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轶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工学校以往的德育课堂弊端凸显,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阐述了以往德育的主要弊端,提出了构建“生活德育”课堂的方式方法和主要途径,共有四种构建方法,即利用故事、案例、竞赛活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选取紧贴学生的生活,使德育课堂充满生活和时代气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道德。
关键词: 技工学校 生活德育 构建方法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培育学生的一项基础工程,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和时代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往德育课堂正面临挑战,以往惯用的一些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因此,构建“生活德育”课堂势在必行。
1.生活德育
1.1德育的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德者,国家之基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的说法,可见德乃做人之本,国家根基。“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学生正确地对待他人、社会及自身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技校不仅仅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一个地方,更是一个培育“技工人才”的基地。因此,良好的德育教育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保障。
1.2生活德育
技工学生的特殊性在于——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必须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以往的德育,似乎只是照本宣科,说一些枯燥而空泛的话题,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这些“大道理”,德育课堂越来越形式化、教条化,且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就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来说,道德源于生活,生活是道德的载体。因此,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鲜活的生活。生活德育,其实就是让理想化、政治化、封闭化的德育课堂重新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紧接生活气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自主、自觉、自动地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换言之,就是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培养德性。
2.传统德育的弊端
2.1以往的德育易忽视学生的个性
以往的德育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学生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培养。一些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同一目标、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去评价、量化一个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
2.2以往的德育脱离生活本体
以往的德育无视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在内容上以书本为主,落后于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实际,教条式地将一些“大道理”灌输给学生,缺乏生活与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脱节。
2.3以往的德育导致教育缺失
以往的德育,十分强调道德知识、规范和条目的灌输,将道德知识的传授当成道德教育的全部,导致教育的片面化。
其实,德育不仅仅是知识性的道德概念,更是人的美德培养,即人的情感和能力的培育。
3.构建“生活德育”
自古以来,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教师教学,不仅要备课,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首先要了解并掌握技工学生的特征特点。
3.1技工学生的特点
技工学生不同于普通的中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不是很好,有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他们成了被遗忘的对象,因此,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陷。
虽然一些技校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和缺陷,但他们对新鲜的东西如新事物、新观念非常感兴趣并能很快接受,思维敏捷,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很强。
3.2构建生活德育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所以,德育内容生活化是将德育课堂生动化、形象化的必经途径,也是将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成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构建生活德育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不仅仅是德育的手段。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構“可能生活”。因此,创建生活德育课堂的首选方法是选取身边的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一些符合教学目标的社会新闻、影视片段、法制栏目等小故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德育课堂上,学生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有效借助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3.2.2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快速通道,是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的主要途径。
技工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德育课堂搬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避免传统课堂的空泛和枯燥,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生活德育”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身体力行,亲身体会。
亲身经历的才会记忆深刻、意义深远。
3.2.3利用竞赛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
创设教学任务——案例分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先小组内部探讨分析并将其结果总结归纳,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交换意见和看法。
竞争性和好胜心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这种以竞赛式的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相互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
3.2.4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首要因素。有趣的游戏活动,有利于营造师生宽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交往互动的程度更深,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游戏活动的选取、游戏规则的制定应紧贴学生的生活和时代发展,即将德育内容与鲜活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构建生活德育课堂的途径有很多,归根结底在于“实践性”,让学生从课堂中的“静”变为课堂外的“动”,从单纯的“听”转变为“想”,认真思考、反思生活实际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做人的方法和道理。
4.结语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基础工程,具有时代性和传统性。中职技工学校的任务是将这些技工学生培育成企业需要的合格的“准职业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利用学识、能力和素质为单位创造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生活德育”是德育课堂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德育课堂生活化是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德育变革,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教育工程。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8-289.
[2]李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3]张忠华,耿云云.实践性:生活德育的本质特征与根本途径[J].教育导刊,2009.8(上).
[4]邓达.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辩[J].教育学术月刊,2012(2):53-56.
[5]吕洪刚.生活德育范式构建的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J].德育探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