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新时代背景解读共享经济

2018-03-28 02:44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共享经济(shared economy) ——广泛流行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这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领域,更表现在实际社会运行发展中。国际上以 Airbnb(爱彼迎)——私房共享平台、Uber(优步)——出行共享平台为代表的共享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举例来说,Airbnb于2008年8月在美国成立,截至2014年,拥有的客房数量将近是全世界最大酒店集团客房数量的2倍[1]。2015年8月,Airbnb进入中国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爱彼迎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在国内,共享经济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最为火热的莫过于以“滴滴”“ofo小黄车”等为代表的出行共享平台。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于2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我国共享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 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非金融共享领域的交易额为20 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共享经济领域融资规模约为2 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2]。可见,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正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加速转型。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说明共享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现实方向。鉴于此,我们必须了解到底何为共享经济?其理论内涵是什么?发展前景如何?以及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特色共享经济?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shared economy),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社群结构与协同消费》中提出,并将其进一步阐释为是一种满足日常需求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日常活动[3]。在国家信息中心于2016年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这样定义“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4]。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共享经济的本质——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其核心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物品的使用权一旦能够被独立交易,就能在市场上被配置给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使用者,而不再受限于物品的拥有者,能实现效率和价值的极大提升。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自身闲置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短暂获得使用权来满足自身使用物品的需要。当下的共享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平台经济模式,即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商业模式,以淘宝为例,卖家和消费者双方在淘宝的平台上交易,淘宝是连接了店主与消费者的电商平台模式;另一种就是租借经济模式,以“ofo”为代表,公司实际上从制造商大量购入商品,再投入市场,分时租用给消费者,属于分时租赁的共享经济新模式。在分时租赁模式里,没有被闲置的资源,只有该公司所拥有的、自购的出租品。这两种模式构成了当下市场中共享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共享经济”,比起上文提到的市场上的“共享经济”内涵更为丰富,是把“共享”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共享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5]李克强总理在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这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的[6]。因此,积极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享经济,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是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共享经济的理论根源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虽然没有发展共享经济的可能,但是共享经济的诞生和发展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到理论渊源。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者通过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作为其他生产要素只是通过转移生产资料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而发挥作用。说到底,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付出劳动的工人创造的,这是工人能够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前提[7]。发展到现在,构成劳动者收入的要素逐渐丰富,剩余价值开始增多,而企业发展也随着社会发展的丰富由传统的单一工资制向利益共享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这种“利益分享”的新经济观影响下,社会要求建立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来正确处理和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8]。这也就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诉求。

马克思在其理论中提出“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并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指出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按需分配原则[9]。当下的共享经济改变了过去购买商品所有权的传统购买观念,通过互联网搭建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供需双方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交易关系,转让物品使用权,既避免了供给方的物品闲置,又满足了需求方的使用需求,因此这也是一种按需分配。虽然生产资料公有并未达到,但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按需经济,实现供求双方形成需求——供给模式,所以,从长远来看,共享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前景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每一个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的,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归结于个人的彻底解放和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在马克思看来,“要不是每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10]。罗宾·蔡斯在其著作《共享经济: 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文中,指出在共享经济下,“人人共享” 模式借助第三方共享平台将过剩产能与需求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创造出富足,即人人参与,人人受益[11]。因此,从个人的解放到实现社会整体解放的过程中,共享经济一方面实现劳动者剩余价值共享、企业价值共享、闲置资源共享,以减少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共享经济不分等级、阶级,而是按需求平等交易,使有需要的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是对马克思所预言的自由发展的一种实践,使整个社会朝着自由解放的方向行进。可见,马克思关于每个人都得到解放和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断中都包含着自由、共享的发展思想。

三、中国特色共享经济——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分析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在融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以及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已经具有了典型的中国特色,并成为五大发展理念融合实践运用的示范典型。

