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探索实践,互相借鉴小班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市级实验校示范引领作用,江汉区清芬路小学与新洲区的五所小学(新洲区辛冲街东城小学、旧街街火车站小学、徐古街桃花小学、三店街红旗小学、章程小学)结成“幸福小班共同体”。围绕“精致小班化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尊重生命、多元发展”为核心,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整合优质资源,以弱带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建设模式,努力落实“共享、共建、共赢”。三年来,我们努力探索,按照“四个一体、三个保障”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进”协作机制,我们脚步坚实,内心坚定地向前迈进了这样的两步——
教师们对于小班化教学所倡导的理念并不陌生,但是审视课堂、诊断课堂,仍然存在着不足,比如以教为主,有形缺神,低效高耗等。
怎样优化小班课堂教学?我们从教学过程教与学的角度出发,从能否“体现小班特质,促进有效落实,增进学习成效”三个方面入手,解读规程中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八个项目指标,这8个项目指标分别是:“预习导航”“合作学习”“课堂提问”“深度思维”“有效训练”“及时辅导”“多元评价”和“反思提升”,这些条规不仅仅符合“面向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核心理念,更来自老师们的实践成果。
三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理念和方法得以不断的渗透和内化,规程在一体化推广的基础上更加科学,更加容易操作。
共同体以规程为核心,聚焦课堂教学,捕捉课堂上的真实问题,以问题来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实践。主要方式有4种:校际会课、专题研讨、课例研习、专家引领。
为了达成目标,促进实效,共同体以清芬路小学市级课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为主体,各个成员学校明确子课题,形成共同体教学科研一体化。
除了每个月的面对面研讨活动之外,我们还开设了在线备课研讨区、课件交流区、教学设计共享区,在相对统一的基础上(统一备课、统一使用学习单、统一使用课件)可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满足个性化教学。其中教学设计共享区就体现了教师们自己的教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教师们公开课的教案或获奖设计、优秀教学视频都可以通过网络让共同体教师分享。
共同体学校的市、区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以网络拜师的模式,主动与成员校教师结成师徒,并自主确立带教目标,交流学习,增进友谊,共同提高。
共同体内的孩子们也结成了心手相牵的互助对子。我校还把江汉区促进小学生养成好习惯的经典品牌“诵经典、习汉字、练运算”也推广到了新洲区的成员学校。2017年我们还通过“幸福视角——我的体验课程”活动,把学校的(黄梅戏社团、阅读与赏析社团、彩绘社团、快板社团等)文体社团活动,以及我校师生自己创编的读本(《乐学手册》《笔记大自然》《英语经典》《思维体操》)等,与成员学校的孩子们分享。
2017年来,由清芬路小学牵头,由各成员学校校长轮流主持,及时研究解决共同体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落实。
制定《共同体学校发展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共同体学校进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评价。尤其根据成员校基础和起点的不同,重点考察其发展提高的程度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和家长的满意度等。
三年来,教育电视台、大楚网、长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共同体教师及学生的活动进行了6次报道,上传活动简报15次,城乡发展共同体的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在提升。
清芬与新洲五所学校在共同体的道路上携手坚定向前走过了三年光景。作为一把“伞”的“主心骨”、如何在时空交错的现代化教育进程中强筋健骨、做好航标呢?我们的答案是教学教研“活动”,敞亮学校文化的“幸福成长”实力,我们的做法是序化教学教研:主题引领,身心共育。
培育核心素养,根据自身特点,打造清芬品牌。系列活动下来,教师从对小班化教学研究“质性”的考察到对小班化幸福课堂“质性”的探析,其实就是对课堂教学境界和品位的追求。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小班化教学带给我们的惊喜越来越多,我们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我们质化教学展示,引领示范,校校共享;我们深化共享方略,新洲送智,随型成器;我们活化合作学习,本土研究,专家引路;我们显化勤耕路程,清芬印记,集结成册。
回看“幸福小班共同体”三年规划,我们希望理念的更新、制度的建设、专业的发展、队伍的打造能让六个兄弟姊妹“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作为牵头校的我们将近年我们的做法编撰了两本册子——《清芬印记教学实践篇》《清芬印记教学管理篇》作为我们共同体的分享集,让鲜活的文字向我们的兄弟校传情达意,让彼此教育的思想通达、交融,让我们的行动凝结成爱,携手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