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佳
【摘要】班级是高校凝聚青年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团支部是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二者直接面向广大青年群体。在多元化、创新性思潮的推动下,研究与构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与重要,也是凝炼支部(班级)文化、提升基层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的关键途径。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运行机制应从学团一体化任职、班团队伍建设、班团工作制度、团活动载体和考核激励五个方面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团建工作水平、有效发挥团支部的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团支部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团支部 班委会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45-02
班级是高校凝聚青年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团支部是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二者直接面向广大青年群体。目前,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在各高校中逐步推进。但是,在信息传播迅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形势和高校扩招导致生源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下,高校传统的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对于团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第一,班团职责不清,权利失衡造成团支部核心作用趋于弱化的现状;班委会与团支
委会工作的权利失衡致使部分团员认为班长职务大于团支部书记职务,在广大团员心目中只有班级的概念而忽视团支部的概念。
第二,工作机制不全,制度不落实造成团支部工作趋于形式化的现状;许多团支部工作落实不严,造成了团支部走形式、做材料的工作现象。
第三,活动形式传统,质量不高造成团支部各项职能无法发挥的现状;团支部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团员不感兴趣;团工作力量薄弱、经费等资源配备不足。
第四,团干配备无标准,工作力量少造成团支部工作监管力度小的现状;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团支部工作及活动吸引力、影响力和覆盖面较小,也使团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等各项职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各高校都在提升团支部活力方面都有许多较好的探索和举措,如团支书成长驿站、最美团支书评比、团支部成长规划及团支书导师培养制等等,对团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和团支部运行活力的提升都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典型工作案例。班团一體化的研究可以从学团一体化任职、班团队伍建设、班团工作制度、团活动载体和考核激励五个方面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推进学团一体化任职,夯实班团一体化运行的组织基础
推进学生工作人员全员共青团化,让辅导员都参与到共青团工作中来。将共青团工作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年级或班级辅导员兼任共青团工作辅导员,负责指导各团支部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学管及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工作辅导员是团支部工作的指导者,在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代表校团委负责辅导团支部开展工作;辅导员作为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向学工部(处)、二级院(系)学工办负责的同时,作为团支部共青团工作辅导员要对校团委、二级院(系)团总支负责。
二、理清职责、改建队伍,强化班团一体化运行队伍建设
理清班团职责,确保班团工作各有侧重。明确班委会及支委会工作职责,着力构建以团支部为核心、支委会与班委会职责明确又协同合作的班集体。班委会作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机构,要在自觉接受团支部监督指导的前提下开展各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学风建设、日常管理等行政性事务,配合辅导员管理好班级;支委会侧重于支部同学的思想引领、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民主评议、团内评优等工作。
三、规范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夯实班团一体化运行制度保障
加强团务工作规范建设,突出团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地位。通过出台《班团工作指导手册》,对团支部建设、团的组织生活、团员发展、推优入党、团费管理、团籍管理、团干部教育培训、民主评议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要求班级团支部务必根据《工作指导手册》工作,规范开展工作,进一步规范班级团支部的管理,使其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目标迈进;下发《团支部工作手册》,鼓励每个基层团支部建立电子的《团支部成长档案》,并纳入团支部工作考核,作为评选“五四红旗团支部”的重要参评依据。
着力完善班团民主决策机制。每月开展一次班团联席会议,班级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决策在团支部、班委会联席会议中产生,一般的次要事务可由部分学生干部商讨决策。班级活动计划、学生评奖推优等重大班级事务,由支委会提议并经班团联席会议充分讨论形成建议方案,最终提交由团支部组织的团员大会讨论决定。
四、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确保班团一体化工作运行有实效
加强团支委会骨干的选拔与培养。以青马工程培训班、团支书培训班、团务专题培训班和导师制培养等措施,通过集中学习、短期集训、经验交流、素质拓展、团学干部技能大赛等形式,加大对团支书和团支委骨干的培训和培养。通过团干能力的提升,带动团支部核心地位的确立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团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活力。
五、进一步完善班团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班团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实现班委团支部的双向制约互评。班团一体化量化考核实行积分制,将结果运用到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评选中来,凡是班团一体化量化考核不达标的班级或团支部,不予参评先进班集体或五四红旗团支部等集体荣誉,形成班团相互激励、合作与制约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津津.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存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探 索 [J].产 业 与 科 技,2016(15):272-273.
[2]诸葛福南,石南.“六位一体”的高校班级建设工作体系框架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72-73.
[3]王松涛,贺业方.高校班团集体建设的阶段特征与规律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89-91.
[4]钟佐彬.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41-42.
[5]叶婷.当代大学生团支部凝聚力的现状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133-134.
本文为2017年度景德镇陶瓷大学校自选专项任务项目(共青团工作)研究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