,成为贫困大学生提高生涯适应力的中坚力量。另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也是大学生进行生涯咨询的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个体生涯咨询与团体辅导的方式,给予贫困大学生特殊的帮扶。但在高校生涯辅导与咨询的施行过程中,许多方面还有待继续完善与提高。例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安排,课程质量,学生重视程度等方面需要继续完善。据了解,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并未贯穿整个大学期间,此课程可能会安排在大学四年的任意一个学年,且课程量较少,未能满足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及生涯规划的探索。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多由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所担任。虽然说辅导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最终持证上岗,但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的执行者,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若能做到专人专任,对课程质量的把控将会更加显著。另外,继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如增设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就业帮扶政策等相关章节。

生涯咨询作为发展性咨询,而非各病理学名症状的诊断治疗及咨询,可作为贫困大学生了解和探索自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应作更广泛的推广和宣传。生涯咨询形式包括个体咨询及团体辅导。团体辅导由团体领导者带领同质性较高的团队成员,针对某一主题开展生涯团体辅导。例如针对贫困大学生团体,可以开展以克服自卑心理、如何面对生涯不确定性、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如何实现心理脱贫、学习自我肯定训练等主题,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团体辅导。通过团体辅导方式,让贫困大学生在同样受家庭经济情况所困扰的朋辈中相互支持和学习,共同提高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涯适应力。

(三)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邵国平与王水珍(2007)在对贫困生择业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在择业初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在择业后期,未找到工作的贫困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明显较低,出现了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贫困大学生因家庭与个人因素,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除经济上给予贫困生援助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信心,更应在就业心理的培育上帮助其提升就业能力及塑造良好的就业心理。

其次,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生就业技能。除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授各种求职技巧、求职礼仪外,还可以透过专题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技能大赛的形式,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贫困生的就业技能。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指引的重要角色,应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在日常交往及沟通中应多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踊跃参与校内外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四、结语

大学,是一个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养,注重持续学习和创新的阶段,因而他们生涯适应力的可塑性也更强。贫困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以及高校重点关注对象,国家及社会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以外,生涯适应力作为大学生获得职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开发贫困生的生涯适应力,帮助他们在即将面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地适应自我和社会,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适应力生涯贫困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我的教书生涯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吐槽退役生涯
综议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积极影响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适应力的内涵、测量及实证研究——基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据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