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实证研究

2018-03-28 02:44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院级双创基地

(吉首大学学工部,湖南吉首,416000;吉首大学招生就业处,湖南吉首,416000)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指“以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通过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参与创业赛事和实施创业项目”[1]。在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生态系统里,院级基地是相对校级基地、政府基地而言的。在探索构建高校双创教育支撑体系的过程中,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 2014年率先建立起院级创业孵化基地,并探索出了院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成功模式,即以“四业融合”理念构建“学院+创业”的专业型双创模式。“四业融合”理念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以行业为标准,以创业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使专业、行业、创业、就业有机融合,开展专业型双创实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院级孵化基地由学院负责建设和管理,以本院学生为主体,以“四业融合”为理念,开展“学院+创业”的专业型双创模式。三类基地之间互相联通,院级基地门槛低、容量大、项目层次多元;校级基地的项目来源于院级基地,水平层次较高,获得扶持资金多,校级基地指导院级基地建设;校级基地中的精品项目输送到政府基地,进行重点孵化,获取政府政策,进入市场。政府基地与校级、院级基地形成合作、指导、服务的关系。

一、案例实证分析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构建的“学院+创业”双创模式有效对接了学生的专业与行业,实行公司化运营[2],以双创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双创精神、双创能力和就业能力,达到了“多赢”的效果,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专业型双创模式已经在全校推广。

该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专业型双创实践以“两低两高”(低成本、低风险、高产出、高收益)的优点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自 2014年以来,该基地已经成功孵化出创业团队10余个,参与学生200人次。涌现了精灵传媒、风雨湖、薪传教育、一个人的果园、品牌湘西、e视界直播等品牌创业团队,这些团队皆已实现盈利,2016年总营业额突破100万元。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全方位收获,全面成长,湖南华声在线对此做了专题报道。二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依托学院的实验室、场地、设备、指导老师等资源,开展专业型创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中创业实践,团队一律按公司化运作,该模式展示出强大的实用性和生命力。该基地孵化的团队与专业对接紧密,成活率高,发展平稳。三是较高的绩效价值。通过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院级创业孵化基地与实习基地等实践基地相比,具有投入少、成本低、风险小、易实施、易管理、可持续等明显优势。从人才培养视角评估,双创模式侧重于学生一专多能的发展,通过双创驱动(创新创业驱动)和契约(或合同)驱动,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双创能力、双创精神。契约驱动是指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与客户签订了业务合同或者达成了口头约定,通过“契约精神”[3]驱动学生努力创业、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契约精神”驱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院级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双创实践成为高校新的教改课题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高的绩效价值。因此,建设院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高校推进双创教育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法和路径。

二、可行性分析

双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和未来创业打基础。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造了高校新的教育实践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专业自学、理论实践、素质拓展、创新创造、社交体验、就业体验、创业体验、创业实践等多功能平台。基地结合了专业特色、学生特长、高校特点、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依托并开发了高校实验室、工作室、场馆。在国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设院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具有可行性。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此,建设院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办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因此,院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成为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推手和有效办法之一。

(三)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

《实施意见》指出,“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由此可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高校共同面临的课题。院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不仅联通了校、院两个层面,而且把双创教育真正融入学院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因此,院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成为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

(四)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因此,学院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双创实践,发挥资源的最大绩效。基于此的院级创业孵化基地不仅能实现学院、高校资源的最大绩效,而且能与校级创业孵化基地形成有效互补。

三、基本构想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主要由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创业组织保障体系四个体系构成[4]。置身于高校双创教育支撑体系中,院级创业孵化基地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级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创业孵化基地等共同构成孵化基地生态系统。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经验为基础,谈几点思考。

(一)造氛围,打基础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创业人才需要长期培养,大学教育要着重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训练创造能力,形成推动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认为,目前“双创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还没有被我们完全认识”,尤其对双创教育的价值、定位、如何实施等方面认识很模糊。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国外的经验,认真总结已有的实践”,从政策和知识、理论和实践等角度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为双创教育及孵化基地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创业需要氛围,这里的氛围就像空气,要让每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呼吸到这样的空气。对双创教育的正确认识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高校创业教育并不是怂恿学生盲目创业,甚至放弃学业去创办公司。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基本知识,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理性创业,让学生在时机成熟时再创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认为:“万众创新教育,重点在教育,而非创业,聚焦创新是源头。”

(二)立项目,创条件

基地前期建设主要是经费,基于高校经费管理的政策,按项目化运作比较实用。依托实验室、场馆等现有的或者闲置的场地进行开发建设。按众创空间、孵化器、公司的形式进行设计、装修,并添置基本的办公家具、设备等,这些前期投入只有学校立项才能有经费保障。在日常的运营方面,还需要投入导师课时费、培训费、活动经费、项目孵化启动资金等,这些经费需要学院立项,建立专项资金。高校内部可以通过校友会、创业学院等机构设立专项创新创业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较好的孵化基地可以参与政府的相关项目,具有大赛竞争力的创业项目,可以指导参与各种创业大赛,通过以建代补或者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入外来资金,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投融资建设模式。

(三)入方案,建保障

在《实施意见》中双创教育已经纳入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范畴。以此为契机和背景,必须将院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中南大学原校长、工程院院士黄伯云认为,绝不能把双创教育只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考虑,要把它摆在“培养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高校、学院层面必须从教育的长远发展高度进行科学规划,宏观把握,微观入手,构建一个完整的双创教育支撑体系,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双创教育只有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有保障,方能落到实处。

(四)定目标,出成果

基于文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经验,院级基地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短期的成长目标。长远目标以10年或者20年为期,主要着眼于基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对学院专业发展的带动、对学科发展的推动、对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的驱动等。短期目标以三至五年为期,主要立足于基地是否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锻炼、展示、交流、发展的平台,是否带动学业、促进就业、推进专业、提高能力。总之,双创实践要为学院学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人才培养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目标确定后,需要不断总结探索,按期考核和绩效评估,这样方能出成果。

(五)树特色,立品牌

以“四业融合”为理念建设院级创业孵化基地的模式,逐渐得到其他学院的认可。为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学院尽量坚持六个结合,即坚持与“四业”相结合、坚持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坚持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坚持与学院发展相结合、坚持与区域资源相结合、坚持与企业相结合,以“互联网+”思维联通、整合各种资源(如各项政策资源),推动创业税费减免、高新技术补贴等。

鼓励和支持孵化基地的对外交流合作,使创业孵化基地网络化和体系化,并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更高层次的创业孵化基地网络体系,树专业特色,立学院品牌。吉首大学依托少数民族资源,在双创教育支撑体系的建设方面,已经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双创教育团队编写的教材《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务》(2016年8月出版)明确“本教材适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适用于在民族地区创业的人士、适用于依托民族资源进行创业的人士”[5],树立了全国高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民族特色。学校以“四业融合”为理念,结合“农村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贫困学生多”的“三多”特点,依托学校专业、学科、区域资源,成功孵化了百余个创业团队,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典型。

四、结语

在国家进入“双创时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双一流”大学战略的大环境中,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国家双创新力军,只有积极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大学期间接受双创教育和训练,才能不辱使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高校是双创教育的主阵地,国家赋予高校新的使命,在人才培养机制、观念、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以更宽广的视野,建设高水平的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学生搭建双创舞台,打通双创教育课程与双创实践之间的支撑体系通道,让国家双创教育落到实处并产生成效。

猜你喜欢
院级双创基地
以立项形式开展分层递进院级专项教改课题对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作用研究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大学生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探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校院级科研业务信息化平台构建研究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我的基地我的连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2016年西藏社科院16项院级课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