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课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

2018-03-27 03:05白亚妮
成功 2018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结论创设

白亚妮

勉县武侯中学 陕西汉中 724200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本课程的实施要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但受传统教育方式、应试教育制度、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政治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中学课程必修课的实践活动课总是出现研究性学习不是讲课就是做题、社区服务几乎没有,社会实践活动乐于开展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这样尴尬的现象;某些教师即使在遇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仍只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很少去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究出正确的结论,即重结论轻过程……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难以培养,综合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淡漠,使得思想政治课和实践活动课的目标都难以充分实现,如果在政治课中教师能够做到适时的增设一节实践活动课,那么政治教学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也能够促使实践动课真正成为一门必修课。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但在政治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只重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即使在遇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时,也是通过课堂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却不设法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探究出正确的结论,长此下去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缺乏探究创造意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学生,这与我们的育人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当遇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时,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创设一节可以自主调查、比较、分析和综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实践活动课。

尽管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更加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但不可避免的学生依然要了解一些离实际生活较远的政治知识,对于这类知识教师如果依然只是简单地灌输给学生,那课堂必将变成了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会被扼杀,长期以往甚至会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抗拒政治课。对于这种课我们亦可采用实践活动课来打破生活和理论的壁垒,比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创设情景剧,指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表演,在角色扮演和观看表演中讨论探究出人民是如何当家做主的、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人大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是怎么行使这一权力的,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是什么,体味人大代表肩负的责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必然会提高。

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得以实现。目前几乎所有教师在撰写教案时,都能清楚的罗列出要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却总是出现过去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能力、轻情感的现象,只完成了知识目标,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甚至有些老师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从理论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政治课堂实现既重认知又兼顾能力和情感这三大目标,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单纯依靠体系化的教材通过说教,让学生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国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的创造活力,需要人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但高度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学生只知道要树立文化自信,可是他们真的有自信吗?依靠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自信必然是是缺乏感情认同的自信,但如果可以增设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主自觉的观察、体验、探索来挖掘身边丰富优秀的乡土文化,区域文化,甚至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孩子走出去,去深入了解我们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探究意识,也能够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根基意识,建立起真正的来自于内心认同的文化自信,进而自觉地继承传统、发展民族文化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所谓“成长无法替代”“只有自己学会的,没有被动教会的”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活动课是开放型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开放型的教师,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必须从学校走出去特别注重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乡土资源、社会资源等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必须创设出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探究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处理突发状况,这都需要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能力素养和研究素养,也非常考察教师的教育机智,因此实践活动课不仅有助于解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课结论创设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活动课
结论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