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文本整合与思维跨越

2018-03-27 10:30曹海燕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整合

【摘要】古诗教学这个话题,一直有争论,也一直在引发人们思考:难道永远都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一节课只讲一首诗?如何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诗放到一节课内进行整合?语文课堂更多应该让学生形成思维跨越,由一首诗学习多首诗。教师巧妙地进行文本整合之后,会发现古诗教学原来别有洞天。

【关键词】古诗教学;整合;思维跨越

理想的古诗教学状态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仔细研读每一首诗,从作者到写作背景到每一个字义,并在不停的诵读过程中读出古诗的意境、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精神世界的提升。但是,现实的古诗教学状态是,教师把难理解的字词或直接告知学生,或让学生提前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充其量不过是节省了课堂时间。很显然,这样的教学,不谈学生的思维训练,单就对古诗真正的理解,也是不甚了了。

在当下课堂教学明确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时,古诗的教学就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反思:如何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诗放到一节课内进行整合?让学生形成思维跨越,汲取更多精神食粮?笔者在执教苏教版第九册第4课《古诗两首》时,就进行一次挑战,以期抛砖引玉。

一、在知识盲区处整合与跨越,厘清脉络

师:诗人想快快地回到家乡,你从哪些字里感受到这种“快”?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从四川到洛阳,穿越三个省、一个直辖市,最近的路线也有1258千里,有好奇的人,特意骑摩托车尝试了一下,用了330小时,14天。

(出示放大两组数字)1258千里 330小时

师:现在最近的路线都是如此遥远,可想而知在当时得有多漫长。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条路却分明是那样短暂。再請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人高兴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相信我们来看看另外两首诗。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我们能从哪儿感受到诗人的高兴?

生1:我从“一日看尽长安花”读出来,长安城我去过,那么大,怎么可能一天就能看得完呢?

师:是的。已经46岁的孟郊奉母命第三次进京参加考试,终于登上了进士第,要知道当初的进士的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的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生毕业,(学生惊叹声一片)属于朝廷重点培养的后备官员,孟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能不激动吗?

生2:《早发白帝城》我读过,李白当时应该是被流放的,换了个皇帝,然后他就被赦免了,所以心情超级好。

师:李白在得罪奸臣后,被皇上流放偏远地区,在半路上突然收到被赦免可以回家的好消息,惊喜交加写下了这首诗。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首诗,感受孟郊的激动、李白的兴奋。

生齐读。

体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的归心似箭,由于时空的遥远及对古今义的隔阂,教者出示孟郊的《登科后》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体会由于快乐而产生的时间概念的缩短。

二、在古诗情感基调处整合与跨越,升华提炼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文本,理解当初的历史现状,教师直白的讲述肯定是无力的,出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陆游的《病书起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当时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的现状及陆游一片赤诚爱国心再现在孩子们眼前,通过反复咏读,感受历史。

片断一:

师:了解历史的同学知道是因为什么事件导致蓟北这个地方“失去”吗?

生1:安史之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内战。

生2: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藩镇割据,胡人添堵,大唐勉强支撑,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又踹了王朝一脚,大唐王朝灭亡。从此,人们只能梦回盛世大唐。

师:“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因为这七年零两个月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用心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这是老师摘录的杜甫的部分诗句,你读出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第一句,杜甫身上盖的被子冷得像铁一样,他儿子用脚轻轻一蹬,被子就坏掉了。

生2:我从第一首诗读出了杜甫住的房子很破旧,一到下雨天就漏雨。

师:是的,就连这样的破草屋,还是别人借给他住的!

生3:我从《春望》中读出战争年代,家书很难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生4:杜甫的头发越来越短,越来越稀少,白发越来越多。

师:是的,杜甫在这七年零两个月里,和所有的黎民百姓一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七年,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当然,随着好消息的到来,(点击出示: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些痛苦瞬间烟消云散。

生: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

师:我们一起读这首诗。

片断二:

师:他为什么而悲?

生1:他为不见九州同而悲。

生2:他为朝廷奸臣当道,皇帝腐败无能而悲。

生3:他为自己面对这样的现状除了呐喊,其他都是无能为力而悲。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悲的感受。

生读。

师:再来看看85岁的陆游备受病魔折磨时,在病床上写下的诗句。

出示选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书起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你能读懂什么?

生1:我读懂了陆游虽然地位卑下,但从未忘记对国家的担忧。

生2:我读懂了陆游虽然躺在病床上,仍然思考着为国家出力。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位耄耋老人的爱国心。

三、在古诗特点处整合与跨越,学以致用

两首诗都有显而易见的诗眼,教者提炼出一“喜”一“悲”,让學生易记易得。两首诗都流淌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片断一:

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都不假,从人的眼睛里可以读出一个人的内心,同样,诗也不例外。

(出示诗眼介绍: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练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

指名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首诗是如何透过诗眼传情达意。(板书:抓诗眼 悟诗情)

片断二:

师:这节课我们抓住诗眼,体会到了两位诗人的一喜一悲,这两首诗在诗坛中的历史意义,也是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生平第一首快诗,绝笔诗”。

师: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两位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他们浓浓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

师:把我们的理解,带进我们的朗读。

男生读《闻》,女生读《示儿》。

师:我们用抓诗眼、悟诗情这样的方法来看看这两首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教学一路走来,让孩子和诗人一起畅游于多首诗中,品味,揣摩,斟酌,拓宽自己的审美时空,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多首诗中进行整合之后再适度跨越,我们一定能帮助孩子们在古诗王国里实现新的思维和认知领域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柳宝珠.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4(04).

【作者简介】

曹海燕,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淮安市第二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杨永彬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整合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