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政治性很强、口径严格,往往报道形式单一无趣、内容晦涩难懂,很难得到受众,特别是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注。本文结合底层群体的特征,针对国内时政新闻报道现状,试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当前的时政新闻中,对领导活动、会议消息、调研考察、例行检查类的报道占了很大比重,且媒体对于这类报道往往直接采用政府给的通稿。底层群体对于这些长篇累牍的会议内容往往提不起兴趣,甚至表示厌恶。不能将时政新闻等同于关于领导人活动和会议的刻板报道。①
(一)可以将一些不重要的会议新闻删除,或压缩成短讯,或以字幕形式播发;也可以将几条会议新闻提炼出最主要的内容组合成一组,以“要闻快报”的形式集束播发,加快整档新闻的节奏。②例如“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推送的“早啊!新闻来了”栏目中的要闻类目,每天对政府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活动进行报道,每天9条左右,每条200字左右,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二)可以将会议核心内容外延,提炼出这个会议中社会底层群体最关注的信息,跳出会议框架,结合实例谈会议内容落地实施情况。例如,2011年3月5日《顺义新闻》的第5条《天竺镇开展文明示范出租房屋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这条新闻由天竺镇杨二营村的村民门振喜切入,讲述他如何文明出租房屋的故事,最后才是表彰颁奖活动,将一个普通的颁奖活动延伸成社会底层群体身边的具体人物和事件来讲述,做到了“巧”贴近。
目前大多数的时政新闻报道往往是“硬新闻”“硬报道”,官话、套话连篇,说教色彩过重,老百姓想读又读不懂,想看又看不明白。媒体要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从高高的政治讲坛上走下来,对面向底层群体传播的时政新闻进行“软处理”。
要突破语言的僵化。媒体掌握时政新闻的重点后,不要照搬照抄会议通稿和文件内容,要善于对其语言进行处理,多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平实的、个性活泼的口语进行报道,使时政新闻通俗易懂。例如,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就非常擅长运用平实又个性十足的语言讲故事,冷冰冰的时政硬新闻通过他的播报,变成一个个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的“段子”。这种颠覆以往高高在上的播新闻、变播为说、变播为聊的主持风格,增强了时政新闻的趣味性和人情味,像跟老百姓拉家常,拉近了与底层群体的距离。
“内聚焦”即叙事者“我”身临其境、现场目睹了新闻事件的过程,并以目击者身份进行叙述。这种体验式和个人化风格的叙事,有利于增强社会底层群体的参与感,满足其好奇心。在党的十八大期间,央视记者白岩松在《十八大观察》中,以一个观众的视角展示自己在人民大会堂的所见所闻感,让从来没有进入到人民大会堂的社会底层群体也能够体会到国家盛事的仪式感。与此同时,白岩松将所要报道的大会内容和自己的观点融入到自身的感受和经历中,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说起,让所有观众可感可知可读。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有着时效性强、互动性强、传播形式多样等优势,时政新闻成功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报道,将为其在社会底层群体中实现有效传播添上一双灵动的翅膀。
当前,微视频成为我国媒体时政报道创新的增长点,其在传播姿态、报道形态、话语形态、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使时政报道呈现多样化、社交化、规模化发展趋势。③
相较于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微视频在迎合底层群体心理需求方面有着以下几点优势:1.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短小精炼,既不会占用底层群体的劳动时间,又可成为其劳作间隙的娱乐活动和谈资;2.视频内容元素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语言网络化、口语化、通俗易懂,作为有声媒介产品,对受众的知识水平要求不高;3.视频一般以社交媒体为载体进行传播,为底层群体广泛参与互动讨论和即时分享提供了平台。
时政新闻报道不能单向的灌输政府的方针政策,把受者的意见反馈到传者那里,才算是一个传播活动的结束,才能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应该与政府合作,利用网络这个新技术渠道,打造一条政府与社会底层群体之间的健全的常态化的网络问政运作机制。中国底层群体数量大、分散广,他们的问题矛盾相对于社会其他阶层也更多更突出。打造常态化的网络问政品牌栏目,既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政府的自检和政府与媒体威信的树立。
注释:
①《论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一)》,丁柏铨、李卫红,载《采·写·编》,2006年04期。
②《区域性媒体发展路径研究》,北京市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
③《时政微视频的国际传播创新》,曾祥敏、刘海洋,《对外传播》2017年06期。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编.区域性媒体发展路径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
[2]丁柏铨,李卫红.论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一)[J].采·写·编,2006年04期.
[3]郑雯,辛艳艳,郭文丰.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在多元社会群体中的效果研究[J].新闻大学,2014年第4期.
[4]王叶华.浅谈时政新闻现状及其改革的对策[J].新闻世界,2012年第7期.
[5]曾祥敏,刘海洋.时政微视频的国际传播创新[J].对外传播,201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