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运
(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 100810)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各级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独具特色的工作。编辑、出版是实现文史资料价值的重要环节,是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社会功能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体现文史资料成果的主要形式。作为一名长期从业者,对怎样编好文史资料图书有如下思考和感悟。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和培育的一项富有统一战线政协特点的重要工作。近60年来,全国及各级政协组织征集、编辑、出版了数十亿字的“亲历、亲见、亲闻”史料。这些“三亲”史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反映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幸福的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艰难历程。这些文史资料撰写者,以自身的经历和人生体验,以血与火的艰难抉择,生动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成果,不正是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吗?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时代立鉴,为祖国立史,为人民立言,这正是新时代政协出版工作者肩负的崇高职责和使命。
必须强调的是,文史资料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各界别、各党派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撰写的“亲历、亲见、亲闻”第一手资料。坚持“三亲”特色和统战特色,是文史资料的独特个性和生命力所在,是文史资料图书赢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关键。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文史资料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是,随着征集难度的加大、抢救力度的不够、文史专业队伍的调整,以及其他种种因素,许多政协文史工作部门编辑、出版了大量非“三亲”的、偏重于当地历史文化宣传、风土人情挖掘方面的图书,真正开展征集、编辑出版的“三亲”史料的不多。反观,大量见证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回忆录、自传、访谈录、口述历史在社会出版,特别是近年来口述历史方兴未艾。我认为,来自社会力量的这些选题大多属于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出版的范围。因此,文史资料图书编什么的问题,b笔者认为:第一位的,要加大力度开展对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和重要代表人物的史料征编、出版工作。这些有分量、有价值的“三亲”史料,可征可编的题目很多,征编的对象就是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可以借助于口述历史的做法。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编辑、出版与文史资料紧密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研究史料。再者,广义的历史文化类图书。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动文史资料工作向着新时代新要求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史资料图书在编辑、审读过程中,要坚持把好“三关”,即:政治关,避免出现政治问题和政治性差错;史实关,贯彻“要存真,要实事求是”的原则;文字关,力求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文字表述史实。
1.严把政治关
文史资料工作一贯主张“广征博采”,撰写史料要“忠于事实,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可以“不拘观点,不拘体裁,不拘长短”。但在公开出版时,则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考虑它的社会效果与政治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征集无禁区,出版有纪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抵制否定中华文明、破坏民族团结、歪曲党史国史的错误言论,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2.严把史实关
文史资料不是写史,而是向社会提供第一手的“三亲”史料,因此它与一般编辑出版不同的特点,就是允许“多说并存”,也就是说只要是真实的第一手史料,允许不同撰稿人对史实的记述有差异。把好史实关,不仅要求撰稿人要如实准确地记述史实,更体现在编辑在加工书稿时,一定要重视鉴别、考订和校勘。一是透过史料的字里行间鉴别作者当时的身份、地位及其与所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此鉴别史料的价值和细节的真伪。二是要善于运用文献、档案以及有关工具书,对史实做核查,包括对时间、地名、人名、职务、名称、历史图片等讹误做考订。
3.严把文字关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说:“史要载之以文,离文无以言史。”无疑,“言史”要靠准确、生动、无误的语言文字。史料编辑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略述几个要点:
(1)核对引文。史料中的引文,大多是作者所述史实的佐证,或是作者所持论点的依据。一定要设法找到出处,详细核对,如果听任讹误,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会贻误读者。
(2)认真校对。校对是把好文字关中最烦琐、也是最要紧的一个环节。一篇文章、一本书内容再好,如果编校质量存在问题,也会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
(3)尊重作者的文风和表述习惯。尽可能保持其原真性、准确性,原则上不对原稿做大的改动,不宜单纯以文字水平高低决定取舍或妄改。
文史资料图书的编排,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质俱佳,具有审美眼光。工作实践中,笔者总结出40个字:深掘选题,突出特色;体例新颖,不落俗套;脉络清晰,错落有致;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精心打磨,精品力作。想要出精品,要重点关注三方面:推敲书名——醒目点睛;编排体例——独具匠心;装帧设计——大气庄重。
史料的编排顺序:一是一般以历史时间顺序排序;二是以历史人物出生年月排序;三是以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程度排序;四是以作者身份排序;五是将史料按专题分类或者设置栏目进行排序。这种分组或分类也要注意内容的连贯或脉络清晰,匠心独运,一气呵成。编排体例看似简单,实则体现出编辑思想和水平的高低。
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文史资料图书在出版过程中应着重注意这几个问题:
文史资料的内容大多涉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文史资料工作又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两个重要特点决定了文史资料出版物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政治敏感性。原新闻出版署新出图〔1997〕860号《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中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内容,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会产生较大影响的15类选题需要报备。
特别强调的是,对涉及民族和宗教的选题,必须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宪法确定的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在出版物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损害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伤害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和贬损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内容。此外,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对书稿中涉及地图的内容,必须遵守国家关于地图行政审批管理的规定,按规定送审报备,按审查意见修改,不得出现政治性差错。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明确规定,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规定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等17项权利。同时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近些年来,为使文史资料图书更加生动好看,许多书中都选配了历史图片,要特别重视图片的版权问题。现行著作权法明确规定,摄影作品的法定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过去文史资料图书的稿酬普遍较低,2014年9月23日国家版权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并施行了新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原创作品的版税标准是3%~10%,原创作品的基本稿酬标准是每千字80~300元(老标准是每千字30~100元)。稿酬的支付还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要给作者解释清楚。从工作实践看,这一块内容许多出书单位和作者并不完全了解。
文史资料图书要出精品,扩大社会影响,还要特别重视装帧设计。文史资料出版物要“神形兼备”,“神”指的是出版物的内容,“形”指的就是装帧设计。精美的装帧设计能很直观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当然,文史资料图书与其他出版物一样,要遵守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出版物的质量要求。比如,文字的差错率不得超过万分之一,数字、年代、标点用法规范,字体、字号运用得当,版权登记信息合乎要求,用纸、印刷、装订等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