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流芳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被大家逐渐认知。本文作者尝试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进了数学课堂,通过巧妙的教学分组,引导学生争提问题,关注学困生,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78-2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有这样一段话:“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俗地讲,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尽可能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快乐,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巧用分组,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你要请某个同学上台讲讲时,大部分同学都低着头,生怕与老师对视,怕被老师点名。初中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不太愿意表达和表现自己,不愿举手发言,更不用说上讲台发言。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可先从班级分组来解决。
我提出班级分组给予同学三大自由。一是座位自由,学生小组可以坐在班级任何一个位置;二是组合自由,学生可以自由地组合,想与谁一组就和谁一组,学生组合过后,教师再进行一些简单的微调即可;三是推荐自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自主推选一名小组发言人,负责上台发言,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回答不够全面,也可由小组发言人进行补充,发言的同学也就有了底气。另外,学生能够和自己亲近的同学成为一组,积极性自然也就提升起来,发言和积极性问题就能得以改善和解决。
二、课后谈话,引导学生争发言
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类最高级别的需要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数学课堂中,总能区别出活跃分子和不活跃分子,活跃分子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往往会过于积极,影响课堂秩序。活跃分子又分为两类,一是成绩好的乐于显摆自己;二是瞎活跃凑热闹不动脑筋的。不活跃分子分为三类,一是成绩好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老师点到说,不点不说;二是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三是不懂不会,无法插足其中的学困生。
对于上述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针对争抢着举手的学优生,下课后教师可以偷偷地告诉他们:不是老师不喊你,你应该大度地把机会让给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等到老师的问题难度加深的时候,你们再出场摆平,那更是显示出你们的水平。针对瞎活跃的同学,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勇敢,以激励他们用心思考问题。针对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同学,采取给予称号的方法,如“解题大王”等,有些同学顶着称号,会感受到约束,便会产生动力。针对性格内向的同学,让他们师友结对,互帮互助,当他们感受到解题的成就感时,便会慢慢敞开心扉。
三、拉近距离,关注学困生心理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重视学困生心理。大多学困生都比较自卑,因此,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了鼓励他们,教师可采用时不时地在他肩膀上拍拍,在他做题时对他点点头,在他的作业上写一句鼓励的批语等方法,拉近与他们间的距离。课堂上,教师可设计几道能让学生开口说一说的题目,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讨论,并由学困生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在小组的分配中,有意识地把学困生均分在每个小组,人人都配有师傅,并与师傅捆绑在一起,徒弟与师傅息息相关,徒弟犯错师傅一并承担,对于师傅的考核,则取决于徒弟的进步,这样,师傅就会主动帮助徒弟,而徒弟(学困生),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求助,避免徒弟不敢问老师和同学的尴尬。
四、用好机制,通过奖惩促效率
如果把小组合作看成是一辆汽车,那么奖励就是它的汽车。一般来说,教师都会选择一些小文具,糖果等。本人对小组奖励的机制做出了一些创新——集A计划,灵感则来源于马云的集五幅,如:
1.每次周周练班级前10名得A,满分双A
2.小组平均分是全班第一得A
3.徒弟超过师傅得A
4.小组周冠军全员得A
5.每次作业全对得A
6.超过本周错题本目标者得A
7.其余情况:以某节数学课为例,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三种证明方法,教师要求他们回去教他们爸爸妈妈,家长反馈后即能得A。在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这样,当学生集满88A时,教师可以协同班主任在班级活动课上进行表扬和奖励。
同样,有奖就有罚,结合集A计划,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课堂中开小差、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违反纪律等,都可以作为惩罚项目,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教学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好奖惩机制并保证落实。
五、相信学生,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大多数教师,一般都采用“先教后练”的形式进行教学。“先教后练”,则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若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教师则要从最基本概念开始讲起。
但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如果教师在讲解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那么为什么不选择让学生先看书呢?书上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了后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了。有的教师怕学生浮躁,看过书后就不想听了,难以深入。这该如何解决呢?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尝试将例题的每一步写出来,再讲给同桌听,并就每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这样的效率,可能不低于教师的讲解。课堂上,教师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未尝不可。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能解决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困难;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教师还应给学生说的机会和权利,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和成长。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不禁锢学生的思想,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生活在和谐、民主的蓝天下,愉快生活、学习、成长,让人人都能成才。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面向未来的数学课堂必然选择。