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姚忠强 廖光星 杨鸿宇 杨 志 陆静佳 方建芸 肖国有*
高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多排螺旋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omputed tomography,CT)组合而成的SPECT-CT设备,是功能显像和解剖结构显像的结合体,不仅能提供人体组织的功能信息,而且还能提供解剖信息[1]。CT机为设备提供丰富的解剖形态学信息,SPECT显像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得到极大提高,SPECT与CT的同机融合和精确配准,显著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单独SPECT、单独CT或单独SPECT和单独CT联合诊断的效能都远不如SPECT-CT,因此SPECT-CT在临床和影像学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医院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SPECT-CT作为一种功能性的显像设备,其性能对图像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2-5]。由于双探头SPECT-CT的特殊结构设计,对2个探头之间旋转中心的匹配、灵敏度和均匀性的一致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日常质量控制和预防性维护,为临床提供高质量图像[6]。为此,本研究综合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在用的SPECT-CT仪近5年来的质量控制资料和现有的质量控制模型,探讨更为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
利用符合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NEMA)标准的锝99(99Tcm)点源、四象限铅栅模型和Jaszczak断层模型来检测能峰、断层均匀性、能量分辨率、系统灵敏度、中心视野(central field of view,CFOV)固有积分均匀性、固有线性以及固有空间分辨率等参数,监测仪器运行状态。
(1)点源。自制符合NEMA标准的点源,其直径<5 mm,体积<0.5 ml,计数率约为15,用于检测能量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最大计数率、固有均匀性和空间线性[7]。
(2)四象限铅栅模型。模型是由4个象限不同间隔和宽度的铅条构成,在同一象限中,铅条间隔与宽度相等,用于检测固有线性和固有分辨率。
(3)Jaszczak模型。用于检测断层分辨率和断层均匀性。
(4)平面泛源模型。用于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均匀性。
仪器性能分为系统性能和固有性能。系统性能的测试需装上准直器,一般为低能通用或低能高分辨,而固有性能的测试则需将准直器卸掉[8-9]。
1.2.1 日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内容。①检测仪器的能峰;②检测仪器的固有能量分辨率;③检测仪器CFOV的固有积分均匀性。
(2)质量控制方法。利用点源且要求计数率在15 KC/s左右,卸下探头准直器,在有效视野(useful field of view,UFOV)的5倍距离中心处放置点源,然后启动系统自带的质量控制校准程序和分析方法。1.2.2 月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内容。①检测仪器的能峰;②检测仪器的固有能量分辨率;③检测CFOV的固有积分均匀性。
(2)质量控制方法。利用点源且要求计数率在15 KC/s左右,卸下探头准直器,在UFOV的5倍距离中心处放置点源,然后启动系统自带的质量控制校准程序和分析方法。
1.2.3 半年质量控制
(1)检测系统的平面灵敏度。制作185 MBq平面泛源模型悬空放置于距探测器表面10 cm处,探头配备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采集条件设置为:能峰140 keV,能窗20%。
(2)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无放射源的环境中采集300 s的本底计数NB,安装好平面泛源模型后采集300 s的测量计数N;采集时的平均活度计算为公式1:
式中A0为活度计测得的活度值;t为活度测量时刻到采集中间的时间;Δt1/2为核素的半衰期。
灵敏度的计算为公式2[10]:
(3)检测固有空间分辨率及固有空间线性。制作370 MBq点源放置于探头上方1.5 m以上的距离,卸下探头准直器,将四象限铅栅模型水平放置在已调到L-model的探头上,并尽量紧贴晶体,完全覆盖探头的有效视野,且使栅缝平行于X轴或Y轴方向,检测X轴或Y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采集矩阵设置为512×512,放大倍数为1.0,静态采集的总计数为4×107。通过采集得到的原始图像,经过如下计算即可得到固有空间分辨率和固有空间线性这2个指标:①对每条缝,以像素号为横坐标,计数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一条平滑曲线,以计数最高的道作为峰的中心位置,对每个峰计算出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用插值法计算出相邻的计数道,X轴或Y轴方向所有峰FWHM的平均值即为固有空间分辨率;②通过FWHM连线的中点的垂线作峰的中心线,计算所有中心线距离的标准差即为固有微分线性[11]。
(4)检测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COR)。仪器探头配备低能平行孔高分辨率准直器,然后移至断层采集位置,在断层床上放置37 MBq点源,分别调置探头位于0°和90°,查看点源影像位置,判断其是否在矩阵中心,若不在,则通过平移或升降检查床来调节。采用512×512矩阵和每帧6°的条件进行采集,系统自动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实时校正。
(5)检测系统均匀性。仪器探头配备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在待测探头表面放置185 MBq平面泛源模型,采集条件设置能峰为140 keV,能窗为20%,采集总计数为16 M。
(6)评价系统总体性能。仪器探头配备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在检查床上放置740 MBq Jaszczak模型,要求模型的长轴与探头的旋转轴平行,采集条件设置矩阵为512×512,放大倍数为1.0,扫描旋转为360°,每帧6°,图像重建后即可分析断层均匀性及分辨率等。
根据现有的质量控制模型和系统自带的质量控制程序,依据NEMA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中的检测标准,对在用的GE Discovery VH双探头SPECT-CT仪质量控制参数进行检测,其结果见表1。
表1 GE Discovery VH双探头SPECT-CT仪质量控制参数结果(n=20)
