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
摘要:本文对“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和推进策略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发展历程;现实困境;推进策略
一、互联网党建发展历程分析
第一,网页时代的互联网党建。2005年7月1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开通了名为“北京党建”的网站,这是我国第一个党建网站,伴随而来的是我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上各个组织渐渐意识到网页党建的重要性和便利性,网络党建进入了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网页时代的党建工作将重点放在了在线学习、在线培训和新闻、政策发布上,截止到目前已经积累了广泛的党建工作经验。该阶段的党建工作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互联网+党建”实践活动。
第二,微时代的互联网党建。微时代党建工作主要以微博为载体,2010年是我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以其原创性、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和便民性等特征迅速获得了广泛的用户支持,积累了强大的客户群体。微时代党建工作充分汲取了微博的优势和优点,使其成为党建工作在新时期的交流室、展示台和资料库,截止到2017年底,在新浪微博搜索“党支部”三个字,可以搜索到接近100个注册用户,由此可见微时代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微博本身也具有缺乏持续性和长远规划的缺陷,难以形成强大的党建工作合力。
第三,移动终端时代的互联网党建。2011年之后,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异军突起,网络党建工作开始进入到移动终端阶段。2015年4月,中央党校中国干部学习网研发并发布了“学习中国”APP,该APP设置了15个学习内容板块,并及时地组织党员进行习近平治国方略、党建工作意见学习。之后开设的“侠客岛”、“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权威信息、精准地政策解读得到了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并被称为离领导人最新的微信公众号,这种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同时,以“APP”和“微信公众号”为特征的移动终端互联网党建工作已经储备具备了“互联网+党建”的内涵和属性。
第四,云时代互联网党建工作。党建工作从移动终端阶段进入到云时代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是我国的执政党,另一方面也是引领我国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应当是社会进步和新技术的主要带领者。2014年党建云被开发并投入使用,该云平台包含学习、管理、信息、工作四个平台,具体涵盖了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学习教育、信息沟通、党费缴纳等多个职能,传统三会一课等基本党支部活动也有针对性的技术设计。云时代互联网党建工作成为“互联网+党建”的最新趋势,它将党建工作引向指尖时代,使得党建媒介功能更加优越、信息更加集成、业务更加协同。
二、“互联网+党建”现实困境分析
第一,缺乏深度认知和具体规划。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超以往任何技术。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力不可估量。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新技术、新词汇出现之后,党建工作就会蜂拥而上,并以占领阵地为美名。这是一种对互联网技术缺乏客观认识的表现。从网页时代到云时代,沉睡的僵尸王爷、僵尸公众号、零更新微博用户是有存在,党建工作权威性受到波及和影响。造成上述现象的首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互联网党建的深度认知,其次在于没有在互联网发展变迁之中进行战略规划和前瞻性布局,没有描绘出党建工作开展的路线和方针。我们要意识到,“互联网+党建”不仅仅是一种新方法、新思维,更是一项新技术,需要对其全盘把握。
第二,缺乏合力和个性化实践。从“互联网+党建”的实际工作开展来看,各个组织在网络党建工作开展中,大致遵循着建立网上平台、组织网上学习的路线。互联网+時代,传统大党建工作格局已经不再符合时代要求,需要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找到“互联网+党建”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同时结合不同组织实际和党员实际开展个性化“互联网+党建”实践。
第三,缺乏高度的交互化水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网络党建模式稍显滞后,思想工作的对象是人,所以人在哪儿,思想工作就要做到哪儿。我国网民数量高达十亿,手机网民已经高达6亿,其中微博和微信用户总量已经达到了3亿,很多年轻人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和云技术的过程中很少关注主流媒体,他们大部分信息是从网上获取的,党建工作必须客观地认识这一现象,掌握舆论主动权,避免被边缘化。云时代更要注重载体的交互性,增强群众在党建工作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互联网+党建”的推进策略
首先,要把握基础性,明确“互联网+党建”的内涵。以往党建工作研究中,大多将重点放在了党建信息化、党务信息化、点子党务研究上,“互联网+党建”是一种崭新的党建工作方法,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党的领导和党的理论宣传的工作方式,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网络空间开拓、凝聚共识、传播声音的主要途径。在具体工作开展之中,必须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得互联网技术成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其次,要进行机构协同,实现资源整合。从“互联网+党建”的现实情况来看,协同合作、资源整合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各省、各地区的组织应当配备党建云等“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建立能够将理论学习、数据分析、互动交流、新闻发布和资料分享集成为一体的党建工作平台,做到资源整合,避免各自为战、战线过多的党建工作局面。
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党建工作队伍。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者一方面要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上更胜一筹,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理念,能够以互联网为媒介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个组织在招聘党务工作者的时候应当加入一些互联网思维的题目,选拔兼具互联网+思维和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互联网+党建”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并不简单地是建立一个APP、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那么简单的事情,牵涉到舆论引导、内容更新、网络法制、技术应用和系统更新等多方面的内容,党委组织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相关培训,对互联网+时代党员难度需求、党建实践经验、信息安全和深度宣传传播等内容进行深度钻研。
参考文献:
[1]陈燕红.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新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石羊.信息云时代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N].南方日报,2012-04-19(A03)
[3]王世杰.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创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