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瓶颈与对策研究

2018-03-27 01:09李朝伟
财政监督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专业

●李朝伟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廉政建设,国家顶层设计推进审计制度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新时期,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事业都需要高效完整的监督体系作为“督查员”和“安全员”,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参与其中。基于此,本文对新时期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瓶颈与对策展开研究,为高校进一步优化审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创新型审计人才概述

创新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更是能力素质的内在体现。创新型人才凭借能力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克服重重阻力,开创崭新局面,创新型审计人才对于推动审计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认为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应当从完备知识结构和提高能力素质两方面入手。

(一)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第一,从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创新型审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审计、会计等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计算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审计人员掌握先进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审计工作量,还能够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监查被审计单位资金流向,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给权力运行套上“紧箍咒”,减少庸政懒政以及腐败行为发生;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在遵守法律的框架内开展审计工作,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熟悉掌握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能够帮助更准确地了解国家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第二,知识结构应符合“一专多能”要求,创新型审计人员除了应该具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在审计以外一个或者多个领域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技能,在处理审计工作时具有优势,并且能够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突出特点体现在能力素质方面,其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创新精神。一方面,创新精神来源于审计人员由于掌握综合知识和具备较强专业技能而能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创新精神是审计人员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恒心毅力。不管是所具有的自信心,还是恒心毅力,都是创新型审计人员出色完成审计任务,实现自身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具有较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历史新时期,审计目标和审计任务发生了明显变化,审计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会计领域,而是已经扩大到国家经济、政治领域。创新型审计人才凭借自身具有的敏锐眼光能够发现一般审计人员无法察觉的经济、政治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

第三,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敏感性强才能在不管多么繁杂的审计环境中依然能够发现问题和漏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更好更准地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审计人才具有超强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审计人才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审计问题。

二、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新时期,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际化发展加快等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审计职业化建设和审计全覆盖要求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第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美国在2012年全面实施“大数据研究发展计划”以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我国国务院在2014年10月颁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审计实践”。2018年5月2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要求,“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当前信息化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审计模式由传统审计采用抽样审查向全面审计转化,降低抽样审查的风险性。另外,大数据审计过程中,可以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可以看出,大数据审计对于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要求审计人员更加精通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胜任大数据审计时代发展要求。

第二,国际化发展加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审计国际化发展迅速,国家审计署积极参与国际审计组织工作,国家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要求“更高层次上参与并引领国际审计事务,积极扩大中国审计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另外,随着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与投资活动越来越频繁,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了越来越多分支机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国际化眼界,才能胜任国际审计业务工作。总之,国际化发展加快,必然引起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内部环境新变化

第一,审计职业化建设推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于2015年12月8日印发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 《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在主要任务中提出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到较高层次的必然结果,职业化建设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系统的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审计专业技能以及成熟的职业道德等,也就是说,职业化建设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审计全覆盖改革的不断推进。审计全覆盖除要求实施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以外,还增添了政策运行效果审计、领导干部离职离任审计、国有资源审计等许多新型审计类别。这些新型审计类别拓宽了审计业务范畴,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时期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现实瓶颈

我国高校专门培养审计人才起步较晚,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还有不少瓶颈问题亟待破解,诸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许多高校审计教育依附于会计专业学科范畴内,大多数高校对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传授和培养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等知识与能力,缺少培养具有丰富专深的审计知识、具有较强的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能够在审计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人才。也就是说,当前大多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接近,没有突现审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目标性。

(二)审计专业学科体系建设滞后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也越来越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需要更多具有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审计人才。然而,当前大多高校审计专业学科体系设置倾向于社会审计,缺乏反映政府审计的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和金融审计等课程,也缺乏体现内部审计的类似《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审计》等课程,也就是说,从高校审计学专业开设的主要学科来看,高校审计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复合型人才需求。

(三)审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许多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方法仍然采用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很多审计课程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对审计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其审计理论,却不知如何将审计理论运用于审计实践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许多高校审计课程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灌输传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这种落后的审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过于强调审计基础原理传授,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目标要求背道而驰。另外,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审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审计软件和会计软件。可是,由于有些高校对于教学资源投入看法不同,在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投资上严重不足,校内实习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投入十分匮乏。

