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媒体方兴未艾 地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路在何方

2018-05-23 02:21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影响力民生传统媒体

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类程序的广泛应用使第五媒体在传播机制中凸显出其他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对其他媒体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也不例外。新闻影响力下降,关注度不高,遭遇技术瓶颈……种种呼声不绝于耳。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如何让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具有竞争力,依然受到网友的青睐呢?

一、第五媒体发展一场媒体人思维定式的变革

手机媒体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形式,特别是从传播机制上来看,与其他媒体相比已经有了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变。从某些方面来讲,第五媒体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场媒体人思维定式的变革。

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个媒体,而是一个全方位覆盖的集生活、社交、服务和内容于一体的平台。相对来说,内容的可替代性最容易实现,但受众对于媒体的信息需求却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受众对新闻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有效阅读,表达自己观点并形成舆论影响的诉求等等。如何根据新时期媒体发展的一些新特点,调整地方新闻门户网站新闻产品的布局和战略,以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网络媒体人努力的方向。

二、媒体生态的改变地方门户网站如何应对?

(一)以工匠精神打造原创内容

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出符合自媒体时代阅读的新闻产品,也是摆在网络媒体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1.如何以工匠精神来打造有网络特色的新闻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这也是新时代新闻从业者必须坚持的职业素养。新闻网站要想在自媒体时代持续发挥其影响力,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并不断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做出特色的两个抓手是独家和观点。

优质的原创内容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归结为一条:只有以原创精神来生产新闻产品,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新闻风格和特色,树立自己的新闻品牌。去掉作者名字、修改标题、视频内容截屏、把视频配音转成文字模式……当前,互联网上的“伪原创”除了要面临侵权问题,其实对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也是存在弱化效应。

2.网络新闻如何借力与发力

网络新闻如何发挥其影响力,如何借力与发力?笔者觉得,做大做强网络新闻的切入点是“民生”与“民声”。民生新闻,可增强新闻的互动性,提升新闻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而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自己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是网民基于网络所要达到的诉求。

那么,民生新闻怎么做呢?笔者觉得应该注重对民生政策的发布及解读,加强民生深度报道和民生新闻评论,增加民生信息服务。民生新闻着眼"小民生",构筑"大格局"。民生新闻要从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等"小民生"着眼,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发现、考量和解决问题,从而反映国家宏观政策、国计民生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笔者注意到一些网站对于民生新闻一贯是非常重视的,除了主页设有便民专栏以外,之前还设有便民频道,但似乎一直仅仅停留在国民生信息服务层面,没有形成“民生”与“民声”的良好互动,即并没有打造成互动社区,与网友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就不能够充分的释放出来,形成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二)融媒发展与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的契机

历史上,媒体传播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媒体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发展就反映了这种变化。

1.网络传播力的升级与媒体融合的契机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尤其是自媒体的产生,不但颠覆了传播理念,还改变了媒介格局,影响了媒介生态。然而,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竞争的拐点就是融合的契机。

如何利用媒体融合的契机来提升新闻网站传播力?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破媒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重塑内部组织架构和内容生产流程,将采编力量集中到融媒体内容生产上来。其次,要积极把握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用户使用习惯,结合移动互联网互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的趋势,有针对性地生产内容,避免只做传统媒体内容的搬运工。另外,还要深入研究新兴传播技术的特点,如VR/AR等,将表现形式和新闻内容有机结合,有效提升融媒体内容生产力,成功吸引网友的注意力,打造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

2.有“融”乃大和新闻粘度

无论传播手段如何风云变换,受众永远至上;无论传播渠道如何变迁,内容依然为王。社会责任感和新闻公信力强的媒体,受众粘度高,离心力小,更不易为竞争对手所取代,这也是媒体价值的真正吸引力。

若想继续保持受众对网络媒体的关注,就需要让受众在该媒体的新闻生产中有参与感,对新闻栏目设置、报道方式方法,以及讨论等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从而让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更加符合读者、观众的期待,加强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粘度,在受众参与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对媒体价值观、运行方式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高度认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媒体的更替交叠,并不是简单的谁取代谁,而是在融合发展中达到共赢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互联网技术只是传播的手段,内容才是王道。但即使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所有媒体的永恒关键词。在技术引领和驱动下的融媒时代更应坚持“内容深耕”,以特色服务取胜,以优质内容赢取核心竞争力。新闻信息的本质是内容,内容重复或内容空洞的传播是无谓的“传播”,优质内容和权威信息永远都是新闻传播最宝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J].青年记者,2017.

[2]彭兰.移动互联网,一场思维与市场的变革[N].新华日报,2014.

[3]赵国宁.社群经济下传统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之路[J].今传媒,2015.

[4]杨玉璞.智媒体时代下的媒体融合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

[5]刘江伟.内容永远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N].光明日报,2015.

猜你喜欢
影响力民生传统媒体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天才影响力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