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 伍蓉 王丽君 李紫滢
【摘 要】学前儿童的经济素养教育属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培养学前儿童的经济素养,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人生价值观,对儿童的终身发展也是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开展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的现状、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提高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
一、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的现状
国外经济学家与心理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针对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进行理论研究,80年代得到广泛关注。英国、美国、日本、法国都有非常好的家庭理财教育。美国开发了完备的学校理财教育体系,明确要求儿童达到理财目标: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开始学习攒钱,8岁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日本对儿童的金钱教育尤为重视,教育儿童要既懂得金钱的价值,又懂得用钱的方法,并且知道金钱的局限。新加坡则倡导“节俭和储蓄是美德”的金钱教育理念。
而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通常将社会领域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儿童的“社会性教育”,侧重于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多数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忽视了对学前儿童的经济素养教育,幼儿园缺乏有关经济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幼儿教师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学理念,未掌握开展经济素养教育的方法;家长对开展经济素养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即使有一部分家长具有经济教育的观念并付诸行动,也往往方法单一,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大多数学前儿童在金钱问题上通常都是由家长做主,每年的压岁钱也都以“年龄太小”为理由,被拒绝儿童自己保存,平时更是儿童需要什么时,由家长代替购买。
二、开展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的可能性
儿童大脑发展的依据:人的心理是随脑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儿童时期是大脑神经元联结最为旺盛时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脑的生长发育很快,神经细胞分支增多增长,神经纤维也形成髓鞘,脑重增加,3岁儿童的脑容量接近成人的75%,7岁儿童的脑容量基本上接近于成人。与此相应,儿童的心理水平也日趋提高。学前教育阶段是个体抽象思维萌芽和复杂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利用这一关键时期,对学前儿童开展相应的经济素养教育是可行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依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将儿童对金钱认知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岁)发生在前运算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把金钱与其他实物分开,但仅仅把金钱视为玩具。第二阶段(4~10岁)发生在前运算阶段的后期和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一些与金钱有关的孤立的概念。4~5岁幼儿可以理解金钱的总体概念,但还不能说出金钱的面值,随着认知的发展他们能够对金钱进行分类,知道哪些价值高哪些价值较低。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金钱交易的功能,對金钱的认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与他们数学能力的增长是紧密联系的。第三个阶段从11岁开始,发生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对金钱开始有了充分的了解,开始理解交易之间的关系。
三、开展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经济发展是当今全球的主题,经济素养也是现代人类社会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前儿童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经济现象。
在儿童早期开展经济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怎样赚钱,怎样花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且能够引导儿童学会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各种合理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儿童的判断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经济决策能力。并且儿童可以能够借助数的概念理解金钱的面值,甚至在金钱消费中可以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金钱教育不仅在认知上具有可行性,而且对于儿童的数学思维发展而言也是有利的。
四、开展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在家庭中进行经济素养教育
1.家长要重视对儿童的经济素养教育,增强认可度。家长要意识到经济素养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
2.要为儿童树立榜样形象。学前儿童模仿性强,在教育儿童前,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避免在儿童面前发生金钱方面的冲突,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谈话也要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金钱价值观。
3.将经济素养教育渗透到生活当中。家长可以给儿童准备一个储存罐,把零钱放在里面,定期清点,养成储蓄的习惯;引导儿童参与家庭购物中,帮助儿童辨认钱币,待儿童有了数的概念后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教会他们学习预算,让他们自己支配手中的钱,有目的的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方式;定期发放零用钱,并严格执行约定时间到才给下一次的零用钱。让孩子学习在固定时间内分配金钱消费之外,也可训练孩子的用钱能力;培养记账习惯,父母向儿童示范记录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养成小孩记账的习惯;开设银行户口,为建立孩子“自己的钱”的观念,父母可以为孩子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此外,当父母到银行办事时,也应把孩子一起带去进行机会教育,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功能等等。
(二)在幼儿园中进行经济素养教育
1.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开展与经济素养有关的主题活动。例如开展“超市购物守规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模拟超市,提供孩子们喜欢的图书、玩具、食品、小额纸币和硬币、模拟收款机和取款机等材料,让孩子们在“买”和“卖”的活动过程中理解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使用、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的等额兑换等。应该说,社会领域的综合主题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经济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
2.结合亲子、同伴关系开展经济素养教育。幼儿园的经济素质教育应重视与家长的交流和配合,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金钱教育的讲座,引起家长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前儿童对金钱的认知发展状况。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尤为重要,因此,在金钱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使学前儿童学会彼此帮助,使他们体验其中的快乐,也使儿童在活动中认识金钱的价值,更要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和助人得来的快乐比金钱给予的快乐更有意义。
(三)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经济素养教育
1.建立儿童经济素养教育机构。在机构中开辟课外研学课程,为儿童创建课外理财模拟体活动。例如建立职业模拟体验馆,孩子可以通过选择职业打工,挣得特定的一种货币,懂得金钱与劳动的关系,学会珍惜。该机构还可以联合银行服务机构,邀请银行各部门经理分期担任授课教师,开辟专业理财实践课堂,帮助儿童理解金钱含义,从而弥补幼儿园老师经济学水平的不足。
2.出版发行儿童财经读物。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在内容上用故事和儿童性语言帮助儿童从爸爸那里学习我们花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单位时间收入,从妈妈那里学习列购物清单,网上购物等,做到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既能让儿童培养经济素养,又能享受阅读乐趣。
【参考文献】
[1]程秀兰,余瑶.学前儿童经济素养教育:价值、内容与途径[J].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2017(3)
[2]何平,林泳海,朱海青.早期儿童钱币认知的发展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9):121-125.
[3]李灿灿,林泳海.学前儿童金钱教育的可行性及建议 [J].教育·心理,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