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 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2018-03-28 04:35王银梅耿铭尧吴长琴
财政监督 2018年18期
关键词:联网动态监控

●王银梅 耿铭尧 吴长琴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深化公共预算改革进程中,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是构建现代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也是构建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同时,适应新《预算法》的基本要求,提升预算执行效率是硬化支出约束、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部出台了系列文件,如《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库 〔2009〕70 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 号)和《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导考核办法》(财库〔2017〕161 号)等文件,对加强和落实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办法。在这些文件的指导和各级财政部门共同努力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一些地区,一方面,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存在进展不均衡、工作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合理等问题;另一方面,预算执行效率较低,预算资金存在支出进度较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不够、暂付款规模较大等问题。同时,“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也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如何在继续巩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以促进现代预算制度向纵深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同时对于硬化预算约束、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严肃财经纪律、预防腐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预算联网实时监控主题的文献并不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方面。主要基于财政部印发的指导意见,围绕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推进,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如裘哲人、范志达(2013),赵长宝(2014),李元成(2014),韩珍(2016),郭定斌、李芹(2016),石景(2017)等基于财政部印发的关于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指导意见,结合现代预算制度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围绕实践中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推进,探究并得出实践中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存在诸如法律法规缺失、监控机制发展不平衡、内容不充分、功能不健全、专业人员缺失、监控范围狭窄等问题。并结合相关公共预算管理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和意见。二是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方面。主要基于广东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实践,阐述其成功经验及重大意义。如何勇立 (2017)、王泽春(2017)等结合人大预算监督权的基本含义,深入探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特征优势,并围绕广东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的推进,分别从其创立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进行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实践阐述。与此同时,进一步阐述其成功的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预算执行动态监督系统和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的实践成就及相关研究成果为建立完善的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本文拟在已有实践基础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提升预算执行效率为目标,研究建立覆盖所有监管机构、预算内容和预算管理程序的全方位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思路。

二、预算联网实时监控能有效提升预算执行进度及效率

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实质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方法,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为依托,将人大、财政、审计以及各收支执行单位进行联网,整合与分析有关数据资源,以动态而非静止的机制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全方位监控。按照现代预算管理体制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以实现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透明性为主要目的,预算联网实时监控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公众看不懂的困境,而且还能有效促进预算执行进度,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与其他预算监督形式相比,预算联网实时监控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预警。通过有关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分析,及时反馈相关分析结果,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早期预警,从而降低预算执行风险。二是实时。实时的数据整合与披露,对于预算执行进度较慢、未按照新《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及时下达转移支付等问题可以进行实时播报与警醒,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预算执行进度。三是时效。就人大对报表的监督而言,由于预算执行进度与时间进度存在差异,代表们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通过设定预警指标及时发现问题,便可大大提高预算执行监督的时效性。四是联网。人大、财政、审计以及各收支执行单位“一张网”的监控架构,一方面,使得各部门组织之间能够及时共享信息,互相监督与制衡,从而发现错误,以降低预算执行风险,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使得预算的审批、编制、执行、决算暴露于公众面前,有利于强化预算监督,硬化预算约束,提升执行效益。与此同时,该架构集审计监督、人大监督、财政内部监督等监督手段于一体,共同助力“阳光财政”建设的实时推进。此外,预算支出的实时披露,增强了预算执行的刚性,有效扭转了以前年度部分单位年末突击花钱的局面。

综上,建立健全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是从根本上解决预算执行进度慢、执行效率不高的关键所在。

三、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目标模式

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方法,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为核心,将人大、财政、审计以及各收支执行单位进行联网,创建实时监控软件系统,并适当对社会公众开放相应端口,实现全民、全过程、全口径的政府预决算审查监管网,形成政府预算监管“一张网”的架构体系。通过这套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政府财政预算的每笔资金最终到了哪里,用到谁身上,效果怎么样,都可一目了然。

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全”和“一张网”。具体而言,“三全”是指系统的覆盖面做到三个“全”。一是全民。该系统向全民开放端口,既包括人大、审计、纪检、司法等审查监督部门,也包括财政、发改委、科技委等有财政资金管理权限的管理部门,还包括税务、政府各部门和预算单位等预算收支执行机构,此外还包括社会公众。同时,为避免系统的交错繁杂,对不同的对象开放不同的端口。二是全过程。联网系统包含预算管理的各环节,即准备、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决算编制审批与评价等环节。三是全口径。将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联网监控范围,除了“四本”总预算、各部门和单位预算外,还把各项专项资金、税务机构收入征解等内容均纳入联网系统。“一张网”是指预算联网系统统一谋划和架构,并将所有相关机构的网络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架构。这张网的主导者应由各级人大担当,掌握预算监督的主导权。因为人大是人民的权力机构,也是代表民意的代议机构,而政府预算本身是体现民意的一种制度安排。

