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千然
动物的定义是自身无法合成有机物,须以动植物或微生物为营养,以进行或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人也符合这个定义。所以人是动物。读一年级时,同学们就已经能准确地分辨人与其他动物了,但是要让他们承认人是动物,却会引起认识的混乱。因为他们认为作为人类,自己是比那些动物是要高级的。要把自己在生物学上和其他动物摆在同等位置,心里的落差实在是太大。同样的,当格列佛在游历了慧骃国,认为慧骃是比人类也就是“耶胡”高级理性地多,回到人类社会时,他也为遗憾自己是人类而不是高级的慧骃所产生的落差而困扰。
但是慧骃国真的如同格列佛所认为的那样理性、美好吗?它们被高度赞扬的理性适于人吗?当我们深入观察,就会发现慧骃阶级固化、等级森严,而且过度的理性使其表现出高度同质化,会导致文明停滞不前。
慧骃身上的这种理性是冰冷、断绝所有情感的。友善和仁爱被格列佛认为是慧骃的两大重要性格特质。但是它们在书中的种种行为很明显地表示着,它们的友善仁爱及其他美德品行都是普遍的一视同仁。它们对于自己的儿女的爱与对陌生慧骃儿女的爱是相同的,对于至亲去世的悲伤和对邻人去世的悲伤都是一样冷静中带着点遗憾的。人情感的大小取决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者的品质特性,也就是“情感的三要素”。慧骃不是人,从它们的日常行为来看,慧骃的情感几乎不会因为主体、客体和介体发生的改变而改变。就连夫妻关系,也都是出于繁衍需要的最优组合,而不是出于爱情。它们之间连最基本的爱的排他性都没有,可以说它们是不懂得爱的。由此可见,慧骃的理性和友爱可能并不是出于一种高贵积极的性格美德,而更像是一种本能,像是自然界中各类工蚁、兵蚁对于蚁后出于自然规律的尊敬与爱护。
从种种迹象表明,慧骃是一个有着不可动摇的等级制度的物种。慧骃国里,每四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现那里有困难,大伙便会踊跃捐助,互相支援,看起来是一派和谐互助、人人平等的景象。“……慧骃中的白馬、栗色马和铁青马样子长得跟火红马、深灰色斑纹马和黑马并不完全一样,这是天生的,也没有编号的可能,所以它们永远处在仆人的地位。”慧骃在生活中也有仆人的需要,但是认定仆人的方法却是根据一些慧骃生来的毛色。
慧骃的社会不仅等级森严,而且阶级固化,不可流动。这样的奴役是一代传一代的,“培养做仆人的下等慧骃可不受这种严格的限制,它们每对夫妇可以生三对子女,这些子女日后也到贵族人家充当仆人……”,不仅如此,即使是受到奴役,那些慧骃也意识不到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不知道也不想要反抗。“它们如果妄想出人头地,那样的话,在这个国家中就要被认为这是一件可怕而反常的事……”
造成等级森严,阶级固化的原因之一是它们的高度同质化。慧骃们都安守本位,从不会争名夺位,不懂得人类社会的种种罪恶,保持着慧骃国的高度秩序。布鲁姆在《巨人与侏儒》说:“慧因的乐土是‘理想国的完美化。”但是柏拉图所幻想的《理想国》却也不完全是这样子的。哪怕是在《理想国》所设想的理性多智的哲人王,他的这些美好品格也都需要通过长期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哲人王要通过“言辞”与那些战士或生产者打交道,而战士和生产者常常是激情与欲望多于理性的。慧骃们不需要“哲人王”来治理国家,它们理性有余,而激情与欲望都很匮乏,可以永远保持秩序。
这个种族的文明是完全凝固静止不懂得变通的。因为慧骃的永恒理性,实际上它们的世界是完全不会有变化的。重复着出生、成长、婚姻、繁衍和死去,期间保持着对耶胡的不喜。它们既不会有争端、嫉妒和犯罪,但也不会有创新、惊喜和发现。就好像它们发现了格列佛这“与众不同的耶胡”,打破了一贯以来耶胡野蛮无礼的惯例,它们就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格列佛,最后只能把这个异样分子送上小船放逐掉。
格列佛对于当时人类社会发生的种种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在与慧骃的交流中辛辣地批评了挑起战争的国王、无视生物规律的医生、颠倒黑白的律师……他虽然意识到了社会当时的道德缺失和紊乱,却没有能力想出办法或是措施来修正,只能默默受到心里的折磨。所以当他来到慧骃国时,就被慧骃所广泛拥有的当时社会却稀罕的品行所折服了。但也许他只是看见了他所希望看见的,并没有深究慧骃们理性背后的冷漠与不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