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超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 金华 321000)
在我国传媒体系中行业媒体为中坚力量。为了能够在现代化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行业媒体需加大路径调整与业态革新力度,以保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纷杂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而当前我国行业媒体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媒体记者的从业心理,其对于行业媒体发展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需给予行业媒体记者从业心理高度重视,保证媒体记者都能有一个正确的从业心理,以保证行业媒体的长远发展。所以,本文主要分析行业媒体记者的从业心理,具体如下。
不管是何种媒体形式,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属性都需要同现代化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相符,因此,行业媒体记者一定会表现出新闻从业人员共有的心理特点。在巨大的从业压力下,行业媒体记者存在共同的心理特点,如欠缺职业安全感等。相比于其他媒体,行业媒体因进入市场较晚,环境较轻松,所以自身所面对的竞争压力较小,但是媒体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由此造成工作理念及生产方式皆需重新建构,诸多媒体转型带来的压力,使得行业媒体记者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行业媒体记者来讲,最为凸显的心理特点便是在封闭的圈内社会认知力不强。但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发展,新闻活动空间会越来越广阔,但因行业媒体的特殊定位,它自身行业生态圈较小,同其他媒体联动不如与普通的社会媒体深度互融,社会媒体对行业媒体关注面较小。基于此,行业媒体记者会出现不被社会主流所关注的孤零感。而另一显著的心理特点为职业平台和评价体系一同作用致使自我认同感欠缺。行业媒体的体量与规模通常比较小,所以从业人员时常会面对自我展现受限的问题,觉得自身工作影响力不大。新闻传播可以说是一种向社会大众快速提供真实信息的生产活动。而从业人员滞后的思考方式与落后的传播手段,致使当前新闻业发展有诸多问题,比如会使行业媒体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判断,若想保证新闻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务必要同时代发展相接轨,做到与时俱进,如此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行业媒体记者的从业心理同新闻工作效率与水平有直接联系,同从业人员的发展规划、身体健康等息息相关。若想确保行业媒体记者有一个良好的从业心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正确职业观的培养,不仅需要组织努力,还需要个人配合。媒体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员工职业选择足够尊重,并把此种选择转变为坚持从事这一项工作而获得职业发展成就感的有效动力,实现员工实际需求和组织需求有机结合;行业媒体记者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正确看待新闻对我国部分企业以及国民生计革新发展的作用。将人微言轻的错误理念摒弃掉,学会控制自身情绪,大力应用新兴方法将职场中的负面情绪消除掉,降低行业媒体人员的从业压力,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负担。
若想使行业媒体记者形成正确的职业心理,可以从职业反馈与能力提高这两方面着手,加强行业媒体记者职业成就感与荣誉感。增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如此不但能够保证员工自身综合素养与职业发展要求相符,还能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从而加强应变能力,推动媒体改革创新。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包含的种类有很多,如,心理、社会适应力以及身体等,健康占比最大的便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动态调整的过程,并没有静止或是固定的标准,因此,新闻机构与单位需以发展的观点为中心,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对行业媒体记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改变重身轻心的职工管理理念,转变以往重劳动保障、安全保护,轻心理疏导、沟通交流的观念,需做到身心具兼,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的管理行业媒体人员健康。第二,构建良好的员工同企业交流回馈制度,通过及时交流来充分掌握媒体记者的心理状况与实践需求,进而有针对地管理与疏导,打破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沟通壁垒,依托互动的方式来消除淤堵。
综上所述,若想保证高效的工作效率,首先需要有一个正确工作态度,而决定态度的主要因素便是心理,因此,给予行业媒体记者从业心理高度重视十分重要,保证行业媒体记者有一个良好的从业心理,能够确保相关工作效率提升到新高度,进而促进我国新闻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