对SPECT-CT仪合理质量控制和定期规范化保养,仪器近5年来未发生大的故障,保持稳定的性能,运转正常。最近5年SPECT-CT仪器每个季度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均符合NEMA标准(在正常值范围内)。从每月质量控制中发现能峰、积分均匀性、旋转中心和固有能量分辨率均较为稳定,但有时系统均匀性出现微小波动,通过运行系统自带的校正程序(CEL校正),即可校正到正常范围。截止2014年,仪器已使用了8年时间,回顾其性能参数测试结果发现,在验收使用初期仪器性能容易波动,不稳定且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一年后性能较为稳定,目前仪器已进入老化期,其性能的稳定性逐年降低。
SPECT-CT图像显示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因此每个探头的性能参数要求十分准确,如果性能参数值偏离正常值而产生伪影将导致错误的影像诊断,临床符合率和影像报告准确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像质量[12]。SPECT-CT质量控制是为影像医生提供高质量影像的重要保证,也是早期发现仪器故障和监测仪器工作状态的重要手段,如均匀性变差、能峰漂移、能量分辨率下降等均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能峰可因温度急骤变化、光电倍增管老化、高压变化等因素而改变[13]。当能峰发生漂移时,灵敏度和均匀度降低,散射计数增加,图像质量下降,必须进行校正,一般通过调整光电倍增管的增益或调整高压来实现校正。如果质量控制的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则应考虑硬件故障。
SPECT-CT仪性能分为系统性能和固有性能,系统性能是装上准直器时仪器的性能,固有性能是卸下准直器时仪器的性能。如果固有性能保证而系统性能较差,则可用来评价准直器性能的好坏,如灵敏度、准直器分辨率等。旋转中心是计算机图像重建坐标、探头电子坐标和机械坐标系统共同的重合点,反映SPECT系统的计算机图像存储中心与机械旋转中心的重合程度。任何不重合都表现为旋转中心漂移和旋转轴倾斜。旋转中心漂移和旋转轴倾斜会在图像上产生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14]。
本研究显示,固有空间分辨率未能实现定量评价,因为按照NEMA和厂家标准,需要用到SLIT模型(平行线槽铅栅),经过模型采集图像生成的点扩展函数的半高宽来表示空间分辨率,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得到相对客观的量化指标。而本研究用四象限铅栅模型,只能进行目测主观评价性能的好坏,说服力相对较弱。此外,Jaszczak断层模型反映仪器总体性能,旋转中心漂移,2个探头性能不匹配,平面性能变差,采用滤波方式进行后处理等都会影响断层图像质量。
SPECT-CT仪性能参数的检测有多种方法且较为复杂,为了能够更加客观评价设备性能,需要将质量控制方法规范化。目前,各生产厂家的SPECTCT仪图像处理系统、分析软件各不相同,其性能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模型也不完全相同[15-17]。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性能,需要建立相对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利于仪器性能稳定,提高使用效率。
[1]葛斌.人体机能替代装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31.
[2]邵明哲,陈英茂,姚树林,等.SPECT设备平面成像性能评估与验收测试[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2):1-4.
[3]裴著果.影像核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曾强生,贾晓娟,唐彩华.GE Hawkeye-SPECT仪“SENTAB”对均匀性校正的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7):114-115.
[5]Hongwei S,Jianhua G,Shengzu C.Status of nuclear medicine in Beijing:insights from the Beijing Quality Control Centre Survey 2005-2006[J].Nucl Med Commun,2008,29(3):298-302.
[6]宋洪臣,冯忠科,李秀梅.对医疗设备进行主动维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J].医疗设备信息,2001,16(6):41-43.
[7]Horace H,Raffi K,James C,et al.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SPECT Instrumentation Quality Control[J].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00,41(2):383-389.
[8]NEMA.Standards Publication UN1-2007: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Gamma Cameras[S].NEMA,2007.
[9]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医疗器械质控中心.GB/T18988.3-2003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性能和试验规则第3部分:伽马照相机全身成像系统[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03-05.
[10]孟庆乐,杨瑞,王峰.双探头SPECT仪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7):116,132.
[11]Coleman RE,Hillner BE,Shields AF.PET and PET/CT reports:observ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Oncologic PET Registry[J].J Nucl Med,2010,51(1):158-163.
[12]孙黎明,刘臣斌.SPECT验收测试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3):168-171.
[13]孟娟娟.SPECT影像中伪影的识别和处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1,16(5):34-35.
[14]张洁,马丽,李顺华,等.SPECT仪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初步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67-68.
[15]齐雪松,江泓,王式琦,等.核医学影像设备的质控方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2):123-125.
[16]张宗耀,郭风,任俊灵,等.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SPECT的常规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