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出版概念兴起于2008年,强调同一内容在不同媒体上的同步展现,即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媒体上。它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方位融合。通过视、听、触觉等多元化体验,满足人们享受知识服务的全部感官需求。
二维码技术的出现,为出版内容的多元化延伸提供入口,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一批知名少儿出版单位基于纸书的二维码模式,整合了音视频、在线教育、付费知识内容等资源与服务[1]。同时,星火国际传媒集团、数传集团、北教传媒等企业开始积极开拓移动端在线产品业务,将品牌图书与数字技术嫁接,为出版单位的全媒体出版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但这种模式下,如何准确利用扫码用户的数据,持续为读者提供精准服务,并充分调动编辑投入到线上内容制作的积极性——如何进行图书的深入运营,还有待深入思考。
对教辅类图书进行全媒体运营,将解决传统出版业与读者持续失联的痛点。作者、编辑、出版社可以获取读者反馈信息,洞察读者使用教辅行为,进而打破传统出版的单向传播模式。出版单位通过对读者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来为读者创造极佳的教育产品体验,并为教辅创造用户所需的知识服务,以期为读者提供自主学习、在线教育的一体化智能产品与服务。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大众对知识付费的接受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受众对深度、精准内容的需求,催生出众多互联网知识服务产品。而教辅图书这一类刚需的图书产品,其增值的知识服务更是爆发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纸质教辅作为一个天然的流量入口,此时连通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结合精准、深入的用户运营,将真正实现教育产品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为出版单位带来更具黏性的读者资源和更多元的盈利方式。
教辅类图书的点式运营指读者阅读过程中,反复为其提供某种资源或服务,刺激其消费欲望[2]。如提供难题讲解的体验性视频,体验过后的内容需要付费得到。在教辅类点式运营中,配套资源和服务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本教辅的配套资源数量应该是适中的,内容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教辅类图书点式运营的主要方法思路,笔者将其归结为两点,其一是对用户使用配套资源和服务的动态数据,来进行资源品类的淘汰,将最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源和服务留在平台上,剔除掉使用频次较少的资源的服务;其二是根据某种资源现阶段使用情况来预测资源的受众总量,对在线的配套资源进行实时的调配和替换。
表1 全媒体平台用户行为分类表
教辅类图书的面式运营指通过一定方式,让用户基于对平台的认知,不断进行平台上产品服务的体验,最后产生消费行为。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用户信息(学生的属性和学习情况)进行智能分析,为其提供智能化学习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从而留存学生用户并获取额外的收益。教辅类图书面式运营的主要方法思路有二,其一是对用户静态数据(详见表1)进行分析,即对用户进行标签分类,获取用户画像,根据相似度进行用户聚类,利用协同过滤算法为用户进行个性化知识服务推荐。比如让成绩层次相近、学科特点相近的同学互相参照使用过的资源和服务,以期共同进步;其二是对动态用户数据(详见表1)进行分析,感知用户行为轨迹和偏好,进而实现精准推送服务。比如用户在某一时期频繁使用数学类教辅,即可为其推送相似难度的教辅材料或者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梳理材料、付费课程等。
出版融合大势下,不只是教辅类图书出版业,整个传统出版业正呈现全媒体出版的趋势。移动端轻量型产品作为纸书补充内容的载体,搭乘移动互联、知识付费和场景营销的快车出现,持续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增强了传统纸书的生命力。然而,互联网在出版业应用中最为重要的意义是为读者与读者、读者与编辑之间的连接创造了条件。纸书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既已有了多元化的延展,如何精耕细作内容资源,运营全媒体平台,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将是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下一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立华.出版融合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3).
[2]施其明.全媒体背景下“现代纸书”的运营研究[J].出版广角,2017(1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