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查询、统计、分析、对比、预警、质询、反馈等,其作用是在实现政府预算信息开放和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政府预算的有效监控,达到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目的。(1)查询功能。通过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将各相关机构的信息归集起来,并按照软件设计功能,根据查询目的,提取相关信息,该信息根据查询者的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图表或文字)展示出来,既可体现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又可通俗易懂。(2)统计功能。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不同的方式统计预算数据。(3)分析功能。对预算信息进行规范化分析,为信息使用者分析问题提供专业化参考。(4)对比功能。联网系统具有数据库的功能,可以提供多年历史数据,并设计一定的操作程序,使其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自动提供历史数据,以及类似部门、项目等可比性数据,并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了解预算数据的合理性,从而发现问题。(5)预警功能。通过系统程序的设定定期进行数据的筛查,对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早期预警。比如对预算执行进度慢于时间进度、“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或超过上一年同期支出、转移支付未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时限下达、重点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与预算安排项目不一致、政府采购项目支出超预算或采购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等,都可以进行预警、专项预报或提醒。这就把单纯的财务报表性的监督转化成了实时的数据性监督。(6)质询功能。系统通过开放信息,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并设计质疑功能,监管机构根据质疑内容,结合监管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机构召开质询会,将线上与线下监管结合起来,有效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7)反馈功能。对于监管者提出的问题、质疑、建议等进行有效处理后,及时反馈给对方,形成监管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现有基础

现阶段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已经被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推动,而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成熟发展也依靠于现实中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实践、人大预算联网监控成功经验等。

(一)大数据技术

所谓大数据技术,指的是对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集合进行获取并分析处理的专业化技术,并提供专业领域的相关决策支持。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吸引了社会各领域的关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旨在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整合社会优势数据资源。

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大数据技术抓取的数据量往往是海量的,与云计算结合,整合一个领域的所有相关数据,对人们关注的内容进行严谨的数据化分析;大数据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不仅对机械操作、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发展成为众多科学技术可取得突破的一大助力;大数据技术绝不仅仅单指对数据的应用,更多的是对大量活动与众多参与者所形成的数据生态系统的管理,通过对整体活动的架构,高效地管理整体活动。

政府部门数据的共享在现阶段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包括共享互通平台的构建、不同信息系统的互联和政府活动管理的监管。政府可以充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加强预算活动监管,以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预算信息数据的开放,增强了政府预算管理全程的透明度,有利于政府和公众双面的监管,从而使政府资金在完整的预算资金链中运转得更加健康、安全。所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是完善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的有力基础,也是促进先进、完善的政府预算监管新模式形成的重要保障。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成就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实践。自2001年起,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我国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目前所有县级以上预算单位及部分乡级预算单位已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经过不断的改革实践,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对财政资金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建立了一个相对集中的预算管理框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覆盖的资金范围越来越广,预算管理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在财政收入方面,税收收入借助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基本实现了直缴入库。非税收入也基本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在财政支出方面,财政支出拨付环节得到简化,资金运行的效率和透明度得到提高。相应的监督管理运作机制愈加成熟,财政收入收缴、支出拨付的程序更加规范。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成果,是政府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也为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与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的联通,能够对财政预算资金实时支付情况进行详尽的监管,进而得以推动整个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

(三)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实践探索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是财政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对财政资金的支付进行全程监督,对于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实、处理,从而做到控制资金运行风险,使资金管理活动更加规范有效。

从中央来看,1999年,政府开始构建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金财工程”),以记录每个用款单位财政资金收支的来龙去脉。2001年,财政部发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开始研究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在预算监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作用,对预算资金的支付实现全程监控。同时,财政国库部门通过监控系统及时将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问题与各预算单位进行沟通,形成互通的工作机制,共同处理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周报、月报、年报和专项报告的形式,进行综合整理以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从地方来看,全国各省在中央改革的指导下,对省级预算管理进行大力改革,并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建设。大力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做到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迅速核查、整改,建立起了适合当地需要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行机制。与此同时,在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中,政府部门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预算执行监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执行监管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的建立,大幅度提升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管水平。系统的运行,大幅减少了人工的使用,提高了监管的可靠性。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预算单位的业务操作规范意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利,为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营造了相对成熟的预算管理环境。

