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卷解析几何分析与复习反思

2018-03-26 01:32郑玉梅
关键词:一题多解高考策略

郑玉梅

摘要:今年高考题出现的一题多解题,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意在利用一题多解这种题型本质,最大化地挖掘高考试题的潜在价值,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内容,让教学过程着眼于方法,立根于本质。

关键词:高考;一题多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95-2

今年高考的解析几何解答题,是一道平易近人的可求型交点问题,它改变了以往的大运算量,起点相对较低,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E: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12,两准线之间的距离为8。点P在椭圆E上,且位于第一象限,过点F1作直线PF1的垂线l1,过点F2作直线PF2的垂线l2。

(1)求椭圆E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1,l2的交点Q在椭圆E上,求点P的坐标。

一题多解

(1)略;(2)怎么求?思考方向不外乎两个:代数法或几何法。不难发现只要点P确定,则涉及的相关直线与点就全部确定,所以从P点的坐标入手成为解决本题的一个自然选择。

解法1由(1)知,F1(-1,0),F2(1,0)。设P(x0,y0)因为P为第一象限的点,故x0>0,y0>0。

当x0=1时,l2与l1相交于F1,与题设不符。

当x0≠1时,直线PF1的斜率y0x0+1,直线PF2的斜率y0x0-1。

因为l1⊥PF1,l2⊥PF2,所以直线l1的斜率为-x0+1y0,直线l2的斜率为-x0-1y0,

从而直线l1的方程:y=-x0+1y0(x+1),①直线l2的方程:y=-x0-1y0(x-1)。②

由①②,解得x=-x0,y=x20-1y0,所以Q(-x0,x20-1y0)。

因为点Q在椭圆上,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Q和P关于y轴对称或者关于原点对称。x20-1y0=±y0,即x20-y20=1或x20+y20=1。又P在椭圆E上,故x204+y203=1。

由x20-y20=1x204+y203=1,解得x0=477,y0=377;x20+y20=1x204+y203=1,无解。

因此点P的坐标为(477,377)。

能否回避对斜率是否存在的讨论呢?若用向量来处理,就没有这些麻烦。

解法2设Q(x1,y1),由PF1⊥QF1,得PF1·QF1=0,即(x0+1)(x1+1)+y0y1=0。

同理可得(x0-1)(x1-1)+y0y1=0,两式相减,得x1=-x0,所以x20-y0y1=1,

所以Q(-x0,x20-1y0)。以下略。

此处可能也会有同学采用三角设点。

解法3由(1)知,设P(2cosα,3sinα),Q(2cosβ,3sinβ),因为P为第一象限的点,所以α∈(0,π2),β∈(0,2π)。由PF1⊥QF1,得PF1·QF1=0,

即(2cosα+1)(2cosβ+1)+3sinαsinβ=0,

同理,由PF2⊥QF2,得(2cosα-1)(2cosβ-1)+3sinαsinβ=0,

两式相减,得cosα=-cosβ,又α∈(0,π2),所以β∈(π2,π)或β∈(π,3π2),

若β∈(π2,π),则β=π-α,得sinβ=sinα,代入上式得,

3sin2α-4cosα+1=0(利用sin2α+cos2α=1),sin2α=37,cos2α=47,

又α∈(0,π2),所以sinα=217,cosα=277,所以,點P的坐标为(477,377),

若β∈(π,3π2),同理,发现不符合题意。综上,P(477,377)。

【说明】 利用三角设点,找到纵坐标的关系,当然,也可以借助诱导公式的使用,直接找到α、β的关系分情况求解。当然,有可以抓图形特征。

所以PF1-PF2=QF2-QF1 ②,

由①-②,PF2=QF1,由椭圆的对称性(或第二定义)可知,Q和P关于y轴对称或者关于原点对称。

以下同。

解法5因为PF1⊥QF1,PF2⊥QF,所以∠PF1Q=∠PF2Q=90°,

即∠PF1Q+∠PF2Q=180°。所以,四点P、F1、Q、F2在以PQ为直径的圆上。

设圆心为M,则M为线段PQ的中点且线段在F1F2的中垂线上(y轴)上,设M(0,t),设P(x0,y0),x0>0,y0>0,则Q(-x0,2t-y0),

由P、Q均在椭圆上,x204+y203=1(-x0)24+(2t-y0)23=11+t2=x20+(y0-t)2,

所以P(477,377)。

一题多思

不难发现解法1、2、3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最平实的思路,通过设点,转化为纯坐标运算,依托于直线与椭圆联立,一算到底使问题得以解决,可以视为通性通法。值得注意的是解法1中要对斜率是否存在进行讨论。

解法4和解法5都是建立在对几何图形特征的分析上,直接找到P、Q坐标的关系,最终回到解析几何的核心——坐标法解决。

在以上5种解法里,函数与方程思想贯穿始终,有的算的多、算的巧,有的想的多,算的少,归纳一下有两个要点:

1.数形结合意识很重要:解析几何仍是一种“几何”,对图形特征的分析必不可少,一定要仔细分析图中的点、线、角特征,因为这些元素都有可能构成等量关系;

2.计算能力要足够强:解几的本质是坐标法,代数运算必不可少,计算量的大小与解题方向的选择关系密切,但在考试中我们无暇顾及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就只能遵循“只要解题方向正确,就一算到底”的原则。

2018备考启示

在高考创新试题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回顾前几年的解析几何题,笔者认为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继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生基础扎实,能力自然提升。备考时,不能一味的重难题和偏题,而忽视基础。教师要对每个知识点和方法点做到心中有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障碍将在哪里产生?分化点在哪里?如何分析难点等),教学中要注重课本的回归、重视通性通法的总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2.注重以能力立意

面对圆锥曲线的计算问题,广大学子为什么会如此恐惧呢?究其根源,原因一般在两个方面:一、解几对解题方法的选择要求比较高,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可以简化运算;二、对计算方法和技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但不少学生的现状是:计算能力的练习量不够,计算练习的有效性不够,计算技巧的把握还很欠缺,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打心眼里反感,排斥,甚至从未试图计算出准确的答案来。对于掌握解析几何方法不多、计算技能和技巧少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学中,教师要能站在思想与方法、区别与联系、延伸与拓展的高度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形成方法体系,消除学生的恐惧,引导学生“反思再发现”,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3.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解析几何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都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当然,也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等,还有极其重要的转换思想,要把思想渗透到分析与探究问题解决的细节过程中,思想及时总结,方法及时归纳,以提升认知理解能力和优化能力。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高考策略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