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宇,何 山
碑志作为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献,材料原始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和科学整理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由于材料时代久远,很多碑石风化残损,文字泐蚀残缺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文字形体变化多端,语言典雅凝重,晦涩难懂,给文字的正确释读设置了重重障碍,导致碑志录文存在不少原刻异体字①未识或误辨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的科学可靠性。有必要以拓片为基础补正文字缺误,尽可能还原文献原貌,以便为文史相关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材料。
下面选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原文物》两种期刊2017年新刊布的三种唐代墓志,分别为《卢府君墓志》(下简称《卢》)[1]《刘仁者墓志》(下简称《刘》)[2]以及《唐故王夫人墓志》(下简称《王》)[2],就其中“”、“”、“”、“”、“”、“”、“”等误辨误释的异体字和“”、“”等未识字,进行科学考释。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拓本为依据,综合运用文字学、碑刻学等学科知识,结合石刻文字变异规律,抓住每个文字的构形特征,紧扣上下文意,并参考相关字书载录及文献用例,旨在揭示原释文文字缺误问题背后的原因,釐清字形符号的记录职能,从而回归其正常的字际、字词对应关系。正确考辨这些缺释、误读的异体字,既可为这批墓志材料的有效利用提供帮助,亦可为后续碑刻文献整理提供参考,为石刻异体字及汉字史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下文先逐条引出原释文相关文句,并标明出处,然后对其中的缺误文字试作考辨,力求得出新的更为可靠的结论,祈请方家指正。
1.“君之仲弟琭,自洛师护其灵輀。”(《卢》/4)②
从字义上看,“瑑”指玉器上隆起的雕刻花纹,“琢”义为雕刻加工玉石,两字皆与玉石相关。志文所记卢氏其他三兄弟之名分别为珰、琛、琎,也都与玉有关,故卢府君之仲弟名“瑑”或“琢”,都符合人名取字之义理。因卢珰之弟到底是卢瑑还是卢琢,史书未见记载,故“”字作“瑑”或“琢”皆有可能,但因碑刻“瑑”字变异为“”的频率较高,且该字所记录词的词义和词性与珰、琛、琎更为接近,故“”释作“瑑”的可能性更大。
2.“□不慗遗,俾君弥瘁兮。”(《卢》/25)
按:对照拓本,此句有三处文字释读问题,分析如下。
(2)“不”前之字原拓已完全泐蚀,《国博》缺释。据碑志文辞例,“不慭遗”的施事应为“天”。如北魏《卢令媛墓志》:“天不慭遗,遘疾弥留”[3]5册149。东魏《王基墓志》:“天不慭遗,歼此良人”[3]5册224。唐《邢思贤墓志》:“天不慭遗,歼夫君兮”[4]1159。“天不慭遗”意为苍天不愿留此良人在世,志铭用以哀悼亡者与世长辞。
由此,原释文应补正为“天不慭遗,俾君殄瘁兮”,文从字顺,应为确释。
3.“君自幼聪睿淑敏,博涉经史。”(《卢》/14)
从文意上看,“渊敏”表示渊博聪敏,碑志文常见用例。如唐《马凌虚墓志》:“渊敏如神,机鉴洞物,事或未惬”[4]1724。唐《裴君夫人弘农杨氏墓志》:“神襟超晤,仁爱渊敏”[6]8册205。故原释文应为“君自幼聪睿渊敏”。
4.“不苟合,不趋竟。”(《卢》/16)
5.“噫嘻昊旻,苟不仁兮。”(《卢》/24)
“曷”义为“怎么”,铭文“噫嘻昊旻,曷不仁兮”表达“唉,苍天怎么如此不仁爱”。其他碑刻文献亦有类似用法,如唐《赵公夫人任氏墓志》:“天曷不仁,□此令德”[6]9册459。
6.“入无闻言,众美具矣。”(《刘》/11)
故原释文当校正为“人无闲言,众美具矣”,旨在表达志主高尚的品格受到众人的夸赞。
7.“□于丘园,高尚其事。”(《王》/3)
核之原拓,虽字形泐蚀已甚,然其下部构件“貝(贝)”基本可辨;上部隐约可见三个构件“十”,故待考字应为“贲”。“贲于丘园”为墓志文常见表述,如唐《范元墓志》:“神静若谷,心高如云,贲于丘园,卑以自牧”[8]437。唐《刘君妻梁氏墓志》:“高蹈不仕,贲于丘园”[4]2272。
故原释文可校补为“贲于丘园,高尚其事”,意在称赞志主品德高洁,醉心田园,不愿身陷官场。
8.“奉□□游处之戒,承孟母断织之慈。”(《王》/9)
按:“奉”后两字《中原文物》、《新藏》与《新中国》均缺释,现考释如下。
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伯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已明矣。”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
上段具体记述“敬姜”教导儿子如何与人交往的道理。后世将“敬姜”与“孟母”合称“姜孟”,文献常用此典喻指严格的母教对子女成才的重要作用。故拓本所泐两字应补为“敬姜”。
综上,此句应补正为“奉敬姜游处之诫,承孟母断织之慈”,意在赞颂墓主王夫人对儿子严格教育,使之成才,其形象堪比敬姜、孟母等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形象。
9.“蒙晖□夜,义景催年。”(《王》/19)
按:“景”上一字,《中原文物》《补遗》均释作“義(义)”;《新藏》《新中国》均释作“羲”;当以后者为是。
志文“羲景”为“日影”义,表示时光,“羲景催年”即感慨时不待人。《中原文物》《补遗》释文应正之。
10.“悟彼三车,骳兹五浊。”(《王》/13)
通过前述分析,待考字应为“猒”之异体,通作“厭(厌)”,表“厌恶”之义。“三车”为佛教用语,指羊车、鹿车、牛车,喻为小、中、大乘,合称三乘。“五浊”亦为佛教用语,指减劫中的五种滓浊。志文“悟彼三车,厌兹五浊”意在表明志主潜心修行悟道,深切领会三乘教义,而厌恶并远离世间一切滓浊。
注释:
① 本文“异体字”取广义概念,即同一文字系统中形体不同而记录的词音义完全相同的一组字。
② 斜线前面为墓志题名的简称,后面的数字表所引文句在志文中的行数。下同。
③ 本文所引字形材料若无特殊说明,均采自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臧克和《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不再一一出注。
[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荥阳晚唐卢珰墓[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4).
[2] 赵淑梅.龙门出土的一组唐代女性墓志研究[J].中原文物,2017,(4).
[3]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线装书局,2009.
[4]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 何山.汉至隋石刻文字变异通例研究[J].东亚文献研究,2017,(19).
[6] 吴钢.全唐文补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7]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新藏墓志汇编[M].北京:线装书局,2007.
[9]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1] 臧克和.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12]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石刻拓本资料[Z].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djvuc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