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高校创新创业育人理念思考

2018-03-28 02:44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维度育人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59次提到“创新”,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新引领发展,充分发挥创新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功能。创新,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大国崛起在关键时刻的核心引擎之一。从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一次提出加强创业教育开始,创业教育在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展开。2010 年教育部强调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从 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2017 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增多项条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工具,在各高校全面铺开。关于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日渐完善,在中国知网上以“创新创业”为篇名搜索到的文献有三万多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文献有四千多篇。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更多地停留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模式、路径等的探究,较少从人的根本性的品质的提升和素质的养成等方面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能性,缺少对创新创业者的内在价值和核心素养的探索,因此也未能从根本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稳步前进。高明等指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遵循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唤起创业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培养创业基本能力,使学生成为潜在的创业实践者,其归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而真正的人才培养,是建立在内修基础上的外化,是在综合素质提升基础上的主体价值的彰显,是完善人格与积极品质融合而成的由内而外的坦然、坚定与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对 20世纪末的心理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致力于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如何发挥积极功能等发展性问题;重视人类的积极成就体验,关注积极情绪的功能和影响。其所指向的积极心理品质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兴趣、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2]。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六个维度二十项品质,六个维度分别是认知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超越维度[3]。六大维度与当下高校创新创业育人理念十分契合,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合理诠释,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指导向度,是高校立德树人、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参照。从现有文献中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一致性,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一种新提法和新体现。当下部分高校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赶进度,着急要成绩,关注重点项目推动而忽视或轻视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大众化育人本质。存在抓成绩而轻培养,抓创业而轻创新,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笔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围绕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进行分析诠释,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对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的培育,通过六大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理念的契合分析

王清等提出,从创新型人才特质来看,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知识构成的开放性和系统性;二是能力构成的可塑性和综合性;三是思维构成的发散性和灵敏性;四是具有良好的品格与情商[4]。高伟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在育人理念上,聚焦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传承以创新、冒险、团队、敬业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5]。可见,学者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核心的本质有着共同的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对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和创新创业育人理念的契合分析,发现各维度与高校创新创业育人理念有良好的契合,重视六大维度,强化大学生二十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有助于塑造和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 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点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维度包含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思维力四个品质。创造力被认为是决定创新的最重要的因素。有学者指出:创造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所在。一个国家是否有活力,是在上升,还是在衰退,创造力的勃兴或衰退是关键[6]。而思维力是创造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好奇心是一种心理导向,是当个体遇到新事物或在新环境下可能产生的注意或提问等,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也是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对于好奇者来说,许多事物都是新鲜的,充满可能的,他们希望通过观察、研究这些事物,来满足自我挑战的需求,实现探索的欲望。热爱学习是活化思维、保有好奇心和实现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热爱学习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用放松的心态、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能获得极佳的学习体验。杨芳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7]。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而砥砺前行的灵活的具有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创业知识,给学生提供创业的空间,而是要把提高四大品质作为基点引导创业者提升认知水平。让学生保有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具备思维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点,也是创新成为习惯、创业成为可能的前提。

(二) 激发大学生的人际力,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可持续性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人际维度包含真诚、坚持、热情三个品质。在积极心理学中,真诚性被定义为承认自己的个人经历、想法、情感、需求、偏好、信仰去认知自我,以及做出与真实自我相符的表现[8]。研究发现,真诚型领导行为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心理品质,诸如:自尊、希望、信任、弹性和乐观等[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诚信包含真诚的品性。真诚,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与他人建立关系和保持个人信誉的基本要求。亚里士多德说:勇敢的人是出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以及在适当的时间,经受得住所该经受的,也怕所该怕的事物的人[10]。勇敢者不失敬畏,勇敢者积极主动,勇敢有利于人的本性的迸发,是导向自我实现的一股热流。热情是人际交往的关键,是用心坚持的前提。创业道路的持久性和艰难特性要求创业者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越挫越勇的恒心、持续的热情以及坦诚踏实一步步往前走的信心。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重视大学生人际维度三品质的培育,更新教育理念,育人为本,让人际力升华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三) 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文内涵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人际维度包含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会智慧三个品质。在市场经济的当下,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情感联结和心灵沟通在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难,功效价值逐渐成为人们衡量交往的主要标准。人与人之间爱的链接越来越弱,尤其是与陌生人之间的链接基本断层,感受爱的能力也越来越弱。友善是人与相关的事务之间友好相处的润滑剂,友善的品质有助于消除人际隔阂,帮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寻生命的本真意义。墨子兼爱说特别强调自我与他人要无差别地关联而成为一个整体,这就类似于当下习总书记多次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人我,不分远近,对一切人,一律同等爱之助之[11]。也即告诉我们要爱己爱他。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爱人如己的大爱情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友善地对待社会与他人,全然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具备一定的格局和胸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站在国家的高度为社会的整体发展谋福利。而不是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钻政策空子,单纯为了实现利益而创业,那将会导致整个人才培养理念的颠覆性崩塌,有违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初衷。