(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控成功经验

在全国推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的大背景下,广东、四川两省于2004年开始了建立人大预算联网监控系统的探索,走在了建设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前列。其中又以广东省最为典型,在全国首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将政府财政预算的传统监督形式升级为在线全程监督。经过14年的运行和发展,广东省的人大预算联网系统已趋于成熟,其成功经验对全国推行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2004年,广东省政府通过省政务内网平台,将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省人大联网。截至2017年8月,广东全省121个县(市、区)已全部实现本级人大与财政联网。广东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广东省的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体现了较大的优势:一是预算联网监控的覆盖面广,“四本预算”全部被纳入监督之中。二是监督主体整合齐全,在联网监控的系统下,包括人大、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监督主体能够对政府预算进行高效、便捷的监督。三是实现对预算全流程的监督,从编制预算、预算执行到年终决算以及财政资金的安排、审批到拨付的全流程都显示在人大预算监督网络上,公开且透明,实现了“全面知情而又充分理解”。四是在预算联网监督体系中实现更规范的事前、事后监督,例如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监督、开展预算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估,等等。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具备系统查询、审查监督、分析预警和代表服务等功能,是广东加强财政预算监督、提升监督实效、打造阳光财政的积极创新。

广东省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第一,政府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广东省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走在所有省市前列,不断改革自身的预算监督方式,出发点就在于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回应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加强政务公开透明的诉求,从而能够在预算管理上取得显著的成就。第二,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实践。广东省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推进发展离不开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整合重要的财政相关数据,从而实现对政府预算情况的“归集分析”。第三,统筹政府各部门,建立互联机制。在预算联网过程中,广东省政府积极处理人大、财政、审计、社保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同时,充分考虑各部门监督管理的特点,在预算联网监控体系建立过程中做好不同部门的对接工作,建立起部门联动机制。

五、建立完善的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思路

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活动的方方面面,跨立法、行政、司法、纪检等各大领域,也关乎全民意志。虽然目前中央与地方比较全面地推进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但与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目标模式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立完善的预算联网监控系统,须从全局出发,以各级人大为中心,以意识理念和公民精神为基础,以法律为支撑,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整体渐进式推进。

(一)高度重视完善的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

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建立会触动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也会改变传统的预算监管工作方式和程序,因此,该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各个部门监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各方面各层次都要高度重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建立。首先应是人大的重视,然后由人大引导党政及司法等部门的重视。最后,还应在全民范围内进行大力宣传,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充分调动社会公众自发自愿监督政府预算的积极性,使政府预算监管真正成为全民的活动,为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及推广奠定社会舆论基础和公民社会环境。

(二)坚持法律优先原则

政府预算制度本身蕴含法治特性,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更应坚持法律优先原则。坚持法律优先至少应做到两点:一是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首先要“有法可依”。除了新《预算法》之外,还应考虑设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专门法。虽然新《预算法》强化了人大对预算的全过程监督,也增加了社会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相关条款,但对于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及运行等鲜有提及,更谈不上具体的指导性规定。此外,还应尽快出台新《预算法》的实施细则及办法,为使新《预算法》与各地实际相符,应在新《预算法》的基础之上建立由省级统筹制定的配套法规体系。配套法规的制定应以新《预算法》为基准,由各省级政府从本省实际出发,制定、修正并完善相关具体办法或细则。同时,应注重提升由省级统筹的相关办法或细则的可执行性,细化其具体内容,力求实现实务层面指导价值的升华。二是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法规体系再健全,如果不落实也等于是空中楼阁。首先,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深刻领会其精神;其次,各项活动坚持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坚决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精神;最后,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坚决按法律规定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高法律法规的震慑力。

(三)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完善,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举措,是新时代下加强人大预算监督审查权的客观要求。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控的成功经验,为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此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人大为核心的顶层设计是完善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思路所在。

1、确立目标。预算联网实时监督系统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媒介,结合财政预算改革的新进展,应确立以下目标:(1)争取尽快实现全国各级政府预算执行系统与同级人大联网。(2)加大对预算决算的监督力度,推进预算联网实时监控试点工作。(3)扩大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覆盖面。各省人大应当把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的范围横向延伸至本地的社保基金监管等部门,纵向扩展到市、县之间的联网,构建一个全民、全过程、全口径的政府预算决算审查监管网,最终形成政府预算监督“一张网”的整体架构。

2、统筹规划。一是统筹开发系统平台。在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平台的开发与维护中,应坚持以省为单位统筹进行,以改变之前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重复开发、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系统平台的统筹开发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又能保障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网与共享。二是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需要各方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广东、天津等部分省市最先启动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黑龙江全省市、县两级都实现了联网,发挥了示范和带头作用。各地要以先进为榜样,迅速行动,确保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如期完成。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协调一致,在人员、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方面积极推进。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业务培训,扩大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对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参与,使预算监管活动真正体现民意,以充分发挥预算联网实时监控平台的监督纠偏、分析预警和绩效评价等功能,积极正确有效地发挥联网监督系统作用,确保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得成,用得上,用得好。

