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中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和发展

2018-03-28 15:48李福军
传播与版权 2018年3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教育资源数字

李福军

在学校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中,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考评教学效果的试卷类资源,开展教学、反思教法的教案类资源,知识传递、动态讲解的录屏式微课,多方团队合作、制作高大上的演播式微课,等等。

传统出版时期,教育资源的载体封固在纸质出版物和光盘中,有具体可见的物质载体,其传播方式相对简单,版权保护也相对简单,出版单位在版权保护中占据高点。由出版单位主导发起教育资源的遴选,评定教育资源的优劣,树立标杆,进行精品出版,一对多地传递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控制住出版和复制环节,就保护住了教育资源的版权。

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使教育资源的传播变得极其便捷。某次考试的试卷甚至在考试还没结束,就传遍网络。教师备课教学所需的素材,都是随手可得。在网络面前,需要纸质载体进行传递的资源壁垒被打破,大家心安理得地徜徉在海量的资源海洋里,沐浴阳光,呼吸自由空气,毫无顾忌地篡改、引用、分享。“合理使用”被极端化,原创作者的声音被淹没,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迫在眉睫。

一、教育资源版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数字出版时期,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相比传统出版面临诸多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的来源复杂

传统出版时期,教育资源的来源比较单一,海量的教育资源分散于各个空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各个空间之间壁垒的打破由出版单位来承担,教育资源的来源基本上只有一种,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和光盘产品。

数字出版时期,分散于各个空间的海量教育资源蠢蠢欲动,活跃于各种平台,不停地流动变身,闪烁于我们面前。本文选取了三个平台,来看看它们的情况。

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http://www.ahedu.cn),安徽教育厅主导建设,面向整个安徽省教育系统的公益性平台。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平台中的教育资源数量初具规模,极其丰富。平台中教育资源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注册用户自发上传共享的教育资源,已有17484120份;另一类是平台采购的教育资源,如:教学大师、高三微课等。

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http://zh.whedu.net),芜湖教育局主导建设,面向整个芜湖地区教育系统的公益性平台,平台中教育资源的来源和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相同,也是两类,一类是注册用户自发上传共享的教育资源,已有3033274份;另一类是平台采购的教育资源,如:“乐乐课堂”同步微课资源、教学大师、影视课堂、云图书馆、时代优课,等。

时代教育在线(http://www.timeep.com),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主办,企业运作的专业化数字出版平台,其教育资源的来源以自有版权为主,如人教数字校园、教学大师、影视课堂等。

(二)免费意识大道其行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野蛮疯长的开启,养成了广大网民一些不好的上网习惯,认为什么资源都应该是免费的。在新事物的扩张阶段,以“分享、畅通”为精神的互联网高举“免费”的大旗,无可厚非。在教育资源海量化,各种平台雨后春笋般涌出的今天,大行其道的免费意识肆无忌惮地践踏版权,会极大挫伤原创者的积极性,教育资源的专业化、精品化无从谈起。长此以往,粗制滥造的低劣教育资源充斥在周围,最后导致教育资源泛滥,要找到优质资源将是一大困难,这样不仅会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而且还会阻碍教育资源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资源的版权归属复杂

教育资源的类型众多,其版权归属比较复杂。我国现行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教育资源的归属也缺乏明确的规定。

教案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撰写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撰写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工作而创造的职务作品。

录屏式微课是为了辅助教学,高效教学而录制,不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老师创造性表达教学内容的一个手段,智力创造的成果,理应属于个人作品。而演播式微课制作难度高,俨然像一部微电影,应当按照电影类作品进行版权保护,制片者享有版权。

(四)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冲突

作为知识共享方式的一种,教育资源的数字出版实现了教研成果的广泛交流,推动了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然而和其他一切知识共享运动一样,教育资源网络数字出版在开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在人类知识传播过程中,版权保护制度维系了版权所有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最终使人类文明得以不断丰富和传承。

版权作为一种私权,当然具有民法上财产权的性质,理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版权保护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不仅可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创作激情,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同时还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必然要求。然而互联网公开、共有、开放的明显特征,从本质上就强调“资源共享”的合理性。为了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在相应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我国已经将“资源共享”规定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这样就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换取量多质优的信息,最终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提升信息服务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育资源的精准化是数字出版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精准化,虽然教育资源很多,但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就会出现“李康之惑”。为了避免出现“李康之惑”,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在实现用户和权利人利益平衡的前提下,才能鼓励权利者的创作积极性,创作出更多的优质作品,用户才能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学习、高效教学。

二、教育资源版权保护的措施

(一)提高用户的版权意识

在平台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权利人和一般用户往往是同一个体的不同身份,大量拥有某一作品版权的权利人同时是平台用户,用户利用平台资源进行创作上传的过程也是成为版权人的过程。以用户为导向的版权意识树立,不能单纯依靠空洞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切身体会到尊重他人版权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以及为用户开拓便捷合理合法使用他人版权作品的渠道,让用户发自内心地接受版权保护、尊重版权制度。

(二)建立版权参数模块,引入评价机制

平台建设的算法设计中建立版权参数模块,引入CC协议,量化成各个细指标,在用户上传教育的资源的时候,明显突出地让用户进行选择,标识公示,以明确此教育资源的版权归属,强化用户的版权意识。

平台建设的算法设计中引入评价机制,根据评价机制建立奖励系统,奖励系统分为两块,一是对用户本身的积分奖励,建立虚拟货币,构建开源的用户系统,另一个是对教育资源的评价,根据评价机制的反馈,筛选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筛选出来的教育资源给予优先标识。下次检索教育资源的时候优先查到,这样可以引导和规范用户的行为,帮助资源管理者进行评价和鉴定,方便用户选购,保证了用户对教育资源的消费是物有所值,从而促进数字出版平台的健康发展。

(三)平台设立版权管理团队

在数字出版平台中,设立版权管理团队,专门处理版权问题,强化版权管理团队的管理职能,突显传统出版中的编辑审核把关职能。版权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能如下:(1)根据平台评价机制的反馈,对教育资源进行精品化固定化,突显权威功能,彰显传统出版中图书的标杆作用。(2)对知识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细化,主动出击,按照传统出版的模式组织生产长尾理论中的末节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3)根据平台设置的版权规则,及时处理疏导侵权问题,平衡共享与私有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氛围。

数字出版中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让偏远山区的师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出版中的教育资源让知识的学习多样化,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缩短学生的学习进程。没有版权保护,这一切都是水中雾,虚无缥缈。数字出版中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汪琼.知识产权保护与在线课程[J].中国网络教育,20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刘清堂,杨宗凯.资源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10).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教育资源数字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答数字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数字看G20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