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
【摘要】教学评价就像是一根指挥棒,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它应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学生走自己的成才之路;它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做自己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心灵之弦;人才观;学习习惯;想象力;主体
在动笔撰写此文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音乐会上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原本寂静的舞台,随着指挥棒的轻轻举起,一曲美妙的音乐缓缓地从演奏家们的嘴唇边、指尖指缝中流淌出来。指挥棒高举,乐曲激昂;下摆,乐曲低沉;指挥棒舞得急,乐曲如万马奔腾;舞得缓,乐曲如小桥流水……蓦地,我突然想到,教学评价——难道不也像是一根指挥棒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巧妙用好这根指挥棒,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尽情发出属于自己的音符,演绎出音乐一般的精彩语文课堂?
传统的教学评价,就像一位无视规则的裁判,不管运动员的起点在哪,就无情地举起发令枪,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老师们,我们面前的几十位学生,他们生命鲜活,性格各异,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灵动的内心世界:盼望长大,渴望得到表扬与鼓励,无论它来至家长、老师、同学或朋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届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语,都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将适时地给每个孩子撘一座凯旋门,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拨动他们的心灵之弦。那么,我们该怎么样来搭建这座凯旋门呢?为了搭建这座凯旋门,我在课堂上不但表扬那些表现出众的孩子,就是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我也加以鼓励:虽然你回答错了,但你也思考了,动了脑筋了,同样值得表扬,学习态度非常的端正。就这样,学生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举手非常积极,发言十分踊跃,因为这里没有失败,只有失误。
正确的人才观,决定正确的评价观。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的“中国梦”,当然需要像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那样的人才。难道全国道德模范、普通工人郭明义就不是人才吗?他们都在自己普通、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出了最大的光和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需要高端人才,也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而应该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鼓励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促进他们走自己的成才之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习惯不令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是痛苦的。”那么,如何才能战胜习惯养成过程中的痛苦呢?这时,就要求我们用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举一个扫地的例子,扫好一天的地,非常的容易,扫好一周的地也不太难,但是要扫好一个月的地,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扫好一个学期的地,基本上也就做不到了。为什么?其實,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老师!当一个学生大汗淋漓、满心期待的扫好一次地后,我们的老师都能大张旗鼓地表扬了吗?当另一个学生懒懒散散、拖泥带水的扫过一次地后,我们的老师都能做到严肃批评、责令其立即返工吗?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并坚持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就能战胜习惯养成过程中的痛苦,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同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的习惯等都要靠老师不断地表扬,鼓励甚至是批评和督促来形成。
学好语文,是需要一点想象力的,战国末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九歌》《离骚》,无不充满奇特、瑰丽的想象;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则是想象丰富、夸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更是在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之间架设起想象的桥梁。如果缺乏想象,我们很难相信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时做到“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这也使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课例:老师问,雪融化之后变成了什么啊?一个小女孩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对这种富有创造力的想象,我们难道不应该大加赞赏吗?并以此去激发更多更具有创造力的想象吗?因此,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8课《莫高窟》一文时,当学生读完“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时,我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慈眉善目的菩萨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学生想象之后纷纷举手,有的说菩萨的眼睛应该是闭着的、有的说应该是微闭的,有的说应该是眼睛睁得很小;在想象菩萨的神态时,有的说面部应该很平静,有的说面部应该带着微笑,等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去想象一下“威风凛凛的天王和强壮勇猛的力士”是怎么样的。学生们真的是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的目的。
以上所述,只是语文教学评价这座冰山的一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热爱教育事业,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生,努力探索,大胆尝试,就一定能促进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用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演奏出精彩绝伦的语文课堂教学新乐章!
[1][美国]杰克· 霍吉.习惯的力量[M]吴溪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2]刘润为.文艺批判[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