3、加快制度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依法监控。(1)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制度。经过近20年的改革,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在岗位制衡机制和内控制度建设方面与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应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尤其是支付过程中各机构及岗位之间的职责分工和权力制衡方面的建设再加强。(2)建立健全动态监控分析报告制度。动态监控分析报告制度使得监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被送至信息接收方,以便对其中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处理,在提升部门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意义重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部门预算的编制效率,巩固部门预算编制的信息基础。

4、完善运行机制。预算联网实时动态监控系统的运行机制至少应包括系统运作、互动、报告和处理四大机制。系统运作是第一大机制,也是首要机制,预算联网实时动态监控的目的就在于以动态监控运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来实时关注财政资金的支付动向,及时发现动态监控系统预警可能存在的疑点;第二是互动机制,互动体现在联网的基础之上,各子系统通过联网互通的平台实现及时和必要的互动;第三是报告机制,在前两个机制运行的基础上,对于发现的疑点进行核实和比对后,以一种定期编写专项报告的形式及时向领导汇报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监管部门及早作出相应决策;第四是处理机制。对其涉及的相关重大事项或违规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并实时跟进处理结果,以达到实时监控的终极目的。

(四)发挥人大的积极推进作用

作为预算决策的代议机构和权力机构,各级人大应该在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

1、强化人大自身责任意识。人大应充分认识到其在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在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在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做好表率,并大力号召其他机构和部门各负其责,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利于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最新成果的实现,有利于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积极探索,创新预算监督的方式和手段。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人大应提高四方面的思想认识:一是人大应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开展预算联网实时监督工作;二是增强人大依法监督的预算执行实效,使其符合时代要求;三是省委应当落实好自己的各项工作;四是人大应明确增强财政预算管理科学性的重大意义。

2、不断充实和完善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内容和功能。在顶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预算联网实时监控需求的变化,系统在内容和功能方面也应不断地充实与完善。就目前来看应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人大端口的查询功能。联网实时监控系统首要的是要满足人大在预算活动中的监督需求,在研发人大查询端软件时,应充分考虑人大对预算信息跟踪与查询的工作机制,根据财政信息数据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将从软件端取得的数据和预算资金的实际拨付数进行对比。(2)人大与财政部门的协调沟通功能。为使后续工作开展顺利,与财政部门的协调沟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新《预算法》对财政部门在完善预算联网实时监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监控的范围应包含本级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联网监督系统应分别反映“四本预算”的财政资金支出状况,使相关资金拨付与预算控制的联系更加紧密。(3)人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控功能。人大应在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中专门、单独反映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及资金拨付状况,以形象直观地刻画各专项资金流动的全过程。(4)人大与社保部门的信息共享功能。各级政府应尽可能地加快推动人大与社保部门联网,使社保资金的各项具体情况(如参保情况、社保基金收支状况、社保基金结余状况等)均能在监控系统中查询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省级联网监督系统与社保联网的内容和功能。

3、进一步规范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使用管理。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有效、规范地使用,否则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只能是空中楼阁。系统的使用包括两大方面:(1)监控分析成果的应用。在加强预算管理全程监控的同时,重点关注分析成果的有效应用,实现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使用效能的最大化。(2)对发现问题的通报与反馈。对于联网系统实时反馈的问题,应及时将其反映给人大及相关政府部门,经政府部门处理后,要再次把处理结果反馈回人大,人大根据处理实施状况进行后续跟进工作,以实现财政预算资金的科学、规范管理。

4、加强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的队伍建设。各省级人大在预算联网实时监控工作队伍的作风建设方面应时刻保持警惕,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首先,要在监督队伍中调入专业人员,以提高队伍的监督实力;其次,应着重关注省级人大与各市人大的沟通合作,联手做好预算联网实时监控工作;最后,要加强对骨干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短期培训深入学习新《预算法》,了解相关制度,大幅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监督水平,以方便各级人大预算联网监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调动全民预算监督热情,将政府及其机关的预算活动真正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全民的监督,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该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全民的支持,但是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社会公众还不具备对预算监督的公民精神,再加上预算专业性非常强,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还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首先是法律法规宣传。各级政府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新《预算法》的学习工作。新《预算法》是建立健全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统领性法律文件。为了加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负责预算工作的人员对新《预算法》的全面了解,促进政府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于新《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其次是制度宣传。人大应发挥带头作用,推动做好制度宣传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全方位地了解并掌握动态联网监控的规定,巩固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确保监控工作效率突出,影响力显著。■

猜你喜欢
联网动态监控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国内动态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动态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抢占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