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 打造现代高效教研
——以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为例

2018-03-28 15:10:57
成才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版块板书教研

当前的教育语境下,教研活动几乎都是听课、评课或是听报告,教研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台上讲、台下听的形式一直都是主流,其结果是听课不够投入、评课不够深入、听报告不够带入。为了让教研真正满足教师们的需求,使用现代教研手段进行现代化教研迫在眉睫,这个进步快速的时代急需一种授受平等的教研模式。

今年五月,在“武汉市小学高效课堂巡礼——走进江岸现代教研”展示活动中,教研员郑惠庆所带领的江岸区小学数学低段团队向全市教师展示了我们的现代教研。我们借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强化教研活动的技术研究,普及教研活动说课、评课、议课”等实用技术,辅助建立教研活动的技术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活动前

(一)借用“翻转课堂”形式

本次教研展示活动的形式,我们借用了时下流行的“翻转课堂”形式,即:活动前——利用网络平台向与会者提供相关学习材料,与会者通过学习后对所学内容中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想法或问题,我们从网络平台回收整理与会者的共性问题后,在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为说课;活动中——利用网络平台,既有与会者对活动主题的分块讲解,也有专家的现场点评提升,更有与会者的自主讨论与对话;活动后——关于活动主题的教研并没有结束。与会者继续利用我们提供的相关资源开展对说课的进一步的自我研修。这样的“翻转”形式,增强了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教研这一潭清澈的湖水活起来。

(二)精心策划主题

本次活动的主题,根据活动前的相关学习和收集整理的共性问题,我们选择了“说课”这一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说课是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作品更能看出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和对学情的了解与否。选择说课这一形式,也因为我们对说课一直进行着研究——近年来,我所带领的江岸区小数低段教师团队在各级各类说课活动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武汉市首届立体说课比赛的一等奖第一名,更有全国说课比赛特等奖。

为了让教研活动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把从不同角度剖析“说课”作为基点,围绕说课将现场交流划分为“如何撰写说课稿”“如何制作PPT”“如何进行现场演绎”三个版块。

这三个版块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仅“如何撰写说课稿”这一版块,撰写老师就提出说课的意义、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的文稿撰写方式等等数个小内容。活动内容的丰富与活动时间的有限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丰富的内容如何取舍,决定权不在组织者而在参与者。我们通过网络将大板块下的细节问题提前三天告知参加活动的教师们,本次活动三个版块各提供了五个细节问题供教师们提前思考。教师们通过阅读材料,对将要进行的教研活动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将其与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困惑相结合,提出了非常个性化的问题,等待在活动现场能得到解答或听到其他教育同仁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与想法。

通常情况下,教研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主要通过教研员、进行展示或交流的教师及现场参与的教师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活动后由教师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专业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教师有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和研究的动机和成就感。为此,我们把时下流行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形式嫁接到教研活动中,并进行了重构。于是,教研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有一部分是在活动前传递的,“吸收内化”是在活动现场通过互动来完成的。这样,组织者能提前了解参与教师的疑问和困难,在活动中就能为参与者提供更有效和所需的学习内容,并通过互相交流促进“吸收内化”,达到“你想说的,就是我想听的”这种合拍状态,最大程度解决老师们的问题。由此也减少了过去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教研活动科学性与自觉性。

二、活动中

(一)自主选择研讨问题

1.统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解读。与会教师们思考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交活动主持者。我们对本次活动中的每一个版块都分别进行了投票统计,参与老师进行第一轮投票后,出现了首个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说课稿怎样突出亮点?”对这个关注度最大的问题,湖北省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蔡娟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她从理论的角度,用浅显的语言进行了讲解,提出了说课稿是否有亮点,主要看有没有独特的分析与观点、智慧巧妙的设计以及创新且有效的实施策略。关键处,她以三年级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例进行了解说。除了从说课的内容上进行分析,蔡娟老师还从说课形式上进行了分析。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的第三版块“如何现场演绎”,受到了参与老师们的意外热捧,参与度达到了高潮,本只需老师们提供自己1—2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可是从统计结果来看,许多老师都勾选了2—3个,甚至还有些老师4个问题全选,同时,参与老师的人数也有增加,这说明这一版块的内容还吸引了场外其他论坛的老师,对于一个开放的教研论坛,参与人数有增无减,说明它切实符合了老师们的教研需求,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认可。

2.有同感的与会老师发表自己的感想。骨干教师解读后,有同感的教师可以及时补充,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进一步地说明。例如,在第一版块的讨论中,大家对“撰写说课稿如何有设计感和顶层设计”等问题碰撞激烈,收获颇多。新入职三年的罗岚老师及她的团队成员彭雯老师,将她们参加三优比赛的获奖说课文稿的准备过程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她们以撰写《复式统计表》的说课稿为例,介绍了她们由一稿到九稿之间的修改历程,并深层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把握顶层设计,如何在说课中体现数学思想,如何研读教材教参,如何通过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来设计自己的说课稿等环节中的感悟和亮点。她们的现身说法让现场的老师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如何撰写说课稿的具体做法。教师们在感慨她们分析到位的同时,对年轻教师的成果进行了鼓励,对年轻教师背后的团队力量表示了深深的敬佩。