(四) 内化大学生的公正品质,助力创新创业教育魅力彰显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公正维度包含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三个品质。这三个品质显示出一种导向,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培养有团队领导力、具备领袖气质的人才。《领导力的真理》一书指出:领导就是要带领其他人走进他们从未走过的地方,而所谓的领导力则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与想象力、引导团队成员全力以赴去完成组织成长目标的能力[12]。创业需要团队,团队是整体,是系统,是部分的整合。成功的团队需要领导者具备公正性,能够客观公正对人待事。在中国儒家思想系统中,从心性论到政治观,从修身到治国,从来没有脱离“正”这一基本概念。陆象山倡导“公平正直”观,就是以“正心”“正理”“正道”为基础的。“正心”是前提,“人心失其正”,则一切“不得其正”;“正理”是核心[13]。治国之道,在于公平正直。同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所要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和精英,要能够以正直的人格魅力,去凝聚团队的合力,在团队中有效发挥成员各自的领导力,共同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公正品质彰显创新创业者的人格魅力,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把握的育人实质。

(五) 在节制维度上升华立德树人的理念,丰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节制维度包含宽容、谦虚、审慎、自制四个品质。宽容是一种胸怀,表现为对人与事物的多面性的自觉意识基础上的理性觉知和由此导向的行为模式,有助于人际的处理,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展现。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有宽容的精神,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格局,在团队建立和企业发展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审慎的智慧或性格所展现出来的思维模式是同情与超然,也就是对当下的周密而慎重的思考,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自知的表现。自制是自我调控,也就是对个体能动的感性追求的理性牵制。自制力是人控制自己的情感、动机、爱好等心理方面的能力,是精神文明的可贵品质,是强者成就大事的内在基础。创业最关键是人的因素,而人才是创业成功的保障,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根本。在节制维度上升华立德树人的理念,把节制从个人美德层面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有学者指出:个人之德的普遍化就是社会或群体的道德风尚[14]。创新创业教育要把节制四大品质作为树人之本,使他们能宽容面对失败,谦虚面对成功,审慎处事,把控自我,有计划,有目标,有预见,能扛得住大事,能看得起小事,能够坦然面对当下,为创新创业可能性凝练内在德性,丰满教育内涵。

(六) 感受超越维度的滋养,趋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超然体验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超越维度包含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心灵触动三个品质。希望是一种积极的动机性状态,是一种“大乐观”,表现在个人认为“积极的结果不仅会出现在个人的生活中,而且会出现在整个社会,甚至会出现在整个宇宙和纯粹精神或想象的事件中[15]。希望,是心灵的彩虹,是个体憧憬未来、向前迈进的动力基础。信念,是希望的升华,是将希望导向可能性的一种笃定和淡然。幽默感是一种人格特质。研究得出,幽默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较强幽默感可以直接减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幽默可以调节压力事件与抑郁的关系[16]。幽默风趣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事件,轻松面对威胁,自觉降低压力的胁迫,减少烦躁、焦虑和负性情感等。显然,幽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料之一。而心灵触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源自内在的渴望成长的动力和获得的幸福,是国内积极心理学推动者彭凯平教授所说的“福流”体验。当大学生们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找到乐趣,自在体验,自我实现,他们的内心涌动着“福流”,对未来有希望和念想,能够幽默风趣地应对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化困难为力量,化紧张为轻松,感受内在的愉悦和奋斗的幸福,这是创新创业教育在其他五个维度的积极品质得以彰显的前提下所萌生的超然体验。

三、结语

将六维度积极心理品质融入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全面提升高校育人理念,强化育人品质,可以把新时代大学生塑造成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自在生长,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新一代青年。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维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光的维度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