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化汤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2018-03-28 09:05余海平李春耕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3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脾虚

余海平 李春耕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持续性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侵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黏膜炎症具有弥漫性分布的特征,可累及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1]。目前有关溃疡性结肠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内科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外科手术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医药可能具有较好的优势[1-3]。本研究采用西医内科常规疗法联合健脾清化汤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热证),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依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确定,脾虚湿热型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确定[4-5]。纳入标准:符合脾虚湿热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结肠克罗恩病、放射性结肠炎、其他原因所致感染性结肠炎等;合并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患精神障碍性疾病或存在心、脑、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预期不具有较好的试验依从性。

1.2 临床资料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脾虚湿热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4~67岁,平均 (43.80±10.62)岁;病程 1~6 年,平均(2.35±1.19)年。 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1~65岁,平均 (45.27±11.53)岁;病程 1~7 年,平均(2.49±1.22)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氢化可的松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0996)400 mg/d静脉滴注7 d,柳氨磺吡啶肠溶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20818)3 g/d应用4周。治疗组联合健脾清化汤:党参 18 g,茯苓 15 g,炒白术 15 g,炒山药 12 g,陈皮 12 g,木香 10 g,莲子 12 g,砂仁 12 g(后下),薏苡仁 30 g,白芍 30 g,槟榔 12 g,黄连 12 g,葛根 15 g,当归12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生姜9 g。 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早晚分服。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评分标准,按无、轻、中、重程度及主次症状权重对症状进行分级评分,腹痛、腹泻、脓血便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里急后重分别计 0 分、1 分、2 分、3 分[6]。治疗前后检测血沉(ESR)、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水平,IL-10 采用 ELISA 法试剂盒检测。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6]。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0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00%。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疗效指数≥30.0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腹痛 腹泻 脓血便 里急后重治疗组 治疗前(n=3 5)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1 7±1.0 3 5.2 3±0.7 9 4.8 6±0.8 2 2.1 4±0.4 3 0.7 3±0.4 2*△ 0.8 7±0.5 6*△ 0.5 9±0.6 4*△ 0.3 9±0.2 6*△5.1 3±0.9 7 5.2 9±0.7 4 4.9 2±0.8 5 2.2 0±0.4 7(n=3 5) 治疗后1.2 9±0.5 3* 1.7 4±0.6 6* 1.3 7±0.7 0* 0.8 3±0.2 9*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ESR、hs-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降低与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E S R(m m/h) h s-C R P(m g/L) I L-6(n g/L) I L-1 0(n g/L)治疗组 治疗前(n=3 5)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 2.1 8±9.4 5 1 3 0.5 1±2 3.6 6 5 6.4 7±7.0 9 1 6 7.3 9±1 7.6 0 1 0.3 7±3.1 3*△ 2 6.3 8±7.4 4*△ 3 3.5 0±5.2 6*△ 2 8 9.4 2±2 5.5 7*△5 2.6 9±8.9 2 1 3 2.4 1±2 3.9 5 5 5.9 2±7.4 3 1 6 5.1 5±1 8.4 8(n=3 5) 治疗后1 9.6 4±4.7 5* 6 0.7 6±1 0.2 0* 2 1.6 5±4.7 7* 2 2 7.6 3±2 1.3 2*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1,7],其中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8]。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时促炎因子表达增强,抗炎因子水平降低,二者严重失衡。监测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目前西医内科常规采用柳氨磺吡啶肠溶片或联合激素治疗,但临床效果欠佳[5]。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毒副作用小及疗效较好等优势[9]。

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范畴,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禀赋不足等均可诱发本病。关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认识,有脾虚湿热内蕴、脾肾阳虚、湿热内盛兼以瘀血几种认识[10-14]。笔者认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日久,湿浊内生,久郁体内,热邪自生,故脾虚湿热为主要病机,治宜健脾益胃,清热化湿。本研究采用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合方加减化裁,拟定为健脾清化汤,用其治疗脾虚湿热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汤,意在平补脾胃之气,甘草兼能甘缓和中,调和诸药。薏苡仁、山药甘淡,莲子甘涩,既可助白术健脾,又可渗湿而止泻。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吐泻可止。陈皮醒脾开胃,大枣温中健脾,配伍生姜调和营卫。此用取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之意。葛根辛甘而凉,入脾胃经,能升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葛根配伍黄连取葛根芩连汤之意,去黄芩意在防止药物过于苦寒,损耗正气,不利于健脾以祛邪。重用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且可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络,伤耗阴血之虑。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方以少量生姜辛热温通之性,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此为取芍药汤清热燥、调和气血之意。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可以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程度,显著改善疾病活动程度及临床症状[15-16]。葛根芩连汤具有显著的解热、抗菌、抑制胃肠运动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7]。芍药汤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镜下表现,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18]。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合方加减化裁为健脾清化汤,既增强健脾益胃之功,又能清热化湿,则脾胃得健,湿热自去,气血调和,泄泻自止。

综上所述,健脾清化汤可减轻脾虚湿热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提高抗炎因子水平,改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但本研究,存在观察病例数较少、观察周期较短、研究指标较少等不足之处,研究结果有待深入探讨。

[1] 孙健,高文艳,林一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94-97.

[2] 刘振生,吕立群,李春耕.清热化湿、益气健脾法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3):532-534.

[3] 杨晓,邱辉忠,林国乐,等.从外科角度思考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7):607-609.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2,17(12):763-781.

[5]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89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7] 刘玥宏,徐敬东.内黏液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1):77-83.

[8] 林安娜,李雨晴,钟幕晓,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12):1712-1717.

[9] 何华,周晓玲.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3):199-200.

[10]朱勇,陆铤.丁义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6):52-53.

[11]朱春洋,周强,赵鲁卿,等.张声生教授从内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6,33(11):641-643.

[12]闫军堂,王雪茜,刘晓倩,等.王庆国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与用药特色[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398-401.

[13]朱卫,高亚,王爱华,等.王爱华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48-51.

[14]刘又前,顾培青,张露,等.沈洪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思想撷英[J].中国中医急症,2015,12(24):2127-2129.

[15]高丽萍,李荣振,徐晓冉.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5):14-17.

[16]文艺,翁湘涛,胡月,等.参苓白术散方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2):274-281.

[17]陈丽红,唐于平,王强.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0,41(4):8-12.

[18]杨莉,唐艳萍,弓艳霞,等.芍药汤联合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3):168-173.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脾虚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