3.利用现代技术现场演示难点疑点。对于教研活动中说不清的部分,现场操作演示是一种直观而有效的交流方式。针对本次论坛中的第二个版块,经过投票统计后,现场教师们提出了“PPT内容是不是越简单越好”的疑问。刘飞老师提出:“PPT是配合说课者来制作的辅助演示,它不等同于你的说课稿,在说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段理论性的、观点性的文字描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PPT演示。”说着,刘飞老师通过投屏的方式给大家进行了一段现场演示,展示了在说教材分析的时候,可以通过怎样的演示,清楚地让大家看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教研员郑惠庆也解释总结道:“也就是说不要出现大段的文字,而是以图文的方式呈现。”蔡娟老师与在场的王瑰老师也分别补充道:“这样做就相当于把重点呈现出来,就是把最重要的地方提炼出来。”几位老师还就武汉市教育云中的教学助手软件如何助力说课进行了详细的示范,与会教师们纷纷用手中参与投票的平板进行录屏,并保存在自己的网盘之中,以便活动结束后再次学习。

4.自由讨论不明确的地方。以好的教研形式,找到了教师们的认知需求,还要给教师们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合作学习、自我完善,彻底解除教师们的认知困惑。在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三个版块“如何现场演绎”的讨论中,罗玉老师回答了第三个问题:“如何把阐述、PPT操作和板书完美结合呢?”她给出了“说得合适最为重要”的建议。当提到板书该如何安排、取舍时,徐映老师也说道:“我当时的参赛内容是一年级的《连加连减》,课中的两个算式以及计算过程和结果全部都板书上去了,当然,我并不是一次板书上去的。依据我的说课过程,说到哪儿我就把板书写到哪儿。这样子说课就真的更立体一点,让下面的听众能够跟随我的讲述,边说边写,带领大家慢慢走进我的课堂,了解我到底是怎么上这堂课的。所以我觉得板书在说课当中还是挺重要的。”郑惠庆老师则适时提出了板书要依据说课内容来定的观点。有些内容你前面的PPT上面已经完整地呈现了,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再板书。但计算课教学,比如连加连减,因为板书很简单,而且体现了过程,就最好现场板书。但如果说课内容是解决问题,整个说课的过程延续了三个解答步骤,且全部呈现在PPT上面了,那就没有必要现场板书。

尔后教师们自发地进入了自由讨论状态。“忘了词怎么办?操作PPT时失误了怎么办?”对这些类似问题,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深切地感受到,唯有亲自完成说课的整个制作过程,心中对说课稿的思路、结构十分了解,对PPT的页面非常熟悉,遇到问题不慌张,才能很好地应对意外情况的产生,展现自身良好的整体素质。

5.分块解读主题,形成整体认知。对教研主题的分块解读,能够让教师们形成对教研主题的整体认知,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次教研活动在对“如何撰写说课稿”“如何制作PPT”和“如何现场演绎”三个版块进行了深度剖析后,最后由王瑰老师进行现场说课。王老师的说课,展示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现代技术的运用与研究以及现场演绎的素质。而这个说课作品正是王瑰老师个人业务素养的整体体现,完成这样一个作品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素质的提升。

6.借助弹幕自由交流。本次教研活动接近尾声时,为了让教师们有更全面的参与感,养成教师们及时反思的习惯,我们设计了让教师们“发弹幕、谈感想”的环节……在一张张喜悦的脸庞和欢快的笑声中活动推向高潮。

7.专家点评,总结提升阶段。专家的点评总能让教师们站在更高的视野看待教研活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小宝称赞本场活动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把老师们的教研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教研理念先进,有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活动形式决定了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的参与率十分高,做到了有效、高效教研,实现了现代教研的共享化和个性化。

三、活动后

现场教研活动的结束不是对教研主题认知活动的结束,好的教研活动还应提供教师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及时间,让教师可以各取所需,然后进一步深层次自学,从而形成自身认知。本次教研活动现场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提醒大家到我们的教研网盘中下载江岸区的数十节曾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说课比赛优异成绩的说课作品,进行观看、再次深入学习。活动还提供了各位论坛老师的教育云账号,便于现场活动结束后进行网络教研,共同探讨。

近年来,我们尝试着以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有意识地强化介入信息技术,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自主教研的意识,使信息技术与教研活动达到了深度融合,激发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既实现了高效教研,又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让不同程度的教师都得到了自我成长,从而让广大学生受益。

猜你喜欢
版块板书教研
每章一练之“反比例函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科学与社会(2020年4期)2020-03-07 08:54:20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10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中国篆刻(2018年9期)2018-09-22 07:17:14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4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拾起遗落在祖国版块上的明珠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