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统整的主题综合性学习研究

2018-03-27 08:46吴顺耐
中小学德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统整民风综合性

吴顺耐

摘 要 基于学科统整的小学主题综合性学习梳理不同学科的交叉内容,厘清整合切入点;从中提炼学习主题,制定整合课程目标;由此展开协同教学,激活不同学科教师资源;并创新学习评价,强调以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激励学生个性成长,实现国家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关 键 词 品德与社会;学科统整;主题综合性学习;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3-00-03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统整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和协同、主题综合性学习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因时制宜开展了基于学科统整的“主题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下面试以六年级“春节文化”主题综合性学习为例(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作一阐述。

一、跨越学科鸿沟,厘清整合切入点

小学各学科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根据六年级品德学科的教材内容,寻找其他学科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跨越学科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以提升教学效益,发挥育人功能。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包括三个内容:第1课“民风、民俗大观园”主要引领学生展开搜集家乡民风、民俗的采风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民情,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第2课“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舞台,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体会民风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3课“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民风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根据这一单元主题,我们梳理发现(见图1):语文、数学、美术、书法等学科中都有融合点。比如,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选取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其中,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而有些内容,如“燃放烟花爆竹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虽然现行教材没有相融的内容,但可以利用科学小实验来验证说明。

通过对品德课程本身及其他学科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系统梳理课程内容,寻找课程整合的切入点,做到以一门跨多门,以已知促新知,实现了初步的学科统整。

二、提炼学习主题,制定课程整合目标

主题综合学习最关键的步骤是通过对不同学科、多个单元内容的讨论、归纳和演绎,提炼更为贴近学科内容的学习主题。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社会实际问题和主题课程的发展要求,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创生,对学科目标进行整合,确立主题课程总目标。

通过对“中华民风民俗”的梳理,我们以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为切入口,提炼了“春节文化”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主题,并确定了课程整合目标(见图2)。

“春节文化”这一主题力求推进“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将传统、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与知识建构转化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与惊喜。

三、开展协同授课,激活教师团队资源

基于学科统整的主题综合性学习需要实现师资力量的多元互补,各学科教师协作备课、协同授课,融合不同的观察视角、知识结构、分析路径,互通有无,拾遗补缺,使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在互相协作中实现教师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1.前置学习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感受发现的快乐,从而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学科老师协同进行学习单的设计(见图3),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

前置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协同上课

我们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两个半天,共6课时,由8位不同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和参与教学过程,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展开教学,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该主题的学习(见图4):

多学科协同上课强调主题学习,采用合作学习方式,重视交流展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主动进行知识融合;加强与同伴的沟通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

3.后置延伸

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科统整,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后置作业。如学生的窗花、对联作品制作及展示,小组春节文化展板、春节文化主题板报制作与展示和学生调查报告、体验文章撰写及展示等。以此为学生的學习与成长提供立体多维的媒介,延伸与拓展学生学习及成长的空间,实现学生综合、完整、最优地发展。

四、创新学习评价,激励学生个性成长

基于学科统整的主题综合性学习要求变革相应的评价方式,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知道什么”转向“能做什么”。我们通过观察学生在回归真实生活的学习情景中的学习表现、学习成果(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同时,借助测试评价,观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从而形成了过程性、表现性及测验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1.学习表现评价

主题综合性学习具有“学习周期长、信息获得量大、过程即目的”的特点,我们根据前置学习、协同授课、后置延伸等不同环节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表现性评价(见表1)。通过正面引导,激励评价,帮助学生认识潜能,提高自信,激发参与的热情。

2.主题素养评价

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教学依然具有学科教学目标,我们使用问卷对某些学科进行测试,以此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数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通过“春节文化”主题学习,语文、英语、数学、品德4位任课教师协同设计问卷,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学习成果评价

学生作品是自己每一个进步的真实证据。我们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以星级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诊断,从而改进教学。例如,春节文化主题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实物型,如展板、春节文化手抄报、剪纸、对联等;能力型成果包括压岁钱、烟花爆竹、微信红包等调查报告,“不一样的课堂”“一天的收获”“做汤圆”等体验文章,充分展现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4.家长反饋评价

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本就倡导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的课程和管理。因而,我们特别鼓励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前置性学习环节,我们设计了家长评价反馈表,希望通过家长的督促,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多元化学习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思维、反应等表现。这样的评价指向学习和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课程整合实践推动了学校教师团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作为主题学习的实施者、研究者、参与者、协作者,老师们围绕主题群策群力,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而学生更是在“主题综合性学习”中获得了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规划能力等的提升,不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洁.学科整合理念下生本课程实施路径[J].中小学德育,2016(3):36-38.

(作者单位:余姚市梁辉小学浙江宁波 315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统整民风综合性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多彩民风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课程统整,台湾教育的变革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