首先,共享经济是创新的,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上,以出行共享平台——“滴滴”为例,它将社会闲置车辆以及车内空间充分利用,方便出行的同时提高车辆利用率,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接受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传递自由、合作、共享的理念。共享经济是协调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为平台,对所有人开放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它降低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门槛,使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工作。此外,共享经济可以多个维度地增加各个领域的有效供给,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竞争力。共享经济是绿色的。共享经济本质是占用使用权,使商品可以高效重复使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减轻地球环境的负荷,实现个体的福利提升和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共享经济是开放的。共享经济面对的是大众,涉及范围越大,共享的资源也就更为丰富。这种开放不仅是对内,也是对外的一种开放。共享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移动通信设备和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又将提升国内各地的开放程度,让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此外,各地政府为大力发展共享经济,争夺发展红利,就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放慢政策市场的准入限制,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最后,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资源共享,占有商品的使用权而非传统的所有权,这种共享可以让全体人民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社会的力量全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近年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引领当下新时代经济新常态、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的统领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和中国实践探索的有机融合。因此,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共享经济既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是立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共享,既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分配的公平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分配理论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中国国情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是符合当下中国发展需求的。在此之下,共享经济发展坚持共建共享的精神,致力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同时着力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这都彰显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发展观。由当前经济发展领域中的局部共享经济拓展开来,使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贯彻共享理念,实现多领域、全方位的共享经济,将有利于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合理制度,并逐步建立起整个社会的公平保障体系,从而让社会成员都能拥有均衡的社会财富与发展机会。

共享经济发展,一方面是依托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客观认识分配正义基础上的经济实现形式。然而,在实际运行发展过程中,共享经济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享经济,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共享发展中找准各自角色定位,协同解决相应问题,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目标。

四、中国特色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及相关问题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月份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从总量上看我国共享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 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从就业贡献上看,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的服务者人数约为7 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 000万人。报告还提出,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并预测未来5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12]。可以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还是很明朗的。这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中国特色共享经济在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农村基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村社共同体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公有、互助、共享的生产关系;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反映出的也是一种共享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享论的核心内容。因此,中国提倡“共享”发展理念,催生的一批共享经济企业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文化脉络的。第二,这是社会现实需求。共享经济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闲置资源的社会化再利用,在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配置能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共享经济涉及领域很多,包括交通出行、房屋住宿、二手交易等。但从具体数据来看,公共出行领域的共享平台最为引人关注。首先是因为交通出行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市场需求巨大,且资源配置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我国的共享经济发展领域已突破早期的配置闲置物品资源的传统模式,而是将配置领域扩大到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新兴领域,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就业前景来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相关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提供共享经济服务的服务者人数约为7 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 000万人,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为716万人,比上年增加 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这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 10人是共享经济企业新雇佣员工。这在实行就业优先战略的背景下,更是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机会,成为就业新领域。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共享经济应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发展需求。这既有赖于政府相应的引导,市场从业者也应予以重视。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在积极鼓励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应加强监管,推进建设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与此同时,共享经济与信用体系应双向并重,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在同时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从业者在共享经济领域进行创新创业时,首先要了解共享经济并非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往往与国家的国情、社会、文化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发展模式对人们的需求进行分析,依据当下的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理性创业。

具体来讲,首先,只有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基础下才能实现中国社会化大生产,并且将公有制作为调控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壮大国有企业的发展,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要确定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在坚持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明确这里所指的资源应该是一般性资源,而非涉及国计民生的全部资源。换言之,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存在弊端的。对于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切身、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予以明确区划市场所能发挥作用的界限,具体到共享经济,就是要明确发展的方向与范围。其次,在实现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治理理念、发展政策,在追求发展成果共享的同时,保护国家金融领域的安全。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的法律法规,充分认可共享经济个体的发展地位,积极协调共享经济与原有的传统经济之间的关系,扶持“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技术的健康发展,为共享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十三五”发展期间,共享经济将实现高速发展,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共享经济虽然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但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还是从互联网技术层面,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其本质是人际社会关系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升、人与人“自由联合体”的靠近。因此,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充分根据自身角色准确定位,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国情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