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8-03-26 08:07袁艳玲林春香
科技资讯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袁艳玲 林春香

摘 要: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动机在语言学习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性,是直接作用于外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学习动机的定义、类型、理论发展及对外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同时就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应通过激发成就感、激励评价、赞许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9(c)-0140-02

1 学习动机的定义、类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原初刺激直接引发的反应,是一种静态的心理或情感状态;认知心理学则认为动机是发动并维持某种行为的动态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是指达到某种学习目标的愿望及为达到该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所持有的良好态度的综合。外语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者的愿望和推动力,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动机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概念。根据加拿大学者Gardner和Lambert的分类,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可分为综合型和工具型两种。综合型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待参与或自如地进行社会交往进而成为该社团的一员,是有效促进外语学习的主要动力;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只是希望掌握目标语后能给自己带来实惠,如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无持久性、有选择性。此外,根据学习动机的特点,又分为整体动机、情景动机和任务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长远性又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受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心理学等主流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启示,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者拓展了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单一狭窄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而是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多视角的多元化研究,国外比较流行的理论研究是学习动机理论有成就动机理论和归因理论。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也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过研究, 如文秋芳对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变化规律与特点的调查分析,郝若平对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焦虑状态的相关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2 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行为的影响

Spolsky.B 认为:动机预示着学习者用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量,学习者动机越高,花在学习外语方面的时间越多,学到的就越多。也就是说,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原因,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习行为进而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强烈,对学习的兴趣就越大,在课堂活动中表现更积极,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获得的成就感也就越大,从而引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并以此进一步推动学习效果,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高,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比较被动,也不容易获得成就感,而且学习动机会逐渐减少并变得更加消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总之,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1)起动性:具有发起学习行为的作用,能使个体由静态转为动态;(2)方向性:指导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3)持久性:个体行为在某种活动上维持时间的长短与动机密切相关,由动机发起的行为在目标实现之前是不会放弃的。

3 动机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Clark指出,由于每个教师都有有价值的商品要卖给有时是不情愿的“顾客”,因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激发成就感、激励评价、赞许等手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之持久。

首先,要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的促进作用,并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宰,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被灌输的对象。由于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很容易乏味、沉闷,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如好奇心、自尊心、对成功的渴望等,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表演、英语短剧等,从语言的交际目的出发,使学生乐于表达,将英语课变为一个实践性、交际性的课程。

第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语言环境。学习总是与一定的认知理论相联系。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的问题,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知识,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性,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现实情景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自算计体用的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交际角色,设身处地体验实际应用语言的感觉。

第三,正确处理教师权威性和学生自主性的辩证关系,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本教学”,努力充当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良好课堂氛围的创造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者。现代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师不仅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教法,而且还应该研究学法。如何培养和引导学习者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回去他们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职责。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学科水平的同时,还应注重自身的教学态度和个性修养。教学中应一丝不苟,注重言传身教。良好的教师形象和言行可以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教师的行为模式应以民主型为主,应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严肃而又亲切。

第四,选择合适教材,改革课程设置。教材是反映教学大纲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的选用必须符合三原则:系统化原则、媒介作用原则和适中原则,应结合基础,反映时代,融入前沿,强调实用,编排新颖,取材广泛,最好是根据不同专业选编或自编适合各层次学生水平需求的大学英语教材,因为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满足与需求,将决定个体人格的发展的境界或程度。课程是一个系统,是为实现学校教学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計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以及电子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为教材的实用性、难易性、趣味性以及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五,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和教师自我归因。归因就是人们对过去行为成败的解释或推断,是通过个体情绪体验和对未来行为的期望来影响学习动机的。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期望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培养积极情感,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要引导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和个人努力,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肯定态度,并挑战难度更大的学习任务;而当学生失败时,则要引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把暂时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心、自信心。積极正确的归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此外,教师也应以客观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对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内容进行合理的自我归因。

4 结语

学习动机既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结果,也是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诱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氛围,强化学习行为,开发学习动机,引导积极归因,使他们始终处于良性的学习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 Gardner B, W. Lambert.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72.

[2] Spolsky, B. 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 方芒.论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J].吉首大学学报,2003(4):120-123.

[4] 李成华.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衰退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语文,2017(5):123-128.

[5] 王利娜.学习策略在学习动机与英语自主学习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外语教学,2017(3):74-78.

[6] 王幼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信念对动机调控策略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18(2):92-101.

[7] 张焕敏.自我系统视角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J].教育评论,2017(12):115-118.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国内英语学习动机三十年研究综述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浅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浅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Factors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