(四)师资团队不具备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

许多高校审计专任教师直接在本科学位和硕博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教学岗位,一般缺乏审计实践工作经历和审计实务经验,审计实务技能并不强。由于面向审计专业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导致审计专业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从而出现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等问题。此外,一些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教育教学质量较低,这种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局限性,使得教师依旧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对策建议

当前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瓶颈,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审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型审计人才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一)准确定位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仅要有从事基层性工作的人才,同时也要有精英开创性人才。高校人才培养大体可以分成大众化教育和精英化教育两个方向,大众化教育培养目标为基层性专门人才,精英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开创拔尖型人才。为此,高校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状况确定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基层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和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审计专业技能,培养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具有审计从业资格和能力的人才。审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比较专深和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审计专业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能够在审计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的工作。

(二)完善审计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家全力反腐和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审计领域不断拓展,审计对象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按审计主体设置审计专业进行审计学科体系建设,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既能够满足审计人才多样化需求,兼顾培养大众化人才和精英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审计主体设置审计学科体系指的是基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主体设置审计学科体系。由于社会行业分工细化,这三类审计主体在审计目标、审计过程和审计操作办法存在很大差别性,从而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而根据审计主体设置审计学科有助于培养门类齐全的审计人才。

高校审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在这大学四年的时间内,开设了人文基础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习专业审计知识和技能,在这很短的学习时间内,要求学生学习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知识和技能是很不现实的,如果强制要求学生学习这三类审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影响审计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审计主体设置审计学科体系,学生选择一个审计专业方向学习审计知识和技能,突出体现培养精、专、深的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审计主体设置审计学科体系,建议高校采用“平台+模块”方式设定审计课程结构体系,设立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审计专业平台。公共基础平台设立人文社科、政治道德、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平台安排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等专业课程模块,审计专业平台根据不同审计主体设置审计专业课程,同时可以加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模块,在宽口径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实现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目标。

(三)改革审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第一,建立健全审计课程信息平台。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对审计专业招生人数也在稳步攀升,高校应该加大对审计课程信息平台建设力度。一是建立网络审计教学平台,通过网络交互答疑和网络课件提高审计教学质量。另外,利用网络审计工作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二是加大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和企业等校外审计实习基地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培养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创新型审计人才需要。

第二,优化审计实践教学模式。审计专业实践性强,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不仅对人才审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审计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这对创新型审计人才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应该创新审计实践教学模式。把握四个原则创新审计实践教学模式:一是加大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可以集中安排一定时间在审计实训室进行模拟审计,提高学生利用审计理论运用于审计实践的能力;二是加强审计实训,在审计实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审计计划编制与拟定、审计证据收集与整理、审计报告撰写等常规审计业务操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大对审计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做好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在节假日期间或者顶岗实习期间可以到校外审计实习基地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四是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审计软件,这是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果。

第三,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审计课程教学内容情况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等,提高审计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研究教学法和论文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用于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研究式教学法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审计科研项目研究活动中,另一种是教师将自己的审计科研成果巧妙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与交流。论文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符合质量要求和具有创新性的论文。

(四)完善师资队伍配置及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在壮大师资队伍力量方面,可以采用这些方面的措施:一是实行课程分类管理制度,学校为每门审计课程配置课程领头人和课程团队,课程领头人是该门课程教学和研究的负责人,课程团队其他成员在课程领头人的组织下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形成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二是实行分类培养制度,采用师生双向自愿选择的原则,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指导老师,教师最终确定指导哪些学生,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修课程、毕业论文指导、职业发展规划和科研指导等;三是分工协调合作制度,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审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教研室主任和课程领头人负责课程标准制定、专任教师负责传授审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方面,可以采用这些方面的措施:一是高校建立健全分管教学院长、教务处、学院系部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和专业任课教师纵向管理体系以及教学部门、学工处、科研处等部门横向管理体系。另外,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管理和班主任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氛围;二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师业绩评价机制。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监督力度。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应该对审计专业重点课程、教学重点环节的跟踪检查和考核,比如教案撰写质量、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教科研活动组织、课程建设成效与运用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三是改革学生考核方法,除了加强学生平时测评、期中期末考核、校内校外实习等环节考核评价以外,对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创造、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等考核力度。另外,可以建立学生创新能力档案,了解学生创新能力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指导,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发展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培养审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该针对当前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瓶颈有针对性地采用改进措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性审计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专业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