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石根,康乃美,雷志忠,张良杰
(1.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澳大利亚悉尼,2006;2.厦门南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102)
当今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驱动着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突破,以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标志,以人力资本的高效投入减少对物质要素的依赖,推动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结构变迁。一方面,新经济在不断涌现,诸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电子商务、精准医疗服务、云医院、互联网安全产业、智能安防系统等新型产业和业态相继出现,这些领域均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更新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是新经济的基础,必须关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更应该提前进行人才培养面布局[1]。据搜狐教育的报道,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0多万人[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2016年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在此背景下,“新工科”这一概念从先前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脱胎而出并跃然纸上,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新时代升级版。从 2016年底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育部先后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举行研讨会,组织高校进行深入探讨,分别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2017年6月9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或称“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至此基本成形,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基本明确,新工科建设正式奠基“开工”。
建设新工科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促进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建设新工科的重要任务就是对接新兴产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至少应包括以下五层内涵:第一层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具有本专业领域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第二层是洞察市场科技创新,能用专业知识及时发现产品或生产工艺的不足,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提出新工艺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三层是产品上市开始创业,把新产品、新工艺通过商业模式推向市场,同时收集市场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产品和工艺,把产品做到极致,产品具有引领科技潮流或不可替代性。第四层是借力资本走向国际,科技产品做到一定的程度最好借力资本,集聚最优秀的人才,一边做好产品一边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第五层是家国情怀回馈社会,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成长到壮大都离不开沃土的培育,要不忘感恩回馈社会,用企业及产品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这五个层次是不断累进、层级递进的关系,简言之,新工科培养的人才要从专业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或创造产品,直至创业成功回馈社会。
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并强化课程对创新创业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4],探索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工科课程教育体系。
根据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我们认为新工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意启迪[5],升级通识课程功能。在通识课程中融入与其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思维、思考等,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感性认识。二是创新激发,升级专业课程功能。专业课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入科技前沿产业应用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技术瓶颈,激发学生对科技应用产业的思考和攻克技术难点的斗志,引导学生创新产品或改进工艺,申请国家专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新创业灵感,创新产品或新工艺,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三是创业培育,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围绕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展开教学,从市场营销到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企业文化与战略规划等融合课程。四是创业平台。学校搭建一个平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①建立创业导师库。聘请知名创业校友、著名风险投资人、国家学术和产业“千人计划”人才与校内教师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的学生提供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指导。②建立创业资金库。除了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池外,还应与政府、校友、知名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开展全方位的深入合作,保持充足的创业资金,统一管理并合理分配创业资金,助推创业者稳健成长。③建立创业项目库。把学生、校友的创业项目纳入项目库,统一向社会公布,精准向产业推广,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创业成果转化。④建立创业人才库。无论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学校都是在培养人才。建立创业人才库是对学生走向社会的跟踪与服务,同时检验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五是创业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共同进步,推进世界更加先进文明,科技创新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服务大众。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新工科、推进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加速对接契合新兴产业,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既是服务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蓬勃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振兴世界经济繁荣、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长远之策。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
从国际视野来看,以互联网科技为标志的新工科人才成就了一批世界顶级的企业,小米科技董事长兼 CEO雷军晒出了这样一张颇有深意且值得深思的图片(如图1所示)。
图1 2017年和2007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比较(单位:亿美元)
图1中对比了2017年和2007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从排名来看,200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其后依次是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微软(Microsoft)、中国工商银行(ICBC)、花旗集团(Citigroup)、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AT&T)、皇家荷兰壳牌(Royal Dutch Shell)、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中国石油(PetroChina)、中国移动(China Mobile),而如今,这些实业巨头已经被互联网科技公司超越,苹果(Apple)、谷歌(Alphabet)、微软、脸书(Facebook)、亚马逊(Amazon)、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排名前八,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排名第九、第十[6]。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进一步分析,竟然发现前八名企业的创始人中有 5位是工科出身,而且在目前国内BAT三巨头①创始人中,李彦宏、马化腾等两位也是工科出身,他们通过科技创新做出产品,推向市场从而走向成功。
相较于传统创业而言,以互联网科技为标志的创新创业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只要简单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开始创业[7]。这样的创业低门槛,既给了大学生机会,但随着创业人数的激增,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竞争相当激烈。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有许多创业者在路上,但真正能走到最后、走向成功的是极少数。即便如此,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已经足够,因为挫折是一种财富,经过历练才会使他们更加成熟,他们进行创新与创业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加强学习与成长成才的过程。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摒弃失败之说。
注释:
①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家公司的第一个字母,合称BAT,目前在国内基本上是处于各自领域的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